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内部指引

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内部指引

关键字:指引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第一章总那么一、依据为健全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监管体系,实现对农村信用社的持续、分类监管和风险预警,依据我国现行的监管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借鉴商业银行内部监管评级的根本原那么、方法和国际通用的“骆驼〔CAMEL〕评级体系〞,并充分考虑我国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本指引。

二、功能〔一〕有利于监管机构全面掌握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状况。

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监管评级可以建立一个对农村信用社风险和经营状况的分析框架,提出一系列分析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方法与标准,帮助监管机构及时识别、判断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状况和严重程度。

〔二〕有利于监管机构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

通过监管评级对农村信用社主要经营管理要素进行评价,可以系统地分析、识别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据此确定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重点,包括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的频率和范围。

监管评级既是对被监管机构一个周期的持续监管的总结,也为下一个周期的持续监管提供了可靠依据,是对农村信用社实施持续监管的重要工具。

〔三〕有利于监管机构有针对性地采取监管措施,实施分类监管,提高监管有效性。

监管评级结果将作为监管机构实施分类监管和依法采取监管措施的根本依据。

三、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所有办理存贷款业务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县〔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县〔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实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县〔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两级法人的以县辖为单位评级;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和以地〔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的以法人为单位评级。

四、评级原那么实施监管评级应严格遵循本指引确定的评级方法、评级标准和评级操作规程。

在评级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那么:一是定量因素和定性因素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相结合的原那么;二是定性指标的分值原那么上不应高于定量指标的原那么,即〔定性因素得分/相应的权重〕<〔定量指标得分/相应的权重〕。

;5.〔人民币、外币合并〕存贷款比例。

〔二〕定性因素1.资金来源的构成、变化趋势和稳定性;;;;5.管理层有效识别、监测和调控头寸的能力。

六、评级结果单项要素评级和综合评级均以一级、二级、三级、四A级、四B级、五A级、五B级、六A级、六B级和六C级表示。

越大的数字说明越低的级别,级别越低表示越需要予以更多和更有力的监管关注。

〔一〕单项要素评级单项要素〔管理要素除外〕的评级结果均是定量指标和定性因素的算术加权结果,定量指标和定性因素的权重分别为60%和40%。

各单项要素评分90分〔含90分〕至100分为一级;75分〔含75分〕至90分为二级;60分〔含60分〕至75分为三级;53分〔含53分〕至60分为四A级;45分〔含45分〕至53分为四B级;37分〔含37分〕至45分为五A级;30分〔含30分〕至37分为五B级; 20分〔含20分〕至30分为六A级;10分〔含10分〕至20分为六B级;10分以下为六C级。

〔二〕综合评级综合评级结果是五个单项要素评级结果的加权汇总,即各单项要素的评分值分别乘以对应的权重系数后进行加总,得出综合评分。

资本充足状况〔C〕、资产质量状况〔A〕、管理状况〔M〕、盈利状况〔E〕、流动性状况〔L〕五个要素的权重分别为25%、25%、25%、15%、10%。

资本充足率低于8%的信用社,其综合评级结果不应高于三级;如果资本充足率低于8%且呈下降趋势,该信用社的综合评级结果不应高于四A级。

加权汇总后综合得分90分〔含90分〕至100分为一级;75分〔含75分〕至90分为二级;60分〔含60分〕至75分为三级; 53分〔含53分〕至60分为四A级;45分〔含45分〕至53分为四B级; 37分〔含37分〕至45分为五A级;30分〔含30分〕至37分为五B级; 20分〔含20分〕至30分为六A级;10分〔含10分〕至20分为六B级;10分以下为六C级。

七、其他因素〔Others〕〔一〕市场风险状况;〔二〕信用社经营的外部环境;〔三〕前十名法人和自然人持股社员情况;〔四〕信用社的客户群体和市场份额情况;〔五〕信用社及其关系人受到行政处分、法律诉讼、法律制裁等情况;〔六〕新闻媒体对信用社的报道。

其他因素是指对信用社运行及风险变化可能产生重大积极与消极影响的其他事项。

监管评级人员可依据这些事项的性质和对信用社风险的影响程度,对综合评级结果做出细微的正向或负向调整,其他要素一般不可以改变综合评级结果,但可以通过“+〞、“-〞符号标识出评级结果正向或负向的趋势,以增强监管评级结果的准确性。

特别是市场风险,在未纳入评级要素之前,监管评级人员可以从定量〔利率风险敏感度、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和定性〔理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监控、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及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两个方面做出评价。

信用社监管评级的各项要素及其评级结果和监管含义等详见?信用社监管评级简表?和?信用社监管评级结果一览表?。

各个评级要素的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详见?信用社监管评级定量与定性评价标准?。

第三章评级操作规程和职责分工信用社监管评级周期一般为一年,监管机构需在一个周期期满后,重新对信用社进行监管评级,或者对上一次评级结果进行修订和更新。

对一家被评级机构的有效评级时间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年度评级工作一般应在下一年度的四月末之前完成。

参与监管评级人员须充分了解和熟悉监管评级的所有要素和评级原理方法,在规定时间内依据标准的评级步骤和程序专职进行评级工作,并充分利用评级结果对信用社的不同风险状况进行比拟,在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的间隙进行及时的监控,确定不同的监管措施和重点。

信用社监管评级操作程序和职责分工:一、收集信息〔一〕收集根底信息。

被评级信用社的主监管员在评级之前,应充分收集以下信息:非现场监管信息,现场检查报告,信用社的内、外部审计报告,信用社向公众披露的信息,信用社提交的年度经营方案、经营状况报告和市场准入信息,国内外评级机构对信用社的商业评级结果,各种媒体报道的信用社信息等。

〔二〕筛选和深入收集信息。

在收集根本信息的根底上,对这些信息进行仔细的整理、筛选和初步分析,确定信用社的关键问题和风险以及需要进一步了解的评级信息。

在评级信息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主监管员可以通过与现场检查人员、机构准入监管人员、信用社的高级管理层和信用社的外部审计人员举行会谈等途径进一步收集评级信息。

评级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是信用社监管评级的根底,由信用社主监管员完成,现场检查人员、机构准入监管人员需向主监管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主监管员应力求全面广泛地掌握评级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二、初评〔一〕分析判断。

信用社主监管员应严格遵循本指引确定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对评级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要将定量指标和定性因素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

对于信用社不愿意提供的信息,应视为不利于信用社的信息;对于不能确定是否有利于信用社的情况,应视为不利于信用社的情况;对于可能导致信用社遭受损失甚至发生流动性问题的明显迹象,主监管员应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审慎的预测。

〔二〕初步确定评级结果。

在综合分析评级信息的根底上,合理、准确判断信用社的风险状况,按照评价标准与评分原那么分别给出各定量指标与定性因素的实际得分,再与该项因素的总分值相比求得一个得分率,以判定各因素对单项要素评级结果的影响程度,在此根底上,确定各个单项要素和综合评级的初步结果,并依据其他因素〔O〕的性质和对风险的影响程度,对综合评级结果做出正向或负向调整。

评级结果由信用社主监管员提出。

主监管员要力求做到对每一项评级内容的分析、判断、预测和评价理由充分、分析深入、判断预测合理,能够准确反映信用社经营管理各方面的状况,并填制完成相关的评级工作底稿。

三、复评复评是在信用社主监管员初评的根底上,由复评工作小组对被评级信用社的风险与经营状况进行再评价。

复评工作小组由非现场监管负责人牵头,被评级信用社的主监管员、现场主查人员、机构准入监管人员组成。

复评小组对于各项评级内容,如与主监管员初评意见不同,应当说明理由,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形成不同于初评结果的监管评级分类。

四、审核审核工作由直接监管机构负责人或分管非现场监管负责人牵头,所有被评级信用社主监管员、复评小组负责人〔牵头人〕以及资深的监管人员通过评级审核会议集体讨论进行。

评级审核会议应当力求统一评级尺度,保证评级结果的客观准确和公平。

在评级审核的根底上,由直接监管机构负责人或分管非现场监管负责人对每个被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进行审定。

直接监管机构要将经负责人审定的评级结果连同主监管员的评级结果、复评意见在2月底之前一并上报银监局。

五、审查确定各银监局在收到直接监管机构上报的评级资料和结果后,应对评级结果进行审查,以确保全辖评级尺度统一。

审查工作由非现场监管负责人牵头,假设干名非现场监管协调员、现场检查人员、机构准入监管人员、资深监管人员组成审查小组共同完成。

审查的重点是各地对评级尺度的把握情况以及各直接监管机构在评级过程中,由于初评、复评和审核意见不一致而进行调整的评级工程和结果。

凡审查小组认为评级结果存在明显不合理的,可要求直接监管机构作出解释。

在理由充足的情况下,可责成直接监管机构作出调整。

如果直接监管机构坚持原评级结果,而审查小组认为确需对评级工程和结果进行调整的,由审查小组提交局长办公会审定后,再对直接监管机构的评级结果进行调整。

审查工作完成后,各银监局应将审查意见、直接监管机构负责人审定的评级结果、复评调整的内容及有关情况在3月20日前一并上报银监会。

银监会在收到各银监局上报的评级资料和评级结果后,要进行认真审查,以确保全国评级尺度统一、评级结果客观准确和公平公正。

银监会的审查工作由合作部审查小组负责。

审查的重点是各地对评级尺度的把握情况以及各省银监局对各直接监管机构审核确定的评级工程和结果进行调整的内容。

对于评级结果明显不合理、需要做出调整的,由合作部主任办公会审查后,报会领导确定。

银监会确定的最终评级结果须在收到上报的评级资料和结果后一个月内反应各省银监局。

六、评级结果反应各银监局在收到银监会反应的最终评级结果后,须在10个工作日内反应直接监管机构。

〔一〕直接监管机构向被评级信用社通报监管评级结果。

直接监管机构在收到银监局反应的对被评级信用社评级结果意见后,将最终评级结果以及各单项要素存在的主要风险和问题,通过书面形式向被评级信用社的理事会或高级管理层通报,必要时一并提出整改建议。

〔二〕信用社对综合评级结果的处理。

信用社对监管机构通报的综合评级结果没有异议,应当在一个月内向监管机构提供回应报告,确认评级结果并报告对问题和缺陷的整改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