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优秀课件
寡头垄断
古诺均衡 : Q1 Q2 15 1 2(15 1 2Q1) 10 Q Q1 Q2 20 P 30 Q 10
双寡头
Q1 30
企业2 的反应曲线
需求曲线为 P = 30 - Q 两个 企业的边际成本都为零
古诺均衡
15
10
企业1 的反应曲线
10 15
30 Q2
寡头垄断
企业串通时的利润最大化
寡头垄断
进入壁垒包括: 自然的 规模经济 专利 技术 品牌
寡头垄断
进入壁垒也来自: 战略行动 过剩生产能力 控制重要投入要素
寡头垄断
管理挑战 战略行动 竞争行为
问题 如果长虹降价 10% ,竞争对手会作出什么 反应?
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市场的均衡
在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性竞争市 场中,当确定产量及价格时,不需要考 虑竞争对手的反应;
古诺均衡
在古诺均衡状态,每家企业都正确估计 出对手的产量并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25
企业1的反应
x
曲线 Q*1(Q2)
x
25
50
75
x
100
Q2
寡头垄断
问题 1) 如果目前企业的产量不在古诺均衡状态,它们 会调整产量决策直到达到古诺均衡状态吗? 2) 在何种情形下假设对手产量固定是合理的?
寡头垄断
线性需求曲线 古诺均衡举例
R PQ (30Q)Q 30QQ2 MR R Q 302Q MR 0 MC Q 15
寡头垄断
企业串通时的利润最大化 合作曲线
Q1 + Q2 = 15
Q1 = Q2 = 7.5 比古诺均衡时的产量更少利润更多
双寡头
Q1
30
企业2 的反应曲线 对企业而言, 串通的结果最好,其次 是古诺均衡,最差是竞争性均衡
15
10 7.5
串通曲线
竞争性均衡 (P = MC; Profit = 0) 古诺均衡 串通均衡 企业1 的反应曲线
7.5 10 15
30 Q2
先行者优势——Stackelberg 模型
假设 一家企业首先确定产量 MC = 0 市场需求为 P = 30 - Q 企业1 首先确定产量,企业2 随后确定产量
无谓损失
MC AC
P
PC
D = MR
MRLR
DLR
QC
Q
QMC
Q
垄断性竞争
垄断性竞争与经济效率
垄断势力 (差异化) 导致价格高于完全竞争. 在长期中没有经济利润,但企业并非在成
本最低状态生产,行业生产能力过剩;
寡头垄断
市场特征 企业数目较少 产品是差异化或同质 有进入壁垒
寡头垄断
实例 汽车 钢铁 石化 计算机
问题 为什么先行者更有利? 哪个模型 (古诺或 Shackelberg) 更合理?
企业1的产量决策
如果企业1认为企业2不生产, 其需求曲线 D1(0)为市场需求曲线
P1
D1(0)
如果企业1认为企业2生产 50 单位, 其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D1(75) MR1(75)
MR1(0)
MR1(50)
12.5 25
50
如果企业1认为企业2生产 75 单位, 其需求曲线进一步左移
D1(50)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本章要讨论的问题
垄断性竞争 寡头垄断 价格竞争 竞争与串通: 囚徒困境
本章要讨论的问题
囚徒困境对寡头垄断企业策略的影响 卡特尔
垄断性竞争
市场特征 1) 较多的企业 2) 没有市场进出壁垒 3) 差异化产品
垄断性竞争
垄断势力取决于产品差异化程度 垄断性竞争市场:
牙膏 肥皂
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当确定产量和价格 决策时,必须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
寡头垄断
均衡的定义 企业达到这一状态后,不会主动寻求改变 产量和价格的决策; 所有企业都假定考虑竞争对手的决策;
寡头垄断
纳什均衡 在给定对手选择的前提下所能达到的最佳选 择;
寡头垄断
古诺模型 双寡头 两家企业相互竞争 同质化产品 每个企业都假定对手的产量是固定的;
先行者优势——Stackelberg 模型
企业 1 必须考虑企业 2 的反应
企业 2 将企业1 的产量作为给定的并按照古诺反应 曲线 : Q2 = 15 - 1/2Q1 来决定产量
先行者优势——Stackelberg 模型 企业 1 确定 Q1 :
MR MC 0 R1 P1Q 3Q 01 - 12Q-2Q Q 1
MC1
如果企业2生产100单位, 企业1将生产多少?
Q1
寡头垄断
反应曲线 企业1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企业2产量的减函 数;
反应曲线与古诺均衡
Q1 100
75
50 x
企业1的反应曲线表明其产量 取决于企业2的预期产量
企业2的反应曲线表明其产量 取决于企业1的预期产量
企业2的反应曲线 Q*2(Q2)
双寡头
市场需求为 P = 30 - Q , 其中 Q = Q1 + Q2
MC1 = MC2 = 0
寡头垄断
线形需求曲线
企业1的反应曲线
总,R 收 1 P 1 Q 入 (3 Q 0 )Q 1寡头垄断
MR 1 R1 Q1 30 2Q1 Q2 MR 1 0 MC 1 企业 1的反应曲线 Q1 15 1 2 Q2 企业 2的反应曲线 Q2 15 1 2 Q1
垄断性竞争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观察 (长期) 利润吸引新的企业进入市场 (没有市场进入 壁垒) 原有企业的需求将会减少 企业产量和价格都会下降 整个市场的产量增加 没有经济利润 (P = AC) P > MC – 一定的垄断势力
垄断性竞争与完全竞争的比较
完全竞争
P
P
MC AC
垄断性竞争
先行者优势——Stackelberg 模型 用企业2 的反应曲线代替 Q2:
R13Q 01Q12Q1(1512Q1) 1Q 5112Q12
M1RR1 Q115Q1 MR 0:Q115 Q27.5
先行者优势——Stackelberg 模型
结论 企业1的产量是企业2 的2倍; 企业1的利润是企业2 的2倍;
垄断性竞争
垄断性竞争的产生
两个重要特征 差异化但能够替代的产品 自由进出市场
垄断性竞争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P
短期
P
MC
长期 MC
AC
AC
PSR
PLR DSR
DLR
QSR
MRSR
Q
QLR
MRLR
Q
垄断性竞争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观察(短期)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差异化产品 需求相对有弹性—相互替代 MR < P 当利润达到最大时 MR = MC 企业获得经济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