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聊斋志异》整本书阅读:精段艺术特色、人性观照和人物命名--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聊斋志异》整本书阅读:精段艺术特色、人性观照和人物命名--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备考-《聊斋志异》整本书阅读:精段艺术特色、人性观照和人物命名作家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济南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清代文学家、短篇小说家。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他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之后屡试不第,71岁时才成为贡生,平时以教书、幕僚为生。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

内容介绍《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内容丰富,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描写勇敢追求爱情的故事,如《莲香》《小谢》《连城》《宦娘》等,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二是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对读书人的摧残,如《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描写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聊斋志异》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王士祯为其题诗曰: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整本书阅读1.单纯阅读激趣法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不多,文言功底相对薄弱,可从浅显、短小的篇目开始,将《聊斋志异》中的短篇故事在PPT上投影,和学生一起借助注释品读。

比如一百二十字左右的《鸿》,讲述动物在困难时不离不弃的夫妻真情;百十余字的《义犬》,记叙黑狗与主人的深情厚谊;将近两百字的《赵城虎》,描述猛虎的知错能改……利用班会课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短篇故事一个月,在后来每周两节的阅读课上,把故事原文复印发给学生,师生在教室静悄悄地阅读。

因为是纯粹阅读,不布置任何附加作业,不把故事碎化成考试题目,学生无负担地投入阅读,轻松快乐。

学完七年级课文《狼》后,可拓展阅读其他两则狼的故事,学生体会到狼不只是凶狠无情的代名词,还是有灵性的动物。

读旧版本课文《山市》,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瑰丽神奇,读高中课本上选录的《促织》,会为封建社会的苛税唏嘘不已。

还有重情重义的《王六郎》,记叙男女纯洁友情的《娇娜》,貌美爱笑痴情的《婴宁》,知恩图报的《丁前溪》,娇憨可爱的《酒友》,智除悍妇的《马介甫》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在眼前。

一年下来,读了《考城隍》《蛇人》《八大王》等一百多篇具有神异色彩的故事,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明显提高,内心也变得柔软起来,打开了用善良探寻社会温凉的大门。

这样阅读,收获了道德说教难以达到的教育力量。

2.循序渐进激趣法在七年级上学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将《聊斋志异》共491篇故事进行分类,列成系列书单,如狐鬼花妖、有情鬼神、落魄书生、道士法术、海外奇遇、仁义动物等,篇目成系列,难度也在增加。

借助注释,学生基本上一个月能读完一个单元。

所选故事大都有头有尾,用浅显的文字完整地讲述出来,情节波澜起伏,还有出人意料的结尾安排,这种形式颇受学生欢迎。

他们不再提起“聊斋”二字就想起《画皮》等惊悚画面,而是温情慢慢地浸润于心田,对人对物都多了一分温柔,少了几多粗砺。

八年级下学期,开设“读《聊斋故事》,品世间真情”选修课,精心设计课件,提前印刷简答教材,提前布置学生阅读,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演绎。

学生表演的《小谢》中的场景,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

狐女的机智可爱,书生的宽容敦厚,让很多学生捧腹大笑,课堂上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这门课深受学生喜爱,不少同学上完课,开始去买文言版本的《聊斋志异》,校园一时掀起阅读此书的热潮。

从单篇到不同的系列,再到选修欣赏表演,难度逐层加深,但学生不觉枯燥和困难,这种读书方法行之有效。

3.巧用名字激趣法有了前面的铺设,学生的兴趣渐渐被激发出来,基本人手一套《聊斋志异》。

可将学生的名字写在小诗或打油诗中,如在给陈思敏的书签赠言:才思敏捷奇女子,书海遨游伟丈夫。

此生堪称咏絮才,不负青春读书时。

她看到后非常惊喜。

给张雅军的书页上题:为人优雅如尔,沐浴翰墨书香。

处事谦谦温和,只因本为君子。

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日俱增。

八下第六单元写作版块是“学写故事”:故事篇幅不长,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写得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

其中出色的人物描写,为学生学习刻画人物提供了典范。

九上第六单元文言小说“自主推荐阅读”部分,用大半个篇幅推荐蒲松龄《聊斋志异》。

提前阅读的惊喜让学生很有成就感。

4.读写结合激趣法(一)要求不限。

内容不限,篇幅不限,能写多少写多少。

一个女生尝试用文言文为班级同学作传,老师在全班范读,其他同学也加入此列,读来让人忍俊不禁,文言写作一时成强劲之风。

(二)频率不限。

周末写一篇随笔,老师做批注,打等级,根据质量、认真程度和进步状况,分别赋分。

分数高的同学在全班范读,并印成范文,张贴在班级表扬栏。

学期末,开展《聊斋》故事读书分享会。

总之,用单篇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逐步阅读整本书,用不同的形式引领学生,最终完成真正沉浸于经典的预期。

精段品读一、贾奉雉(节选)贾奉雉,平凉人。

才名冠一时,而试辄不售。

一日,途中遇一秀才,自言郎姓,风格洒然,谈言微中。

因邀俱归,出课艺就正。

郎读罢,不甚称许,曰:“足下文,小试取第一则有馀,闱场取榜尾则不足。

”贾曰:“奈何?”郎曰:“天下事,仰而跂之①则难,俯而就之②甚易,此何须鄙人言哉!”遂指一二人、一二篇以为标准,大率贾所鄙弃而不屑道者。

闻之,笑曰:“学者立言,贵乎不朽,即味列八珍,当使天下不以为奢耳③。

如此猎取功名,虽登台阁,犹为贱也④。

”郎曰:“不然。

文章虽美,贱则弗传。

君欲抱卷以终也则已;不然,帘内诸官皆以此等物事进身,恐不能因阅君文,另换一副眼睛肺肠也。

”贾终默然。

是秋入闱复落,邑邑⑤不得志,颇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强读之。

未至终篇,昏昏欲睡,心惶惑,无以自主。

又三年,闱场将近,郎忽至,相见甚欢。

因出所拟七题,使贾作之。

越日,索文而阅,不以为可,又令复作;作已,又訾之。

贾戏于落卷中,集其阘茸泛滥⑥、不可告人之句,连缀成文,俟其来而示之。

郎喜曰:“得之矣!”因使熟记,坚嘱勿忘。

贾笑曰:“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榎楚⑦,不能复忆之也。

”郎坐案头,强令自诵一过;因使袒背,以笔写符而去,曰:“只此已足,可以束阁群书矣。

”验其符,濯之不下,深入肌理。

至场中,七题无一遗者。

回思诸作,茫不记忆,惟戏缀之文,历历在心。

然把笔终以为羞;欲少窜易,而颠倒苦思,竟不能复更一字。

日已西坠,直录而出。

郎候之已久,问:“何暮也?”贾以实告,即求拭符;视之,已漫灭矣。

再忆场中文,遂如隔世。

大奇之,因问:“何不自谋?”笑曰:“某惟不作此等想,故不能读此等文也。

”遂约明日过诸其寓。

贾诺之。

郎既去,贾取文稿自阅之,大非本怀,怏怏不自得,不复访郎。

未几,榜发,竟中经魁。

又阅旧稿,一读一汗,读竟,重衣尽湿,自言曰:“此文一出,何以见天下士矣!”方惭怍间,郎忽至,曰:“求中既中矣,何其闷也?”曰:“仆适自念,以金盆玉碗贮狗矢⑧,真无颜出见同人。

行将遁迹山丘,与世长绝矣。

”【注】①仰而跂(qǐ)之:仰首高攀。

跂:踮起脚尖。

②俯而就之:降格屈从。

③“学者”四句:意谓读书人为传世而立不朽之言,即使他享受高俸也不算过分。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而稀有的烹饪原料。

奢:奢侈。

④“如此”三句:指以自己所鄙弃的文章获取功名,纵然取得高官,也是可耻的。

台阁,指宰相之类的重臣。

⑤邑邑:忧郁不乐。

⑥阘(tà)茸泛滥:形容文词格调低下,语意浮泛。

阘茸:卑下。

⑦榎(jiǎ)楚:古时学校的体罚用具,这里指责打。

⑧以金盆玉碗贮狗矢:比喻名贵而实劣。

赏读感悟《贾奉雉》一文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十分深刻。

贾奉雉“才名冠一时”,认为写文章必须有个性,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谁料竟无人赏识,“试辄不售”,连连落第。

后来在郎生的指导下,他“集其阘茸泛滥、不可告人之句,连缀成文”,“竟中经魁”。

但这胜利不仅未给他带来喜悦,反而给他带来羞耻,“又阅旧稿,一读一汗。

读竟,重衣尽湿”,感到无脸见天下读书人,只好“遁迹山丘,与世长绝”。

这正是对科举制度的嘲笑和讽刺。

值得注意的是,当贾奉雉不愿写那些使人“昏昏欲睡”的文章时,郎生却说:“帘内诸官,皆以此等物进身,恐不能因阅君文,另换一副眼睛肺肠也。

”说明贾奉雉的“胜利”,其实是八股取士的普遍现象,更深一层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本质。

二、骂鸭邑①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

天明视之,茸生②鸭毛,触之则痛。

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而邻翁素雅量③,生平失物,未尝征④于声色。

某诡⑤告翁曰:“鸭乃某甲⑥所盗。

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卒不骂。

某益窘,因实告邻翁。

翁乃骂,其病良已⑦。

异史氏曰:“甚矣,攘⑧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注】①邑:县。

②茸生:细毛丛生。

葺:重重叠叠。

③雅量:度量宽宏。

④征:表露,表现。

⑤诡:欺骗。

⑥某甲:旧时书面语中称“某个人”没有姓名,就说“某甲”。

⑦良已:痊愈。

⑧攘:窃取。

赏读感悟蒲松龄善于用幽默而犀利的笔锋对人性中贪婪、愚昧的一面进行辛辣讽刺,从而创作出一些妙趣横生的故事。

《骂鸭》就是其中的杰作。

这篇小说的特点是“精而腴,简而实”,某人盗烹邻翁之鸭,结果浑身长出鸭毛,他梦见一人说,只有被失鸭者痛骂才能治愈。

接着偷鸭人借嫁祸别人,煽动邻翁痛骂“某甲”,但偏偏邻翁雅量,说“谁有闲气骂恶人”。

不得已,偷鸭者只好坦白了自己偷鸭得怪病需要被骂的事实。

邻翁骂了他,他的病才好。

寥寥二百余字,却一波三折,富有谐谑之趣,不可谓不高明。

三、鼠戏一人在长安市上卖鼠戏①。

背负一囊,中蓄小鼠十馀头。

每于稠人中,出小木架,置肩上,俨如戏楼状。

乃拍鼓板,唱古杂剧②。

歌声甫动,则有鼠自囊中出,蒙假面③,被小装服,自背登楼,人立④而舞。

男女悲欢,悉合剧中关目⑤。

【注】①卖鼠戏:用鼠演戏赚钱。

②古杂剧:指有传统故事情节的唱词,用以配合鼠的表演。

③假面:面具。

④人立:像人一样,后肢直立。

⑤关目:指卖艺人唱的戏文情节。

赏读感悟此篇写艺人卖艺,首先描写器具的奇特:卖艺人背着一个口袋,袋中“蓄小鼠十馀头”,肩上一个小木架,形状似戏楼。

接着写小鼠扮戏的情形:戴着假面具,穿着小服装,像人一样表演。

这些小鼠表演出来的悲欢感情,不仅酷似人物,而且与剧中的情节一致,充分显示出了艺人训练小鼠的高强本领,令读者拍案叫绝。

艺术特色《聊斋志异》创造了一个色彩绚丽、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