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涉世家》知识讲解

《陈涉世家》知识讲解

《陈涉世家》知识讲解责编:薛燕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司马迁(约前145一前90年),字子长,西汉夏阳(现在陕西韩城南)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

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

【高清课堂:史传文学(上)——《陈涉世家》PPT2】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泽乡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节选的这一部分记述了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的浩大声势。

陈涉正是怀着这种“鸿鹄之志”带领农民揭竿而起,揭开了反抗秦王朝残暴统治的序幕。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之:去、往。

(辍耕之.垄上)2.怅:失望。

3.尝:曾经。

4.苟:如果。

5.若:你。

6.太息:长叹。

7.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8.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適:通“谪”。

適戍,强迫去守边。

10.屯:停驻。

(九百人屯.大泽乡)11.次:编次。

12.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13.会:适逢,恰巧遇到。

14.雨:下雨。

15.失期:误期。

16.亡:逃走。

17.举:发动。

18.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19.等:同样。

(等.死)20.死国:为国事而死。

21.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22.立:指立为国君。

(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3.数.(shuò):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24.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

25.上:臣下对皇帝的敬称,这里指秦始皇。

(上.使外将兵)26.怜:爱戴。

27.唱:通“倡”,首发。

28.指意:意图。

29.足下:指对方,古人对别人的敬称。

30.念鬼:考虑卜鬼的事。

念,考虑、思索。

31.威众:威服众人。

32.丹:朱砂。

33.书:写。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34.王.(wàng):称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35.罾.(zēng):鱼,这里作动词,就是用捕。

36.间.(jiàn)令:暗使。

间:私自,偷着。

37.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次所,这里指军队驻扎的地方。

38.丛:树木,鬼神所凭寄的地方。

丛祠,神祠。

39.篝火:用笼罩着火。

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

篝,笼。

40.狐鸣:作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

41.旦日:第二天。

42.往往语:到处谈论。

43.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44.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

45.忿恚.(huì)尉:使尉恼怒。

恚,恼怒。

46.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

47.剑挺:剑拔出鞘。

48.公等:你们诸位。

公,对对方的敬称。

49.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50.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51.受命:听从(你的)号令。

52.袒右: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

53.盟:盟誓。

54.下:攻下、攻克。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55.徇:攻占(土地)。

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

56.豪杰:这里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57.被.(pī):通“披”,穿。

58.坚:指铁甲。

60.执:紧握着。

61.锐:指武器。

62.社稷.(jì):国家。

63.刑:惩罚。

重点虚词1.嗟乎:感叹词,相当于“唉”。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以: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3.并:一齐。

(并.杀两尉)4.宁:难道。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比:等到。

(比.至陈)通假字1.適:通“谪”,调派。

(发闾左適.戍渔阳)2.以: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3.唱:通“倡”,首发。

(为天下唱.)4.被:通“披”,穿、身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5.指:通“旨”,用意。

(卜者知其指.意)6.毋:通“无”,免于。

(藉第令毋.斩)7.无:通“勿”,不要。

(苟富贵,无.相忘)古今异义1.等古义:一样,同样。

(等.死,死国可乎)今义:等候,等待。

2.往往古义:处处,到处。

(卒中往往..语)今义:常常,经常。

3.怜古义:爱怜,爱戴。

(楚人怜.之)今义:怜惜,怜悯。

4.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5.籍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藉.第令毋斩)今义:书籍。

6.亡古义:逃跑,逃走。

(今亡.亦死)今义:死亡。

7.间古义:暗地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今义:间隙。

8.诚古义:果真。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

9.比古义:等到。

(比.至陈)今义:比较,比方。

10.会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会.天大雨)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11.会计古义:聚会商议。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12.篝火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鬼火。

(夜篝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13.或古义:有的人。

(今或.闻无罪)今义:或者,也许。

14.三老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今义:三位老人。

15.豪杰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

(三老、豪杰..皆曰)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16.尝古义:曾经。

(尝.与人佣耕)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

17.安古义:怎么,哪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今义:安全,平安。

18.次古义:编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今义:次序;品质差等。

19.度古义:估计。

(度.已失期)今义:限度,分寸。

一词多义1.之动词,到、去、往。

(辍耕之.垄上)语气助词,无意,起辅助音节的作用。

(怅恨久之.)代词,他,指扶苏。

(二世杀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代词,他,指项燕。

(楚人怜之.)2.次编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旅行或军队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会适逢,恰巧遇到。

(会.天大雨)集会。

(与皆来会.计事)4.王大王。

(功宜为王.)称王。

(陈胜王.)5.将带领,率领。

(上使外将.兵)将领。

(项燕为楚将.)6.为担任。

(为.屯长)向。

(为.天下唱)被。

(士卒多为.用者)修筑。

(为.坛而盟)7.书名词作动词,书写。

(乃丹书.帛曰)书信,这里指丹书。

(得鱼腹中书.)8.数几次。

(广故数.言欲亡)几,概数词。

(卒数.万人)屡次。

(以数.谏故)多次。

(数.有功)9.乃表判断,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于是,就。

(陈胜乃.立为王)10.号动词,号令。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定国号。

(号.为张楚)11.以因为。

(以.数谏故)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把。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用。

(祭以.尉首)表时间方位的界限。

(蕲以.东)来。

(杀之以.应陈涉)12.与和。

(与.战谯门中)和……一起。

(尝与.人佣耕)全,都。

(与.皆来会计事)13.行行列。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进行。

(乃行.卜)行军。

(行.收兵)14.故故意。

(广故.数言欲亡)缘故。

(扶苏以数谏故.)15.而表承接。

(夺而.杀尉)表转折,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16.上方位名词,上面。

(辍耕之垄上.)名词,圣上。

(上.使外将兵)17.道道路。

(道.不通)仁道,道义。

(伐无道.)18.令命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县令。

(陈守令.皆不在)19.应回答。

(佣者笑而应.曰)响应。

(宜多应.者)20.等同样。

(等.死,死国可乎)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数量多。

(公等.遇雨)21.然然而。

(然.足下卜之鬼乎)正确,对的。

(吴广以为然.)22.指通“旨”,意图。

(卜者知其指.意)指指点点。

(皆指.目陈胜)23.欲想,想要。

(广故数言欲.亡)欲望,愿望。

(从民欲.也)24.从依从。

(从.民欲也)跟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5.比等到。

(比.至陈)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26.当正在。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应当。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7.所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的东西”。

(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可译为“处所”。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1)罾:鱼,名词。

这里用作动词,是“用捕”的意思。

(置人所罾.鱼腹中)(2)王:名词。

这里用作动词,称王。

(陈胜王.)(3)笞:名词。

这里用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尉果笞.广)(4)目:名词。

这里用作动词,用眼睛看。

(皆指目.陈胜)2.形容词用作名词坚、锐:均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名词,分别是“坚固的盔甲”和“锐利的武器”的意思。

(将军身被坚.执锐.)3.名词作状语(1)丹:朱砂,名词,这里用作状语,是“用朱砂”的意思。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2)狐: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是“装作狐”的意思。

(狐.鸣呼曰)4.动词的使动用法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忿恚..尉)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怪:形容词,怪异,这里作意动词,是“以……为怪”的意思,即“对……感到奇怪”。

(固以怪.之矣)重点句式1.省略句(1)守丞死,乃入据陈。

(“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

)(2)广以为然。

(“以为然”是“以之为然”的省略。

)(3)上使外将兵。

(“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

)(4)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

)(5)令辱之。

(“令”后面省略代词“其”,指都尉。

)(6)辍耕之垄上。

(“辍耕”前省略陈胜。

)2.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者,……也”是标准的判断句式标志,后演化为“……者也”或“……也”,这都是判断句。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是、为,表判断。

)3.倒装句(1)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状语后置句,“以尉首”为状语。

)(2)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定语后置句,苦秦吏是郡县的后置定语。

)成语1.篝火狐鸣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苟富贵,无相忘5.被坚执锐6.揭竿而起7.伐无道,诛暴秦8.鸿鹄之志考题例析1.(2015•山东泰安中考)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小说家吴敬梓。

B.《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主要写诸侯之事,其中也包括对诸如长勺之战等著名战例的精彩描述。

D.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2.(2016•浙江舟山中考)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标书,正确的一项是()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光。

B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刻画了别里科夫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

C .英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