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试验六 棘头虫和畜禽主要线虫病病原形态学观察Ⅱ

第八章 试验六 棘头虫和畜禽主要线虫病病原形态学观察Ⅱ


3. 丝虫目:常无唇,多数无口囊,口孔直接通食道,食道
有肌质部和腺质部;交合刺不等长,不同形。胎生或卵 胎生。雌虫阴门开口在头端附近或食道部。寄生于陆生 脊椎动物肌肉、结缔组织、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和体腔 等封闭的组织中。吸血节肢动物为中间宿主。
4.棘头虫:虫体一般为椭圆形、纺锤形、柱状等,大小在
几十个厘米。虫体分前体和躯干,前体端有可伸缩的吻 突,上有很多角质的倒钩或棘,棘头虫因此而来。躯干 部前粗后细,体表有横纹,有的有小棘,有假分节现象。 寄生于猪小肠的蛭形巨吻棘头虫以金龟子作中间宿主。
螺咽胃虫的头部和虫卵


刚刺颚口线虫(G.hispidum):寄生于猪胃内。 新鲜虫体呈淡红色,表皮菲薄。头端呈球形膨大, 其上由11横列小棘。全身都有小棘排列呈环。 雄虫长15~25mm。雌虫长22~45mm,阴门 位体后部。卵生。 虫卵椭圆形,72~74×39~42μm,黄褐色, 一端有一帽状结构,透明,卵内含分裂的卵细胞。
多 乳 突 副 丝 虫 马丝状线虫的头端和尾端
毛首线虫成虫
旋毛虫成虫与幼虫
棘头虫的虫卵和幼虫
四、作业
1、绘肌旋毛虫包囊、幼虫图 2、绘猪鞭虫卵、胃虫卵、棘头虫卵图。并标明 各部位名称。
试验六
毛首目、旋尾目、丝虫目和 棘头虫形态学观察
一、目的要求

掌握旋尾目、丝虫目、毛首目及棘头虫纲虫 体及虫卵形态结构特征,认识和了解其中间 宿主及致病性。
二、内容与方法
1.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浸渍标本和患病器官及中间宿主:

猪、羊鞭虫及猪鞭虫病大肠、盲肠; 猪螺咽胃虫、有齿斜环咽胃虫及病胃,刚刺颚口线虫,六翼 泡首线虫;
1. 毛首目:虫体前端细,后端粗,为念珠状食道,雄虫有 一根交合刺或无,卵两端有卵塞,毛形科的旋毛虫为胎 生。寄生宿主广泛,多在消化道和肌肉组织寄生。 2. 旋尾目:口周围常有6片小唇,或围有两个侧唇。有口囊,
有些种类头部有饰物;食道分肌质部和腺质部;雄虫尾 部旋转弯曲,雌虫阴门在虫体中部或稍前。子宫中常有 很多虫卵,卵内含幼虫,为卵胎生。交合刺不等长,不 同形。常寄生于宿主消化道、眼、鼻腔等处。如吸吮线 虫,华首线虫,泡首线虫,四棱线虫等。须节肢动物作 中间宿主。
小钩锐形线虫和旋华首线虫头部
马丝虫、指形丝虫、唇乳突丝虫的共同特征:尾端 部卷曲成螺旋状,雄虫尤为明显。口囊小,口周有 角质膜环绕,并在背腹面,有时也在侧面上隆起, 形成唇状、肩章状或乳突状外观。口环后方有乳突, 其数目和位置因种而异。雌雄尾端均有一对小的侧 附器。♀>♂,尾端常有小结或小刺。阴门位食道 部。胎生,雌虫产带鞘的白色幼虫称微丝蚴,出现 于血液中。
切片,肠旋毛虫涂片、切片;猪、羊鞭虫♀、 ♂,罗氏吸吮线虫♀、♂,棘头体。 3.制片观察鞭虫卵、猪胃虫卵、猪棘头虫卵。
三、示范片
1.螺状胃虫头部;
2.螺咽胃虫咽部; 3.罗氏吸吮线虫♂尾部; 4.肠旋毛虫♀; 5.棘头囊; 6.猪鞭虫卵; 7.猪胃虫卵;
8.棘头虫卵
参考资料:
(一)部分线虫的形态特征
附图
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
猪毛首线虫的成虫(左 ♀右♂)、虫卵
附图
棘头虫的形态(示成虫、 虫卵、吻突)
六翼泡首线虫和圆形似 蛔线虫头端
罗氏吸吮线虫的尾部和头部

泡首属(Physocephalus):六翼泡首线虫 (P.sexalatus):虫体前部(咽区)角皮略为膨大,其 后每侧有3个颈翼膜。咽壁中部有圆环状的增厚,前、后 部则为单线的螺旋形增厚。虫卵壳厚,内含幼虫。


鸡斧钩华首线虫、旋形华首线虫及病胃,美洲四棱线虫;
罗氏吸吮线虫,结膜吸吮线虫; 马、驴、牛丝状线虫,马浑睛虫,牛副丝虫;圈形盘尾丝虫; 猪心脏浆膜丝虫及心脏; 猪棘头虫♀、♂成虫、病肠、童虫及棘头体;中间宿主-金龟 子成虫和幼虫。

二、内容与方法
2.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肌旋毛虫肌肉压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