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中的服务意识几乎每一个人对“服务”一词都不会陌生,但如果要回答“什么是服务”,相信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
“ 服务”也和“管理”一样,很多学者都给它下过定义。
但由于它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而且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难以简单概括,所以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能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服务”在古代是“侍候,服侍”的意思,随着时代的发展,“服务”被不断赋予新意,如今,“服务”已成为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社会学意义上的服务,是指为别人、为集体的利益而工作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如“为人民服务”,他在邮电局服务了十五年。
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是指以等价交换的形式,为满足企业、公共团体或其他社会公众的需要而提供的劳务活动,它通常与有形的产品联系在一起。
服务意识有强烈与淡漠之分,有主动与被动之分。
这是认识程度问题,认识深刻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了强烈展现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观念,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了以公司为家、热爱集体、无私奉献的风格和精神,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的内涵是:它是发自服务人员内心的;它是服务人员的一种本能和习惯;它是可以通过培养、教育训练形成的。
教育服务就要围绕服务两字,服务的对象是老师和学生,为老师提供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高效服务,要真诚的热爱教育,融入到师生当中去,能替老师做到的决不让老师亲自来做,能让学生少跑一趟就不让学生多跑一趟,工作不推诿,敢于担当。
既要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还要有自己的见解,主动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相信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实现巨大的人生价值。
教育就是为人类创造超前的意识(理论)和科学技术能力的社会生产工具。
培养出来的就是有这种超前的意识和使用这种工具的人。
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谈学校的教育服务和教师定位这些年我们常常谈到教育观念的转变,什么课程目标、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等,但是关于教育服务,上级领导提得最多,我们有时理解的不到位,这是我们的观念问题,我们需要转变观念。
作为一名同仁,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教育服务的问题。
大家知道在WTO协议中,教育是怎样归类的吗?服务贸易业!也就是说,教师是从事服务行业的。
当然,教育服务不同于一般的服务,不存在“消费者是上帝”这一说,学生仍然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家长不对的地方我们不能屈从,但是,一定要明确定位的是,我们是服务者。
教师是怎样的服务者?我的理解有三点:一、服务于学生让孩子学会做人,不是我们要强迫孩子接受我们的道德观,而是因为孩子将来要面对成人世界,我们现在就帮助他掌握一些方法。
教孩子读书,不是强迫孩子接受我们曾经受过的教育,而是因为他将来的工作需要。
明确这个观点,我们作为教师,是为孩子的将来服务的,孩子如何能应对未来世界,我们就如何教他,学生读书不是为了老师,老师教书是为学生。
比如:学校组织一项比赛,某学生不擅长此项但是想参加,某学生擅长此项又不想参加,我们的老师一定会让有特长的学生参加,理由是为班级争光。
这个时候,你的立足点就不是为学生服务,而是为自己的名利服务。
请大家思考如下的问题:1、某教师在期考前给某学生加班加点补课,停副科补主科。
是为了学生补课还是为了班级平均分补课?2、某教师动员成绩差的学生不参加中考或高考,得到的是什么?牺牲的是什么?3、为比赛,让该小组的同学停课专心练习,结果获得大奖,但该组学生需补课才能完成其他的学业。
此举谁得谁失?4、为参加计算机比赛中的一项――打字比赛,让某生除上主科外的其它时间全部用于打字练习,虽然比赛获奖,但导致该生高度近视。
这样的教育为谁服务?5、某教师为参加赛课,在同一个班试讲同样内容多次,学生都能背出教师和每一个同学回答问题的句子了。
这样的试讲为谁服务?6、要检查学生作文,某教师让一丢了作文本的学生将从前的作文全部补做一遍,意义何在?类似以上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作出这些决策时,是将学生利益放在前面还是将学校利益放在前面?教师在工作时,是将学生利益放在最前面还是将自己的形象放在最前面?就能充分体现你是否真的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有很多老师,在工作时考虑的是如何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平时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尽快完成校长交待的工作任务,如何让自己的工作得到校长的认可。
有多少老师,是将学生的未来的需要放在心上的?所有的家长都希望所有的老师在工作中,特别是当发生矛盾的时候,在权衡利弊的时候,请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服务于家长在好的学校,如果服务态度差,家长也不愿意为自己的孩子选择这样的学校,你就是失败的学校;在好的老师,学生不爱听你的课,教师的价值就不存在了。
因此,家长在此希望各位老师,在学校工作时,要将家长的意见和评价放在首位,这样的老师有服务家长的意识。
哪怕校长不高看你,可有一百个家长喜欢你,校长肯定不敢把你咋样,因为好的老师有一批家长跟着他走,他不愁没学生教。
作为一名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怕自己的孩子碰到一位缺乏服务理念的老师,很多小事情上暴露出对家长的不信任和不尊重: 比如:“叫你妈来学校,我有问题找她”。
“今天我要来家访,让你爸妈别出门”。
“回家听写五遍,叫妈妈签字”。
开家长会,一个劲批评学生甚至家长,好像学生学不好是家长对不起老师,老师要借机发泄一番。
在这里家长郑重提醒我们老师,任何时候,别对家长发号施令,为了配合教育孩子,可以协商协商再协商,但是,决不可强求家长做任何一件事情。
哪怕这种强求对他、对他的孩子有好处。
就像餐厅的服务员,可以向客人推荐好菜,但是不能说,这菜好,你非吃不可。
对孩子可不可以强求,可以,那是教育的需要。
但是,要慎用。
树立教育服务的观念,是学校的立根之本。
我们也不妨借鉴一下星级服务态度,或许会对教育服务意识有所启迪。
当然,强调为家长服务,不是无原则对家长服从。
如果为了讨好家长,不敢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实质上是损害孩子的利益,也是在害家长,那么,后果会更恶劣。
比如,有的学校个别老师为讨好家长,故意对家长只报喜不报忧,形成一团和气。
这不是服务家长,而是欺骗家长。
这只会降低学校与教师的身份。
三、服务于学校看到这个题目,有人说,我们老师在学校工作,肯定是为学校服务了。
其实不然,绝大多数老师多年习惯于被学校服务,而不是服务于学校。
比如:上课了,当你走进课堂,如果没有粉笔,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多数人会责怪,而不是去解决。
课间操,某班班主任不在场,班级纪律很乱,有人会视而不见。
有的老师一篇篇文章谈德育,可是从不做学生思想工作,为什么只是空谈得多,只因为他不是班主任。
很多教师习惯了自己的工作就只是拿着校长分给他的教科书,走上讲台,像一个教授一样讲课,讲完就走。
学生不交作业,找班主任告状,找家长算帐,好像班主任是他的教学助理,家长是他的保安。
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了工作安排等校长,出了问题找校长。
不要以恩师自居,更不要以长官自居,请记住我们是服务者。
服务型教师有以下的特点1、以学校主人翁自居。
发现学校或同事存在的问题会着急,会主动想办法提建议、提意见、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而非发牢骚讲怪话。
2、好管闲事好操心。
事不关已,也不挂起,好管“闲事”。
3 、勤动脑筋做工作,不是简单被动服从。
如发现家长对自己有意见,主动去沟通。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树立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学校的意识,最终才能很好地服务社会。
谈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服务作用现在的中学校长需要面对许多以前没有的问题,比如: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于学校造成的影响,如何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教育不断改革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为学校服务,怎样定位自己校长的身份和责任;当前,我们国家各方面都在走向现代化,该如何更好地在基础教育这一环节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怎样提高校长自身的管理素养和知识层次,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更好地服务学校的师生等问题。
一、校长的角色定位1.办学方向的指引者校长需要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负责又要牢固地把握学校师生的思想动态,校长要充分贯彻我国的现代化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力争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才。
从培养学生的角度上说,要把学生都培养成“四有”青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公共关系的仲裁员第一,校长必须处理好学校内部之间的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把全体师生凝聚在以校长为核心的集体中,使其形成一个统一的目标,达成共识,团结向前。
第二,校长要做好外部公共事务的处理协调工作。
一个学校要想良好地发展,当然需要有较好的外部环境,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和当地群众的积极支持,维护好学校与周边地区的环境对学校的发展尤为重要。
3.学校管理的船长校长管理学校的职能主要是对学校各个部门的管理和学校运营目标的管理。
作为校长要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充分观察整个学校的运营状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指正,做好指挥棒的角色。
另外,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还需要充分信任各级下属,要为下属提供足够的工作空间,放手让下属进行实际操作,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下属的积极性,使其各司其职,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二、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服务作用的发挥1.为中层领导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改善学校的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创新是当前学校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会因为校长的不同作用、风格和不同的领导能力、指挥能力产生不同的管理创新点。
同时对于直接参与管理的学校中层来说,管理也显得十分重要。
中层是连接教师和校长之间的桥梁,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要充分发挥中层领导对于学校创新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校更好地进行改革。
校长可以指导学校中层领导在管理过程中改变与当前社会发展规律不相符合的部分,选择时代的精华。
所以说,校长不但要保持清醒的状态,认清学校发展的现实情况和社会发展潮流,而且还要让学校中层领导认识到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发展。
2.为班主任提供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在学校管理中,班主任的作用十分重要,可以说班主任是学校管理的直接执行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一线人员,一个学校管理的好坏跟学校各个班级管理的好坏密不可分。
只有学校内部各个班级都有良好的管理制度,有良好的班风,才能形成很好的学校管理和良好的校风。
因此,校长一方面要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进行一定的指导;同时,在关键时刻校长还要助班主任一臂之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看到学校管理的决心和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让班主任感觉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感觉到校长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
3.为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提供必要的服务任课教师是课堂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学校班级课堂管理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方面任课教师要重视课堂管理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校长要给任课教师提供一定的课堂管理理念和方针,指导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管理才能够有效。
同时在全校学生大会上,校长也要指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不服从课堂管理制度的学生的相关处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警惕性,为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