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专业: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班姓名:曾宏波学号:1212060045摘要: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影响到政府对各地的管理,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而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更是表现明显,合理分析差异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通过运用软件,以《2013年四川省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对四川省21个地区的重要数据加以分析,做出简单排名和综合经济分析,最后为政府对今后各市的均衡发展和规划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因子分析;政府管理一、引言区域经济一般是指某一特定经济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
它是一种以某种经济活动或以特定的经济区域为中心的具有宏观经济意义的地域性综合经济体系,是经济区域的实体性内容。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划分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经济。
各级政府一般根据统计局资料对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各发展差异的原因,然后依次对各地市的经济发展进行合理的发展指导和规划管理。
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下,通过对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各政府制定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管理措施和办法。
但由于不同的地方情况不同,不同的时期发展需求也不一样,因此要因时因地的采用适合的方法和策略。
二、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其模型为Z = A F + ε(一)样本与指标选取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 通过因子得分及排名更直观的看到分析结果。
本文共选取四川省的21个地区作为样本 , 分别是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
为了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以《四川省统计年鉴》为基础 ,选取了9个指标:人口数(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均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元)、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均工业总产值(元)。
表1 所选指标情况人口数(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均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元)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均工业总产值(元)成都市1417.7826590 22021.711300.65507.917019715995.6357624 22059.9自贡市271.3219447 12593.07954.8 1215.9553376067.4332787 18002.4攀枝花市123.0922808 15606.88727.5 4646.873403 18326.2560391 43307.3泸州市425.0020746 8432.47462.6 1948.421296534.9324317 13839.8德阳353.22374 115538953.3 2138.372205 8745.85 35945 20346.市13 .7 9 6绵阳市464.0220755 12488.88212.8 1732.78308458085.5029080 13090.4广元市253.0017012 7613.15649.4 1060.868365388.83186727506.3遂宁市326.7718716 8189.77488.2870.8181465440.03209089342.7内江市371.8119142 7424.77602.2831.8668765666.3726341 15349.乐山市325.4420397 10449.97745.6 2163.3408247566.3131942 18486.7南充市630.0317225 7234.76726.2839.2301096417.79187577905.2眉山市296.6419766 7680.8236.0 1645.4389535582.8826168 13165.1宜宾市446.0020522 9744.7771.2 1860.31670886296.1227865 15967.9广安市321.6419973 7921.7473.5 1019.831974545.94234109663.6达州市549.2716949 7821.27047.3947.493884609.46206859907.7雅安市152.6520049 8641.97186.7 1979.5264984711.8626157 13282.7巴中市330.7916999 4758.65387.0606.439864066.35118233086.6资阳市358.8520751 8178.47708.2 1135.1134754611.7927283 13827.2阿坝州90.6721168 5025.95770.4 2848.34547738.89225258953.3甘孜州112.2019560 4518.4610.2 1922.220525550.57157534197.0凉山州456.1019835 7323.16418.9 2193.818184649.85246689939.9(二)指标预处理原始指标直接求得综合得分一般不能作为合理的经济解释, 其导致原因是原始指标的量纲或经济意义的不同, 而且原始指标变量数量级差较大, 对综合指标也有很大影响。
因此需要对原始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不可比性。
无量纲处理的方法有极差正规化法、均值化法和标准化法, 此处采用的是标准化法进行的处理。
(三)因子分析1、因子分析适宜性检验此处产业的是通过软件的KMO统计量和Bartlett球形检验法来检验所选取的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其结果为表1:表2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很明显可以看出KMO=0.785>0.6 , Bartlett 球形卡方检验的F 值为0.000<0.001 , 通过检验 , 表明以上数据是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 , 检验结果适合做因子分析。
2、主成分的提取通过采用特征值准则与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相结合的方法,选取特征值大于或等于1的主成分作为初始因子,同时要求因子个数满足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确定提取主成分的个数。
经分析得出表2:表3 解释的总方差组件 初始特征值 提取载荷平方和 旋转载荷平方和 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 %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 %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 %1 6.559 72.879 72.879 6.559 72.879 72.879 4.901 54.457 54.4572 1.373 15.257 88.136 1.373 15.25788.136 3.03133.679 88.1363 .536 5.955 94.0914 .286 3.176 97.2665 .138 1.529 98.7956 .059 .651 99.4467 .026 .292 99.738 8 .017 .185 99.922 9.007.078100.000从表2中看出,6.559的第一个主成份的特征根得分解释了原有9个变量总方差的72.879%;而第二个主成分的特征根为1.373,解释了原有变量的15.257%。
排在前面两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累计为88.136%,说明前两个公因子已经基本包含变量中的全部主要信息,满足要求,因此可以用前两个因子做为主因子。
3、对因子载荷阵施行最大正交旋转因为个别变量在三个因子上的载荷系数区别不大,为使每个指标在少数因子上有较大负载,并且每个因子上各指标的负载系数向0或1两极转化。
再此用方差最大化方法对初始载荷矩阵进行因子旋转,而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为表3:表4 旋转成份矩阵组件1 2 人 均 国 内 生 产 总 值(元) .958 -.253 人 均 社 会 消 费 品 零 售 额(元) .954 .100 就 业 人 员 平 均 工 资(元).901-.274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
.785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上次读取的卡方278.074 自由度 36 显著性.0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93 -.030人均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元).879 -.170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871 .155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791 .544人均工业总产值(元).781 -.562 人口数(万人).595 .747由表可以看出,通过正交旋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R&D经费内部支出、人均工业总产值在第一公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这说明公因子主要包含了反应各地区综合经济发展信息,因此可以定义为综合发展能力因子。
在第二公因子上的人口数有很大的载荷,这说明公因子主要包含了反映人口规模的信息,因此可以定义为人口发展能力因子。
4、因子得分及排名为了更直观地分析出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计算因子得分, 采用回归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数, 系数矩阵如表4:表5 成份得分系数矩阵组件1 2人口数(万人)-.233 .50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25 .059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079 .142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046 .168 人均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元).181 -.026 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124 .395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226 -.08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225 -.070人均工业总产值(元).330 -.270 根据表中的数值可以写出各因子的得分函数:F1=-0.233ZX1+0.125ZX2+0.079ZX3+0.046ZX4+0.181ZX5-0.124ZX6+0.226ZX7+0.225ZX8 +0.330ZX9F2=0.500ZX1+0.059ZX2+0.142ZX3+0.168ZX4-0.026ZX5+0.395ZX6-0.087ZX7-0.070ZX8-0.270ZX9通过上面二个公式, 我们已经得到出二个因子的得分, 从两个方面反映出地市的经济能力, 但还不能做出综合的评价, 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两个主因子累计的方差贡献率之比作为权重, 可以得到各城市的经济能力综合评价指标函数:F=0.6179F1+0.3821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