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优质公开课教学课件精选——《音乐与民族》

高中优质公开课教学课件精选——《音乐与民族》


蒙古族民歌特点
长调民歌。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 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 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 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锡林郭勒草原 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 《走马》等。 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 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 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 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短调 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往往是 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 代表曲目《森吉德 玛》、《嘎达梅林》。

蒙古族特色乐器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 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 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 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 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 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 生活和草原风格。
蒙古族特色乐器
蒙古族舞蹈
筷子舞 盅碗舞 安代舞
来自生活 源于宗教
欣赏作品:一杯酒
• 热瓦普
维吾尔族乐器
民族 蒙古族
课后小结
曲调特点 特色乐器
长调:悠扬、高亢
短调:整齐、紧凑 马头琴


音域宽广 节奏自由
牛角胡
维吾尔族
活泼鲜明 规整对称
冬不拉 热瓦普
听下面几段音乐,分辨出分别属于 哪个民族:
蒙古族
藏族
维吾尔族
朝鲜族民歌——《阿里郎》 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 在藏语中称为“蕃”(音 bo),生活在这里的藏族 自称“蕃巴”,意为农业 人群。“蕃巴”又按不同 地域分为“堆巴”(阿里 地区),“藏巴”(日喀 则地区),“卫 巴”(拉萨地区),“康 巴”(四川西部地区), “安多洼”(青海、云南、 川西
北等地区)。

藏族
蒙古族
蒙古族是我国东北主要 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 的主体民族。全世界蒙 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 语言为蒙古语。其中, 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 内。“蒙古”最初只是 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 落名称。13世纪初以 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 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 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 族共同体。“蒙古”也 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 成为民族名称。
热瓦普
冬不拉演奏
音乐特点
维吾尔族民歌特点
新疆地区各族民歌的统称。各族民歌的旋律 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结构规整对称,情绪 热烈欢快,大多采用七声自然调式,也有用五声 调式,b7、#1、#2、#4、#5等变化音的使用丰 富而有变化,主要伴奏乐器有手鼓、冬不拉、热 瓦甫、铁鼓等。歌词通俗易懂,维吾尔著名的大 型民族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长期流传民 间,深受群众喜爱。著名歌曲《歌唱解放军》、 《新疆好》、《弹起我的冬不拉》、《花儿为什 么这样红》等,流传全国,影响极广。
第三单元 : 音乐与民族
一、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说一说!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谁能给大家 说说具体都有那些民族呢?
藏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回族
壮族
苗族





















维 吾 尔 族 )
( 傣 族 )
少 数
民歌 歌
民 族
民间器乐 乐

乐 的
舞 歌舞音乐


○ ○
○ ○


○ ○
欣赏作品:藏族酒歌
藏族民歌特点
《酒歌》是藏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每逢亲朋好友相聚一堂,互相敬酒时,人们都会唱起 这首酒歌,有时还会伴以简单的舞蹈动作,其歌词内 容多为祈祷,祝贺,喜庆,爱情等等。其音乐特点是 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主要有 两种,一 种是劳动歌曲,包括山歌、牧歌,内容是赞美山川、 河流和歌颂生产劳动的,一种是生活歌曲,主要是表 达 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歌唱对人、对事、对生活 的爱憎之感。 与壮丽的黄河、辽阔的大草原相媲美, 相和谐的是阿坝草原藏族民歌, 那嘹亮的歌声仿佛 令人置身于广袤的大自然当中,开阔了心胸, 净化 了灵魂。

藏族的乐器
铜钦
甲铃
统嘎 (海螺):
藏鼓
扎木聂 (六弦琴)
牛角胡
藏族舞蹈
卓 锅庄(果卓)
谐 堆谐(踢踏舞)
弦子
请听,两首歌长舒缓 极富装饰性 节奏自由 气息绵长
旋律明快流畅 装饰音较少 节奏规整
欣赏作品:辽阔的草原
1、长调:辽阔的草原 音乐特点 2、短调:嘎达梅林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 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 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 带的游牧民族。由于受部落间战 争的影响,各个部落的分支逐渐 迁徙西域(今新疆),以后才改 为“维吾尔”,沿袭至今,是 “团结”、“联合”之意。
▲ 音乐特点

• 冬不拉
维吾尔族乐器
冬不拉的故事
很久以前,哈萨克人就居住在靠近一片森林的地方,过着宁静的游牧生活。 结果森林里有一只凶恶的瞎熊,经常跑出来伤害牧人和牲畜,使人们不得安宁, 国王派去了几批猎人都被瞎熊伤害了。 国王的儿子名叫“冬不拉”,他请 求父王让他去打败瞎熊,由于父王不答应,冬不拉私自带着弓箭、捕兽夹去找瞎 熊,并与瞎熊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搏斗,杀死了瞎熊,自己也不幸牺牲。当牧 民们找到王子的尸体时,都泣不成声,谁也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国王。 这时有个名叫阿肯的老牧民站了出来,自告奋勇地去见国王。国王问他:“你知 道王子的下落么?”阿肯指着一棵高大的松树说:“尊敬的陛下,它知道王子的 下落。”国王生气地说:“明天它如果不告诉我,我就杀了你!”聪明阿肯在牧 民们的帮助下,砍下大树的一个支杈,连夜制作成一把精美的乐器,第二天在大 森林前草原上,用琴声歌颂王子的壮举,倾诉对王子的崇敬和怀念。 琴声 中有阵阵松涛,有王子的怒吼,有瞎熊的哀鸣,也有草原人民悲伤的啜泣,国王 听着琴声,悲痛万分,是松木制成的乐器把王子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国王。琴声一 会儿雄浑激昂,一会儿低回婉转,一会儿音韵铿锵,一会儿又如泣如诉......从此, 哈萨克人有了自己的乐器,为纪念王子,人们以“冬不拉”来命名乐器的名字, 而弹唱冬不拉的民间歌唱家便叫做“阿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