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准备:《搭石》课件、搭石道具(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先回忆一下分段教师简写段意,然后老师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同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浮现课文讲述的画面,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让学生说一说,在刚才听读课文时,你的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画面?揭示景物——美(板书)(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景物,还有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的美。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美的地方,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这儿写得美?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想。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一个你们认为写得美的自然节谈谈文章哪些词句写得美?使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小组汇报:依照学生的汇报次序,教师顺次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评读、研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重点引导:1、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2、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3、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4、第五段学习写法: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三)感情朗读,理解升华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

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给配乐,听的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画下来。

并让学生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最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四)感觉顿悟、全课总结: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搭石教学设计。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1、我国当代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那一块又一块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板书:21 搭石)2、齐读课题。

3、理解“搭”,借这个字学习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办法。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生词读音。

指名读——齐读2、轮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汇报交流:(1)理解什么是“搭石”及搭石的用处。

①用学习“搭”字的方法理解“挽”字。

②体会搭石的作用。

师: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

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脱鞋挽裤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方便、很辛苦、很麻烦。

)(2)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方便、美。

)三、品读体验,感悟文本:1、找找第二自然段中表现家一句话,教案《搭石教学设计》。

(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2、学习2——4自然段,体会表现美的语句。

(1)默读2-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让你感受到“美”的语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生预设:(A)“每当上工、下工。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说说你的感受,你们从哪儿体会到美呢?①理解“协调有序”,体会音乐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②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画面美。

a、理解“绰”用刚才理解词语的方法去理解“绰”字。

b、想象画面,指导朗读: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一想,再说一说。

c、指导朗读词语: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边想象画面边齐读。

d、指导朗读这段话: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师:谁来读?要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几乎每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生齐读)——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一遍地走,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生齐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③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①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谦让。

)②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理解“伏”,指名做做“伏”的动作。

师:(手搭生的肩)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尊敬老人)这份尊敬老人的美好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b、理解“理所当然”。

师: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因为(指课件文字)——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是啊!人们已经把这件事当成了一种习惯,代代相传。

(3)快速去课文中找找,在这个村子里,在人们眼中,还有哪些事也是理所当然的?(摆搭石、不抢路。

)师:事虽小,情却浓。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谦让、淳朴)景美情更美,这能不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吗?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感情升华。

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但是相信这份美丽会永远存在,因为它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

四、总结方法,巩固提升:回顾并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感情熏陶方面、阅读方法、理解词句方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学设计第3篇】设计理念真正的阅读要使阅读者披文入情,能透过文字触摸到语言的深层内涵,从而领悟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本教案本着这样的阅读理念,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课文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作者情感交融,在自主阅读中收获感悟,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调动阅读的兴趣,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边读边想画面。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画面。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乡村搭石照片、相关课文的演示文稿)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生字词语。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走进美1、教师激情朗诵并演示课件:家乡是有名的花果之乡,桑蚕之乡,它有庄重、伟俊的大山,有茂密的森林,有叫不出名字的飞禽。

那百草千花之中,有采不完的珍贵药材。

山川,如画;流水,似歌。

就连那地名也象诗一般对伏,有声有色,你听!青松岭,红石砾;大龙湾,老虎沟;九神庙,三仙洞;人参沟,摆宴堂。

故乡啊,你像我的眼前花,千姿万态,百看不厌;你是我的心上人,日日思念,意炽情深。

2、这就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农民诗人——刘章眼里的家乡。

你有什么感受?3、但是,在他的家乡还有一道特别的风景一直让他念念不忘。

是什么风景?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好吗?(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播放乡村课件配以教师的深情描述,将学生引入山村特有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意境之中)(二)、整体感知发现美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找到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用波浪线画下来。

2、出示词语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间隔猛涨懒惰谴责平衡协调有序俗语伏下3、同学们发现那道独特的风景了吗?谁来读一读。

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什么是搭石?书上有描写搭石的句子吗?谁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板画:搭石图5、其实,搭石就是为方便小溪两岸人们的行走而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你对“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有疑问吗?(学生质疑:能称之为风景的大多是非常美的景物,如杭州西湖,黄山奇石。

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设计意图:这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重要的是人性之美。

教师唤起学生的表象的同时,引出疑问“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