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疾病护理常规肠梗阻手术前、后的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按照外科手术前的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禁食,按医嘱补液。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和尿量。
如有休克,立即按休克处理。
3.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并进行血常规、生化等化验。
结果应立即通知医生。
4.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
对于餐后急性梗阻的病人,应选择较粗的胃管,略剪大胃管侧孔,插至胃窦部,使胃内容物能顺利吸出,达到有效的胃肠减压。
5.观察呕吐、腹胀、腹痛和排便情况,记录呕吐物的量、颜色、性质和气味。
术后护理:1.按照外科手术后和麻醉后的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采取平卧位,腘窝垫枕,以减轻切口张力。
对于肠梗阻手术区,可使用0.5公斤沙袋压迫6-12小时。
3.使用丁字带提高阴囊,以防止阴囊血肿。
4.如病人出现咳嗽或便秘,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预防疾病复发。
5.术后卧床3-5天,然后逐步离床活动。
嘱病人术后3个月内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6.保持切口无菌。
女病人应注意排尿,以避免污染切口敷料。
如果敷料浸湿,应及时更换。
删除段落:臣大疝手术前要求病人卧床数天,回纳疝内容物,使局部组织松弛有利于手样后切口合愈合。
2、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如甲状腺功能、血液、尿液等检查,以评估病情和手术风险。
3、针对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如颈部仰伸、去枕垫肩等体位训练。
4、对于高风险的病人,如甲状腺肿瘤巨大或胸骨后甲状腺肿切开术,应备好氧气、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用物。
二)术后护理1、按照外科手术后和麻醉后的常规护理进行护理。
2、病人术后应取半卧位,以便引流和改善呼吸。
3、术后病人可进食全流食或半流食,但要注意观察进食情况,防止呛咳。
4、术后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变化,如发现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5、注意观察伤口渗液和颈部肿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如发现颈部肿胀明显,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对于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的病人,应备好气管切开用物,以备不时之需。
2、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心理护理,以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
对于这些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催眠药以缓解症状。
3、在术前三天,需要进行手术体位的练,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方法与甲状腺瘤切除术相同。
4、术前需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并限制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5、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包括体重、食欲、睡眠、出汗等,并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4次。
6、在服用抗甲状腺药期间,需要按医嘱定期检查白细胞,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白细胞减少、肝区痛、恶心、厌油等不良反应,并及时通报医生。
7、在术前二周,如果病情稳定且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需要停用抗甲状腺药,改服复方碘液,以使甲状腺缩小、变硬,有利于手术摘除。
但需要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8、术前需要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对于情绪紧张的病人,需要在术前晚给予安眠药,并观察病人的入睡情况。
9、术后需要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二)术后护理1、术后需要按照外科手术后护理的常规以及麻醉后护理的常规进行护理。
2、需要备好氧气、吸痰器以及气管切开包。
3、对于麻醉清醒、血压平稳的患者,可以采取半卧位,以减少颈部充血。
4、术后48小时内需要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每30分钟测量一次。
待病情稳定后,改为每2-4小时测量一次。
5、术后1-2天可以进食流质,但需要注意有无呛咳,以防误吸。
6、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呼吸困难、伤口出血、甲状腺危象等,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术后需要鼓励病人进行吞咽运动,以预防颈前肌粘连的发生。
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前、后的护理常规,需要在术前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病人的体位练、饮食调整等。
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术后护理:回到病房后,立即安装胃管、腹腔引流管等流管,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保持胃肠减压通畅,继续禁食和补液。
血压稳定后改为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内渗液的引流。
观察伤口出血和渗液情况,如敷料渗液应及时更换。
如果术后出现发热、腹泻和上腹疼痛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腹腔脓肿。
对于高热病人,应按照高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3.急性大出血:术前应严格执行饮食管理和护理,按照一般手术前的常规护理。
在手术前要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和呼吸情况,必要时进行吸氧。
记录呕血和便血量,遵医嘱使用止血药或输血等。
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血压略低于正常值为宜,避免因血压过高引起再出血。
病人应安静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术后应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并观察是否继续出血。
注意观察胃管引流液的性质并记录引流量。
9.胃切除术前、后护理常规:术前应按照一般外科手术前后的常规护理进行护理,术前一天采用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
术前应留置胃管,抽空胃液,如幽门梗阻者,应手术前三天开始洗胃。
需行结肠或空肠代胃者,术前三天应开始准备肠道(包括流质饮食、服用新霉素或红霉素、术前清洁灌肠等)。
术后应按照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病员回病房后,立即接上各种引流管并保持通畅,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量,引流液性质及颜色。
术后一天,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坐卧位,鼓励病人早期作床上活动,以减少粘连及促进肠蠕动。
禁食、胃肠减压48小时,肠蠕动恢复并有排气或排便,可以拔除胃管,先进少量水或果汁,如无腹胀、腹痛,术后72小时可进食流质。
观察进食后反应,如有腹胀、腹痛,应及时通报医生处理。
对于胃切除加剖胸者,应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协助咯痰,并做好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注意观察腹部伤口敷料有无渗液,警惕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等,如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医生。
10.胆道手术前、后护理常规:术前应按照一般外科术前的常规护理进行护理,采用低脂饮食。
在急性期应给予静脉输液,以纠正电解质紊乱,输或血浆,以改善全身情况。
4、如果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应先补充血容量并使用升压药物等纠正休克,等待病情好转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5、对于黄疸严重的患者,应注意皮肤护理,防止搔痒导致皮肤破损和感染。
同时,由于胆道内缺乏胆盐和维生素K吸收障碍,容易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术前应注射维生素K。
如果患者出现高热,应按照高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6、协助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如肝功能、心电图、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超声波、胆囊造影等。
对于肝功能损伤严重的患者,应给予保肝治疗。
7、在进行胆总管与胆道吻合术时,需要进行胆道准备。
8、手术前一天晚上需要禁食,手术当天按医嘱留置胃管并抽尽胃液。
二)术后护理1、按照一般外科手术后和麻醉后的常规护理进行护理。
2、在血压平衡后,改为半坐卧位以利于引流。
3、在禁食期间,需要给予静脉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需要保持胃管通畅并观察引流液质并记录量。
术后2-3天肠蠕动恢复正常后,可以拔除胃管并逐渐恢复饮食。
注意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
5、注意腹部伤口渗液,如渗液多应及时更换敷料。
6、需要保持T管引流通畅并记录24小时引流量及性质。
如果引流管停留时间长且引流量多,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和消化功能。
食欲差者,可以口服去氧胆酸、胰酶片或中药。
7、如果总胆管内有残留结石或泥沙状结石,可以在术后两周进行T管冲洗。
8、需要固定T管以防止脱落。
并且需要每周更换消毒引流瓶(袋),更换引流袋时要进行无菌操作。
腹壁引流伤口每日更换敷料一次。
9、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注意有无低钾、低钠症状出现,注意黄疸消退情况。
10、拔除T管的指征是术后10-14天,患者无发热、无腹痛、大便颜色正常、黄疸消退、胆汁引流量逐日减少50毫升以下、胆汁颜色正常澄清。
可以用低浓度的胆影葡胺作T管造影,以了解胆管远端是否通畅。
如果通畅,可以试行钳夹T管或提高T管距离腋后10-20毫升。
如果出现上腹腹痛、发热、黄疸加深等情况,说明胆管下端仍有梗阻,应继续开放引流管。
如果钳夹T管48小时后没有任何不适,可以拔管。
针对肝叶切除手术,术前需要按照外科手术前的常规护理进行准备,并进行各项检查。
术后需要按照一般外科手术后和麻醉后的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同时需要注意胃管和T管的引流情况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等问题。
拔除T管的指征是术后10-14天,需要进行低浓度的胆影葡胺作T管造影,以了解胆管远端是否通畅。
如果通畅,可以试行钳夹T管或提高T管距离腋后10-20毫升。
如果出现上腹腹痛、发热、黄疸加深等情况,说明胆管下端仍有梗阻,应继续开放引流管。
如果钳夹T 管48小时后没有任何不适,可以拔管。
4、进行常规护肝治疗,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5、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精神状态和腹痛情况,警惕肝癌并发症的发生。
6、在手术前三天进行肠道准备,术前进行血型配对,左半肝配血量为1200-1500毫升,右半肝为1800-2500毫升。
术前晚和术晨进行清洁灌肠,术晨留置胃管和尿管。
7、进行右半肝叶切除术备皮时,应剃除右腋毛,并准备好水封瓶。
二)术后护理1、按照全麻术后和外科术后重病护理的常规进行护理。
2、在72小时内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血压稳定后可以采取半坐卧位。
3、持续吸氧3-5天。
4、继续进行胃肠减压,保持各引流管的畅通,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准确记录出入液量,特别是尿量的变化,注意肝肾综合症、肝功能衰竭和肝昏迷的发生。
5、在肠蠕动恢复后,可以拔除胃管进食,并逐渐增加摄入量。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对于食欲不振或因腹胀不能进食的病人,可以采用静脉内高营养疗法。
6、鼓励病人在床上适当进行早期活动,并静脉使用抗生素以预防肺部并发症。
14、急性胰腺炎的护理常规1、按照外科一般护理的常规进行护理。
2、病人入院后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防治休克,观察有无高热、巩膜黄染和腹痛。
如低血钙引起抽搐,必要时遵医嘱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毫升。
3、禁食,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按医嘱补液,并抽血抽查血常规及有关生化检验。
4、遵医嘱定时使用解痉镇痛药,如杜冷丁、阿托口等。
5、如腹痛消失,体温正常后可以进清流质饮食,按病情逐渐增加,进低脂饮食。
6、如果采用手术治疗,则按照一般外科手术前的护理常规进行准备。
7、手术后按照麻醉后和一般外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血压稳定后可以采取间卧位。
有引流者应注意引流量、性质,保持引流通畅,伤口敷料要清洁干燥,并准备记录24小时出入量。
8、继续进行胃肠减压,注意有无腹痛、腹胀,以及水电解平衡失调。
15、腹部损伤一、概念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类。
多数腹部损伤同时伴有严重的内脏损伤,如果伴有腹腔实质性脏器或大血管损伤,可能因大出血而导致死亡。
二、临床特点一)闭合性损伤:一般伤情不重,无明显临床表现。
如肝脾破裂时表现为内出血,出血多者有明显的腹胀和移动性浊音,甚至可能出现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