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物理检测试题
(满分:60分 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
第Ⅰ卷2页为选择题,20分;第Ⅱ卷4页为非选择题,40分;共60分。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大胆尝试、耐心解答,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第I卷(选择题 共20分)
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判断符合实际的是( )
A .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在150㎝~160㎝之间
B .人的发声频率为20~20000Hz
C .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在1.0m/s ~1.4m/s 之间
D .2个鸡蛋的重力0.5N
2.能源、信息、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能、风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B .光纤通讯是依靠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 .在通常情况下,铜、碳棒和陶瓷都属于导体
D .秦山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3.关于图1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片A 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 .图片B 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 .图片C 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D .图片D 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
4.如图2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图1
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6.一列队伍长50m ,以2.5m/s 的速度全部通过一长100m 的涵洞,需要的时间是( ) A .60s B .50s C .40s D .20s
7.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C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
D .红光照在穿白上衣、蓝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8.如图1所示,能够减小摩擦的是( )
9.图6的图像中,能正确的反映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是( )
10.如图7所示,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B .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C .木块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矿泉水瓶盖上的 条纹
D
行李箱可以滚动的 轮子 C 鞋底凹凸不平的 花纹
A 自行车的 刹车装置
B 图
5
图
6 图
7
初四物理期末测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以东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致使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
地震发生后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发布海啸预警。
海啸的速度约为800km/h ,从最初观察到海啸至海啸抵达仙台海岸的时间是0.15h ,最初观察到海啸的位置离仙台海岸的距离约是 km 。
灾难实况通过卫星传遍全球,引起全球人民的关注,通讯卫星是利用 传递信息的。
2.请按示例的要求说出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中的一个,并举出一个相应的实例。
示例:从声音的接收环节减弱噪声。
实例:佩戴防噪声耳塞。
答:从声音的传播环节减弱噪声。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首先登场的是宋祖英和成龙,一曲《邀世界共享》向全世界人民发出邀请,观众能区分宋祖英和成龙的声音,是由于他们声音的__ __不同。
4.把一个焦距3cm 的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cm 。
5.如图8所示,人站在跳板上,人对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 。
6.陆永是奥运会举重冠军,假设他用2000 N 的力把重l960 N 的杠铃举过头顶,杠铃被举高过程中受到的合力为___ ___N 。
7.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月亮相对于地面上的山来说它是___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
8.小玲同学用水平推力推停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能推动,这时推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二、作图与实验探究题(9题3分;10题1分;11、12题各2分;13题5分;14题3分;15题4分;16题3分;17题4分;共27分)
9.完成如图9所示的光路图。
10.如图10所示,是向斜上方抛出的铅球,请在图中画出铅球的的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1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11所示的实验。
图
8 图10
图
9
(1)如果让光线逆着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 方向射出,这表明 。
(2)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应进行操作是 。
12.附中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12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 、B 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 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 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 的位置,观察它与蜡烛A 的像是否完全重合。
(1)如果把蜡烛A 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 去与蜡烛A 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 像的大小_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2)张江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
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13.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明同学所用的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等。
(1)如图13所示,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极小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 。
(3)调整好器材后,小明同学将蜡烛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的某点,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说明像距太大了,导致像距太大的原因是 。
(4)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发现烛焰的实像没有呈在光屏中央,如图14所示。
如果调节蜡烛,应将蜡烛向 (选项“左”、“右” 、“上”或“下”)调动。
(5)如果把蜡烛向左移动15cm ,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向
移
图
11 图12 图
13 图
14
动(选填“左”或“右”)。
14.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15甲所示,把钩码
图15
(1)将图15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在表格中的空格里;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3)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15.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
(2)通过实验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大。
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
(3)经过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4)若用木块代替小车再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钩码和。
16.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图16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6甲、乙所示。
你认为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中的位置,松
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
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_______ ________。
图1 1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B、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D、与压力大小有关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一面较光滑一面较粗糙的长木板、两个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和一支弹簧测力计。
(1)实验中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是因为由知识可知,
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小李同学的实验可以验证猜想(填猜想序号)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他在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
三、综合题(4分)
18.我国自行研发的纯电动中巴车的质量约为2000kg,静止时轮胎与路面接触的总面
积约0.2m2,以30m/s的速度沿水平路面匀速行驶6km。
(g取10N/kg)
(1)中巴车所受的重力是多少?
(2)中巴车匀速行驶6km的时间是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