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教师的思维品质听《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师思维品质的提升》有感孟利革日上午,扬州大学农学院礼堂里“现代与经典”小学语文高级研讨会在精彩上演。
参加的老师们当然包括我在内都在等在盼着王崧舟老师的观摩课,可主办方却在王崧舟老师的观摩课前安排了一场40分钟的李政涛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思维品质的提升》。
有点不解,王崧舟老师是语文界的奇才,他的教学设计无可挑剔,是语文界的大师级别,无人能超越,在他前面出场,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转念一想主办方肯定别有用意吧。
姑且往下听听。
主持人介绍李政涛为知名教育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为我们带来的是以《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思维品质的提升》为主题为的报告。
李政涛教授在报告伊始指出,李教授听了6000节语文课发现教师都会遇到自己的瓶颈期,瓶颈有:激情、积累、思维品质。
在人工智能日益发达的今天,未来许多的工作,包括医生、教师等职业都有可能被机器人所取代。
但是在哲学这点上,人工智能永远都无法替代或超越人类,因为哲学的修炼能引领人类的价值观以及对思维的训练。
我们未来的教育改革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而教师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前提,没有好思维品质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好思维品质的学生。
我一听就感觉器宇不凡,思想新潮,瞬间吸引了我的所有注意力。
李政涛教授认为教师思维品质的提升主要可从清晰度、提炼度、开阔度、精细度、合理度、生长度(反面就是自我固化、自我板结化、自我化石化)这6个维度展开。
时间有限重点阐述了第一点清晰度。
自我训练: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观课或听课、写课六大技能。
李教授举了个例子如:评课,什么才是评课高手呢首先必须是1.鉴赏家。
2.批评家-知道问题和症结。
3.建筑家-系统改进重建的具体建议和方案。
这里忌讳抽象和套用。
听到这里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感觉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哪如何成为评课高手呢李政涛教师仿佛知道台下老师所想,立刻给出了使用性的做法。
成为优秀评课高手的做法:1.有一个模仿对象。
李教师的模仿对象是他的博士导师叶澜教授。
叶澜教授就具有强大的思维的的透析力、穿透力、融通力。
有思想的方法与有方法的思想高度融通。
没有思想,就没有魂;没有方法,就没有根。
我们太容易就思想说思想,就方法谈方法。
这样就是没有方法的思想和没有思想的方法。
我们要将两者融通:需要思想的力量和思维的力量。
2.全程记录。
这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是再必须不过的啦。
3.复盘对比。
思考做课人从哪个角度来设计教学的,做课人的语言表达,甚至用什么样的句式来设计的问题都得注意,还有这节课哪里吸引人的地方哪里打动了学生、老师......反思重建。
如果是自己上这一节课该怎么上这对于我这样的青年老师来说真是受益良多啊!李政涛教授成有些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这经验又有混乱经验和清晰经验之分,后者无疑是我们所追求的。
如何做到清晰学生教学的载体有三,一是教学设计──??一度清晰;??二是教学过程──??二度清晰;三是教学反思──??三度清晰(教学的结果是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
一、教学设计。
清晰学生:1.学生已有什么2.兴趣情趣、智趣/理趣(理趣:理智、理性、思考、思维的乐趣)、学生还缺什么补什么 3.困难障碍是什么什么是难的什么是不难的究竟难在哪里障碍是什么 4.差异世什么差异不是用来抹平的,差异世用来利用的!我们要将他们转化为差异资源,教学资源,学习资源。
二、教学过程清晰四大策略:织网-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教学就是编织课堂!教学高手,织网高手--结构关联式的教学策略。
滚雪球--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把一个人的亮点变成所有人的亮点,把一个学生生成资源变成所有学生共享的学习资源。
刨坑--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成。
扭转--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
三是教学反思的清晰度——三度清晰对照!对照课前设计,哪些在意料之中哪些是意料之外的(二)清晰教学内容课前要思考:一是为什么要教为什么教不教行不行找几个教的理由。
二是为什么要学帮学生找几个学的理由。
三是什么已经不需要教/讲教学不是只做加法,还要做减法,学生已经会了,有了,懂了的东西就不用教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说一些正确的废话。
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理解、读懂的不用教/讲。
哪些非老师教/讲补课这才是老师的独特性,不可替代的东西。
课后要思考:一是我想教什么实际上教了什么之间有多少差异二是我教了什么学生实际上学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之间有什么差异。
——我讲了很多,学生为什么没有学到。
(三)清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避免抽象、笼统目标,那些无所不包面面俱到、十全大补的目标。
好的目标应该是:单刀直入、孤军深入、精确打击!单在哪里孤在哪里打击在哪里——学习的哪点,障碍点,提升点/生长点!提升点:1.转视角。
如:丰富学生对话里形象的认知。
一提到狐狸就会想到狡猾,奸诈,欺骗,邪恶......老师可以利用一个命题“狐狸,你好!”让学生搜集资料,学生会发现狐狸和聪明,机智,善良,可爱。
多元视角,学无边界。
2.提供挑战。
训练提升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
审辩式思维能力就是有逻辑、有事实依据的表达。
我们要带着学生从哪里提升到哪里去——概括能力(四)清晰教学方法《教育常识》41条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
四个尺度:其一,基于学科特性,找到适合本学科的方法。
数学家眼中的数学。
语文研讨会: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课——原点性问题,回到原点的思考,方法是末梢。
语文是语言文字:技法的训练,工具性。
如何评名师的可呢是否为日常课所用课堂问题有哪些语文是语言文学:周益民——儿童文学的气息很强烈,文学气息、文学气质浸润出来、浸泡出来——营造清晰、独特、强大的学科气场,是浸出来、熏出来的-,人文性。
衡水中学:175人清华、北大。
一定有其长处和优势,也有短处。
学习能力、考试能力训练已经登峰造极。
杭州叶翠微校长:思维品质好。
数学和语文比: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
语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可用于所有的教学目标,读出什么感情呢要有读出相应感情的方法。
《朗读者》为什么能打动人心——细腻、微妙、丰富的感情把握。
——这才是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程少堂:川菜菜单——读出川菜中的沧桑感。
语文是一项充满了无限可能的事业,同课异构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人不可能两次步入同一节课。
教学就是即席创作,每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能复制的。
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独一无二的教学作品、艺术作品。
每个教师都是课堂上的艺术家、作家、创客。
因此,教学,才充满魅力,充满智慧的挑战!其二,基于教学内容。
其三,基于学生基础。
其四,基于教师的个性和风格。
窦桂梅:综合素养、整合能力最强大的老师。
充满激情——人称“窦疯子”。
薛法根:教高中,觉得最适合教初中;教初中,觉得最适合教小学;教小学,觉得最适合教一年级。
有条不紊,有张有弛,有板有眼。
——方法的选择要走向私人订制。
要清晰老师,读懂老师。
(五)清晰教学环节一是每个环节要解决说明什么问题发挥什么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遇到的特有困难、障碍是什么相应的对策和方法是什么能不能一个一个环节讲清楚,说明白二是环节间的关联、衔接、推进、提升或生长在哪里我们的课堂要成为有机课堂:环节之间的关联设计。
避免滑冰课、满游课、转圈课,努力成为刨坑课、攀岩课、拔节课、跳高课。
——两个问题说明白了,才是清晰环节。
(六)清晰指令、要求避免抽象指令:请大家认真倾听。
这是典型的废话!怎样认真要明确、具体化!第一,专注。
别人发言时,你要专注听,不走神,不东张西望。
第二,理解。
别人讲话时,你要用心理解,明确别人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第三,比较。
一边听,一边比较,与我相比的异同之处,避免我发言时重复别人的话。
第四,动笔。
一边听,一边动笔做批注,养成动笔的习惯。
第五,评价。
在评价时要具体:这个学生为什么讲的好,因为他比较了自己的想法。
这才是认真倾听的好学生。
等等。
教师及时不断评价,特别是鼓励。
——他发言时,他带着专注的眼神听讲。
——他没有重复别人的话,说明他在认真倾听。
这样,学生听课时,就带着具体的方法。
教学的无效、低效,来自于指令的抽象、笼统。
教学质量有提升,清晰度也在生长。
李政涛教授的报告让我越听越入迷,听到这里就已经是膜拜了。
对于青年教师老师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这场报告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可实践可操作的梯度,深入浅出,逻辑性强,现场经典的句子不断,不敢开一点小差,深怕错过了什么环节,笔记做了满满两大张。
无疑这场报告是成功的。
至于李教授报告里的其他部分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具体阐述有些遗憾,不过我在空暇时间已经在网上拜读了他的剩余部分。
感慨李政涛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别人都是利用课件生成报告而他却是利用现场报告生成课件。
李政涛教授的整场讲座没有底稿,没有PPT,边讲边敲击出核心要点,行云流水,即兴演讲,挥洒自如,展现出强大、严谨的逻辑思维,整个过程李政涛教授娓娓道来,条分缕析,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令人如沐春风,意犹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