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体体育保健学课程标准

社体体育保健学课程标准

《体育保健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4010061总学时数:54学分:3一、课程性质及任务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健康教育和体育训练奠定基础,能运用现代医学保健知识科学地指导教学和健身,以达到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防治运动性伤病的目的。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体育保健学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发展简史,熟悉学习体育保健学的方法和要求。

(二)课时安排:1学时(三)主要内容体育保健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任务、发展简史,学习体育保健学的方法和要求。

第一章健康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健康的概念、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健康的诸因素,熟悉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现代健康观(0.5)课时1、健康的概念2、健康的分类3、影响健康的因素第二节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0.5)课时1、适量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2、缺乏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第二章运动与环境(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了解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以及运动建筑设备的卫生要求。

(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0.5)课时1、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二节环境对人体及运动能力的影响(0.5)课时1、热环境2、冷环境3、高原环境3、运动建筑设备卫生第三章运动与营养(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人体所需七类营养素的营养功用、供给量和来源,掌握运动员的合理营养、比赛期间的营养及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动员的合理营养、比赛期间的营养难点: 平衡膳食的概念(三)课时安排:4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基础营养(2.5)课时1、宏量营养素2、微量营养素3、其他膳食成分第二节健康膳食指导(0.5)课时3、第三节运动员营养(1)课时1、运动宏量营养素2、运动与微量营养素第四章运动与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自学)第五章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身心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变化规律,掌握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体育卫生要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难点: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三)课时安排:5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2)课时1、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的影响2、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3、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4、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要求第二节女子的体育卫生(1)课时1、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2、女子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3、女子月经期的育卫生第三节中年人的体育卫生(1)课时1、体育锻炼对中年人的影响2、中年人的解剖生理特点3、中年人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第四节老年人的体育卫生(1)课时1、体育锻炼对中年人的影响2、老年人的解剖生理特点3、老年人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第六章体格检查(自学)第七章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熟悉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判断、机理,掌握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难点:运动性疲劳的机理(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运动性疲劳概述(0.25)课时1、运动性疲劳的概念2、运动性疲劳的机制第二节判断疲劳的简易方法(0.25)课时1、主观感觉2、客观指标第三节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0.5)课时1、劳逸结合2、物理措施3、营养补充第八章体育教育的医务监督(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和下午课外体育活动医务监督的内容和要求。

(二)课时安排:1学时(三)主要内容第一节体育课的医务监督(0.5)课时1、健康分组2、体育课的医学观察3、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评定第二节早锻炼和课间操、课外活动的医务监督(0.5)课时第九章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自我监督的内容、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了解比赛期的特殊医学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自我监督的内容和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常用指标难点: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常用指标(三)课时安排:4学时(实验2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自我监督(0.3)课时1、主观感觉2、客观检查第二节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要求(0.3)课时第三节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2.3)课时1、心率2、血压3、蛋白尿、血红蛋白4、心电图5、吸氧量、肺活量第四节比赛期的医务监督(0.1)课时第五节比赛期的特殊医学问题(1)课时1、兴奋剂2、控制体重3、人工月经周期第十章运动性病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熟悉各种运动性疾病的发病原因、机理、症状与体征,掌握其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各种运动性疾病处理及预防难点:各种运动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三)课时安排:5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过度训练(0.5)课时1、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2、处理3、预防第二节运动应激综合症(0.5)课时1、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2、处理3、预防第三节晕厥(0.5)课时1、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2、处理3、预防第四节运动性贫血(0.5)课时1、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2、处理3、预防第五节运动性腹痛(0.5)课时1、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2、处理3、预防第六节肌肉痉挛(0.5)课时1、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2、处理3、预防第七节中暑(0.7)课时1、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2、处理3、预防第八节运动性脱水(0.5)课时1、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2、处理3、预防第八节运动性猝死(0.8)课时1、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2、处理3、预防第十一章运动损伤的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熟悉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掌握运动创伤的原因、发病规律、预防原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发病规律难点: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三)课时安排: 1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0.25)课时1、运动损伤的概念2、运动损伤的分类第二节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和潜在原因(0.25)课时1、发病规律2、潜在原因第三节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0.25)课时第四节运动损伤的预防(0.25)课时1、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2、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第十二章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掌握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处理原则与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开放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难点:开放性运动损伤的处理(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0.5)课时1、擦伤2、撕裂伤3、刺伤第二节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与处理(1.5)课时1、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2、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第十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出血的分类,熟悉骨折、关节脱位的分类、原因、症状,熟悉并掌握运动损伤的止血、包扎,骨折和关节脱位的临时固定,搬运伤员、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等急救方法,以及抗休克的急救措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指压止血法、心肺复苏术难点:心肺复苏术(三)课时安排: 8 学时(实验4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出血的急救(1.3)课时1、出血的分类2、止血的方法第二节急救包扎的方法(1)课时1、绷带包扎法2、三角巾包扎法第三节骨折的急救(1.3)课时1、骨折的原因2、骨折的分类3、骨折的症状4、骨折的急救原则5、骨折的固定方法第四节关节脱位的急救(1)课时1、肩关节前脱位2、肘关节后脱位第五节心肺复苏(2.3)课时1、人工呼吸2、胸外心脏挤压第六节搬运伤员的方法(0.7)课时第七节抗休克(0.4)课时第十四章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运动损伤的针灸、拔罐等常用治疗方法。

熟悉伤科的中草药常用方剂、物理及固定疗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伤科的中草药常用方剂、物理疗法、固定疗法难点:各种疗法的操作(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中草药疗法(0.3)课时1、中草药治疗损伤原则2、伤科常用中草药3、治疗损伤的常用方剂第二节针灸疗法(0.2)课时1、方法2、取穴原则第三节拔罐疗法(0.1)课时第四节物理疗法(0.2)课时1、冷冻疗法2、热疗法第五节固定疗法(0.2)课时第十五章常见运动损伤(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肌肉拉伤等常见运动损伤的损伤机制、症状、诊断,掌握其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病机制、处理方法难点: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病机制(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软组织挫伤(0.3)课时1、损伤机制2、症状与体征3、处理4.预防第二节肌肉拉伤(0.3)课时1、损伤机制2、症状与体征3、处理4.预防第三节滑囊炎(0.5)课时1、损伤机制2、症状与体征3、处理4.预防第四节疲劳性骨膜炎(0.3)课时1、损伤机制2、症状与体征3、处理4.预防第五节骨骺损伤(0.5)课时1、损伤机制2、症状与体征3、处理4.预防第十六章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熟悉人体各部位常见运动损伤的受伤原因、损伤机制、症状、体征、处理及预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的损伤机制、处理难点: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的损伤机制(三)课时安排: 4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肩部损伤(0.8)课时1、解剖概要2、肩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3、肩袖损伤第二节肘部损伤(0.5)课时1、解剖概要2、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3、肘关节内侧损伤第三节腕及手部损伤(0.7)课时1、解剖概要2、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3、腕舟骨骨折第五节膝部损伤(0.5)课时1、解剖概要2、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3、膝关节损伤第六节踝及足部损伤(0.7)课时1、解剖概要2、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3、踝关节扭伤第七节头及躯干部损伤(0.8)课时1、脑震荡2、腰扭伤第十七章按摩(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按摩的概念、作用、注意事项,熟悉运动按摩、伤科按摩及按摩常用穴位,掌握按摩的基本手法。

了解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按摩基本手法难点:按摩手法操作技术、按摩取穴方法(三)课时安排:8学时(实验4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0.5)课时1、按摩机制2、按摩注意事项第二节常用按摩手法(3.5)课时第三节按摩的应用(4)课时1、运动按摩2、治疗按摩第十八章医疗体育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医疗体育概念、生理作用、手段和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二)课时安排:1学时(三)主要内容第一节医疗体育的概念和特点(0.25)课时第二节医疗体育的方法和手段(0.25)课时第三节运动器官的功能评定(0.25)课时第四节医疗体育的应用(0.25)课时第十九章常见慢性伤病的医疗体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并掌握常见慢性运动系统损伤的医疗体育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