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书籍的读书笔记报告6篇经济学书籍读书心得报告1一本书读下来,我收获了看问题看世界的不同角度,得到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体会了辨证思维的绝妙滋味。
以至于现在,当我遇到问题或在与同学谈天时,总不自觉地会联想到经济学。
前几日同学说,他在MOOC (慕课)上学了一些电脑操作的小技巧,比如要收集信息时,他不用手动汇入同学的资料,通过一些软件小技巧,当同学们填表,所有信息便自动汇总到一张表格之中,省去不少麻烦。
我想,正是因为日后的收益大于学习的机会时间成本,他才会去做这样的学习呀! 几堂课的学习,为他以后的工作省下了不少时间,间接赚得了方便与空闲。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这是推荐序里,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理论要联系实际,才会焕发光彩。
我们要学以致用,知识才有意义。
书中的许多理论给我们带来新的认知,作者也时刻提醒读者要保有自己的思考,辨证否定地学习。
是的,分析事物当然要多考虑现实,不能光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分析。
否则会钻牛角尖误入歧途,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经济学书籍读书心得报告2诚然,对一个整日潜心研究经济学,分析数据的人来说,这本书也许会像我们童年时代的《十万个为什么》一样浅显,但对一个初学者来说,这却是一道很好的开胃菜,虽然没有大快朵颐的酣畅淋漓,但却能满足对经济学管中窥豹的胃口。
基本上,既定环境的方方面面以及人类和动物行为的所有特点,都是成本和效益相互消长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结果,凭借着探究的心理,我们可以在日常的生活经验中发现许多有关的结构和模式,也能在做出一些决策时考虑到效率问题。
伟大的理论总是深藏于细微之处,思维的懒惰与勤奋、探索意识的深浅都会影响着你对一件事情的认识是深刻还是浅显。
生活需要的不仅是发现美的眼睛,也需要有深入思考的大脑。
经济学书籍读书心得报告3先生的固执又非独断专行,他有自己的思考。
他曾说:“在学术上,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的,我一向不理;不知道但需要知道的,我屈膝求教;知道自己是错了的,我欣然承认。
但若真理即知,我是半步也不会退让的。
”我们拥有的资源太多,有太多选择,而能够不被他人错误的观点所干扰,依然坚持心中所向,坚持自己观点、自我价值的人,真的是很少见了。
先生作为优秀的经济学者,能够如此简单地探索经济学真理,不为世俗看法所干扰,实在令人佩服了。
其实,我从《卖桔者言》这本小书中获得的最大的知识就是实证研究着四个字。
正如代序中金观涛先生所言:“至今为止人类所知道的任何一种社会科学理论都是机遇某种历史上的或现实中的案例的启示。
”实证研究,印证理论。
在我看来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而这个或许是张五常先生想让当时的人和后辈所了解的。
金先生曾这样描述张五常先生:〃他是一个真诚地实践自己学说和信念的经济学家。
"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同时也十分敬佩这样的张五常先生,他是后被眼中研究经济学的楷模。
经济学书籍读书心得报告4对于作者"先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再缩小贫富差距〃的说法,我是心存怀疑的。
在全球范围内看,富裕国家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从而为自主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腾出空间,确实能够缩小贫富差距。
然而,在一国范围内,缩小贫富差距并不一定要以降低经济增速为前提,要是分配政策得当,也许经济高速增长与缩小贫富差距是可以并存的。
对于富国和穷国,科勒德克的建议是:“要想别人帮助自己,必先帮助别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首先要自救。
”当我们面对像车轮般不断滚滚向前的历史进程时,能做的,就是以史为鉴,不去计较以往的得失,并且要面向未来,把握现在。
因为未来的世界取决于当下的选择。
在本书中,科勒德克对中国的评价相对中肯。
即肯定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效,又对经济发展中贫富差距、国企效率低下及腐败等问题予以关注。
作者又通过中国的历史、文化特性、大众价值体系、民族心理以及独特的时间概念等方面有力地抨击了〃中国威胁论〃。
……“太阳东升西落,但是这并不表示东方崛起,西方就会陷入黑暗J 这种零和博弈的思维,应尽早抛弃。
正如作者所说,世界正在走向多元化,世界会全方位发展。
未来的世界不是亚洲的时代,因为大家都会变成大时代的背景。
经济学书籍读书心得报告5经济学是用来衡量利益的最大化,从中取得更多的,自己想要的如:快乐,时间,金钱,爱情等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即使在生活中的彳不可一个地方都可以捕捉到经济学的影子。
读《生"快乐"就这两个字而言,每个人对事物看待的角度不同,当面对同一事物的时候。
比如说:活中的经济学》会有更多的感悟。
物品的得失,爱情的追求,吃亏与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因此在旁观者的眼中有多与少的分别,可是在自己心中,已经得到了最大的快乐。
旁观者充其量也只是以第三者的目光来看的。
然后把与其IL'中所想而接近的一种快乐当成是最快乐的。
世界具有多样性,秉除自然环境的因素来说,有很多的“多样性〃其实是因为人性的多样性,人思维方式的不同而造就的。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对同一事物,每个人又每个人不同的对待态度,有不同的得到快乐的方式。
其实快乐没有绝对的最大值,终极而言,快乐是唯一理性目的。
当你达到你目的的时候,你就拥有了快乐,拥有了自己应该追求的,属于自己的快乐。
每个人有各自的目标和进行权衡的基本准则。
快乐与痛苦相背驰。
当你遇到的痛苦没有达到你自己痛苦标准的时候,它其实也是快乐,准确地说已经得到了快乐。
那么我认为一个性格多面向的人比性格单面向的人得到的快乐要多。
会有人说不。
那么当面对T牛事的时候,假如两个人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性格多面向的人是否会退而求其次,降低自己看待这T牛事情的标准。
此时他得到的可能,或者一定超过了他退回来的标准。
那他理所应当得到快乐。
而应该单面向的人对自己唯一的目标有唯一的追求。
当失去的时候,他承受的就是极大的痛苦。
当失败的时候,所承受的痛苦不同,要是成功了,他们得到的快乐却是相同的。
这就是一种对价值观点的看法不同而得到的也不同的结果。
要懂得如何用经济学的角度来衡量得失与利益。
时间。
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没时间〃去做。
即使能去做的也不会去做。
"没时间”这三个字就成为了借口。
其实看你想不想,愿不愿意去做。
时间是挤出来的。
每个人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不会多给你的。
只要你合理安排,总会有时间来完成其它事情。
也可以在你做某T牛事的时候,在乎不冲突,不影响的情况下进行另T牛事。
因为在经济学的视角下,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当然,利益不单单指金钱。
可以是彳不可一方面对自己有用,有帮助的选择,或者是达到某个目的的期望值。
比如说你要出差,是经常性的出差。
这是你的工作需要。
那么你出差不管是车上还是飞机上。
都是按照工作时间来算的。
当你已经准备好了这次行动的一切事物,而还有很多时间。
那么你在这些时间里要干什么?你应该如何度过这些时间,是睡觉,看电视,看报纸还是做其它工作?假如你用这段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另一个目标或者是心愿。
那么你就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两个工作。
是否可以理解为你每天的时间超过了二十四个小时?此时你预期得到的也会多于其他人。
答案是肯定的。
有很多事情的成功与否就是靠时间。
你可以将时间最大限度的利用,你所得到的就是最多的。
金钱,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很多人说:"钱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丈不能的。
”那只是盲目的崇拜钱。
钱它由人造出来,然后人被它牢牢的奴役。
谁能做到7视金钱为粪土?当然,前提是数目让你心动。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茫茫人海,能跨过的却寥若星辰。
给你钱你是否可以买来亲情,友情和真挚的爱情?不会。
可是巨大的利益能困住你却是困不住你内心的感受。
表面上的幸福也不能掩饰背后的辛酸和痛苦。
用经济学来说金钱,就会提到如何运用金钱,如何收入大于支出,且支出合理。
要学会用最少的钱来换取最多的利益。
钱是当了中介。
在以物易物的时代,没有绝对的公平。
只要双方愿意,在相互同意的情况下就可以交换。
钱打破了这个平衡,使得每个东西都有了自己的固定价值。
假如甲有一个自己认为最宝贵的东西。
他现在必须要用乙的一个东西来完成T牛事。
可是这个东西对乙来说也是最宝贵的。
就要让甲拿出自己的来交换。
甲认为自己的一个能换乙的两个,乙也是这么想的。
那么此时就出现了问题,谁的东西更有价值?此时此刻就不能只考虑他们心中的"认为"。
要看对于所有的人来说哪个更有价值。
从而给它们定价,然后进行交换。
钱就扮演了这个角色。
有钱的人能做到挥金如土。
可是对一位老百姓来说是不能做到的。
老百姓总是想着如何才能省钱。
省下钱来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
那我问一个问题 "何为省钱"?难道你所谓的省钱就是当你想吃一个苹果的时候克制自己不去吃,看到别人吃了,你没出钱,他出钱了,你就因此省了钱?不是的。
钱是用来干什么的,很简单,生活需要。
因为一切物品都用钱来衡量了。
假如一个苹果一元钱,这是市场价格。
你想吃一个苹果,只花了五角或者八角就买来了。
而别人花了一元。
你此时省钱了。
可是别人买了苹果,你没有买,只能说你剩了一元钱,不能说你省了一元钱。
要用客观的态度来对待才行。
《生活中的经济学》它讲述了在生活中一些问题和事情上,如何运用〃经济学"中的眼阳口角度去审视一个问题,从中得到与自己有利与不利信息,从而进行更多更好的选择。
可以将自己预期的利益扩展至最大化,让你得到的远远铲除你的付出。
要学会用经济学中的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来对待一些事情或者出现的某个问题。
争取把从中得到的,应该得到的拿回来。
最主要是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考虑。
这样在面对和解决问题上才能达到游刃有余,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济学书籍经济学书籍读书心得6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分册》告诉我们,由于对于市场产品价格的话语权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要高于其边际收益,产生了超额垄断利润,这种利润是以抑制有效需求,减少社会福利、产生无谓损失为代价的,是一种市场不合意的行为。
因此,一个讲公平负责任的政府应对于市场垄断进行必要的干预,维护公众利益,增进民众福祉。
针对国内垄断行业目前存在的权责不清、企政不分、管理成本过高、名义亏损个人流油、价格听证走过场等种种怪象,笔者认为政府至少应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有所作为:一、建立明晰的现代权属关系。
针对国内的供水、供电、供气、固话、铁路、航空、石化等垄断行业,由于其一次性建成成本巨大,技术门槛和综合协调要求很高,历史上已形成了国家自然垄断。
这些行业机构人员冗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运行效率低下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通病,不从体制权属改革促进市场竞争的根本上入手无法治疗历史顽疾。
有效的做法是,将这些行业的固定产权和经营权进行剥离,管线、设备、铁轨、采油井等固定产权归国家独有,经营权全面向社会挂牌出让,扩大民间财富投资途径,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水电气、电信、石油开采、铁路运营等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