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方施肥(二计算)

配方施肥(二计算)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配方施肥技术
配方施肥中的配方 计 算




确定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 与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产前定肥
地 力 分 区 法 养 分 平 衡 法 肥 料 效 应 函 数 法
产中调肥
营 养 诊 断 施 肥 法
一、 施肥原则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我国的国情,测土配方施肥 工作应遵循八个原则:
是将土壤按肥力高低分成若干等级,或划出一个肥 力基本均等的田片,作为一个配方区,应用土壤普查资 料和肥料田间试验结果,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估算出 这一配方区内比较适宜的肥料种类及施用量。 • 需要强调指出,土壤肥力绝非单纯指土壤中营养元素 含量的高低,而是一个综合概念。它由结构因子、调节 因子和营养因子三部分组成。其中结构因子包括土壤pH 值、质地、容重、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 等;调节因子包括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组成、 数量、和活力等;营养因子是指土壤中的氮磷钾以及各 种中量和微量元素等。 •
以地定产法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土壤无障碍因子以及气候、雨 量正常的地区,否则,要考虑其它因子 对产量的影响。
2、前几年平均单产法 概念:一般利用施肥区 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 递增率为基础,确定 目标产量的方法叫前 平均单产 几年平均单产法。
前3年平均单产×年递增率
为什么仅 目标产量=前3年平均单产+ 用前3年的?
2、肥料利用率的测量方法 (1)示踪法 将一定丰度的同位素标 记肥料施入土壤,到成熟期分析农 作物所吸收利用的标记元素量从而 计算肥料利用率的方法。 特点:可靠性和真实性高。
(2)田间差减法
利用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某养 分量减去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某 养分量,再除以所施肥料中该养分 总量,其商数就是肥料利用率。
单产平均年递增率,可以用年代长一些的统计 数字,根据农业部肥料司1989年下达的“关于 配方施肥的工作要点”中指出,一般粮食作物 的年递增率为10%-15%为宜。对于蔬菜作物, 尤其是设施园艺作物应该再高一些。
(三)形成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养 分系数) 农作物在其生育周期中,形成一定的经 济产量需要从介质中吸收的各种养分数量。
P 5 磷(2O) 0.90 1.30 — 1.2 5
K 钾(2O) 2.10 3.30 — 2.50 2.50 2.20 4.30 2.14 1.75 3.00 0.55 1.06 4.00
1.00
0.90 1.60
0.86
1.25 1.30 0.18 0.20 1.80
豌豆 花生 棉花 油菜 芝麻 烟草 大麻 甜菜 甘蔗 亚麻 黄瓜 架云豆 茄子 番茄 胡萝卜 萝卜 卷心菜 洋葱 芹菜 菠菜 大葱 *辣椒 *西瓜 *南瓜 *草莓 *白菜 柑桔(温州密柑) 梨(二十世纪) 葡萄(玫瑰露) 柿(富有) 苹果(国光) 桃(白风)
(二)目标产量
1.以地定产法
概念: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确定目标产量 的方法。 理论依据:正常栽培条件下,农作物的吸收 的养分中仍有55%-75%是来自土壤原有的养 分,而肥料养分占25%-45%,任凭大肥大水 也改变不了这种状态。
土壤肥力水平越高,作物吸收的土壤养分 越多,吸收的肥料养分效应越少。
依存率:作物产量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叫 做依存率(rate of depend on soil nutrition)。
由于土壤供肥量确定方法不同, 养分平衡法形成了以下两种:
1、地力差减法
2、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
养 分 平 衡 施 肥 法
地 力 差 减 法
土 壤 有 效 养 分 校 正 系 数 法
基础产量 目标产量 养分系数 肥料利用率 肥料养分 含量
1.空白法 2.田间试验法 3.用单位肥料的增 产量推算基础产量
按需施肥; 有无结合; 平衡施肥; 均匀施肥; 用养结合; 降低成本; 提高肥料利用率; 避免环境污染
二 施肥量的确定方法——三类六法
(一)地力分区(级) 配方法 (二)目标产量法 1、养分平衡法 2、地力差减法 (三)田间试验配方 法 1、肥料效应函数法 2、养分丰缺指标法 3、NPK比例法
(一)地力分区(级)配方法
1.空白法:以不施肥地块的作物产量作 为基础产量。
特点:操作容易,周期长,基础产量偏低。
2.田间试验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设 置包含五项不同的肥料处理的田间试验, 分别测得不施氮、磷和钾时的作物产量作 为基础产量。
玉米三要素五项处理产量结果(kg.hm-2)
处理 产量
CK 4800
+PK 5700
5400 3750 3 3 100 尿素的氮素利用率% 100 100 35.9 300 46%
(五) 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 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是个基础参数。 与其它参数相比较,它是比较容易得到的, 因为现时各种成品化肥的有效成分都是按 化学工业部部颁标准生产的,都有定值, 而且标明在肥料的包装物上 。
依存率% 无肥区农作物产量 100 完全肥区农作物产量
确定了目标产量与无肥区产量之间的数学式,知道 基础产量就可以推出该地区下一季该作物的目标产 量。
例如,浙江某地夏玉米以地定产模式为 y=3544.5+0.74x,夏玉米2001年基础产量为 6000kg.hm-2,那么2002年的目标产量定多高? 得目标产量y为7984.5 kg.hm-2。
豆粒 荚果 籽棉 菜籽 籽粒 鲜叶 纤维 块根 茎 麻茎 果实 果实 果实 果实 块根 块根 叶球 葱头 全株 全株 全株 果实 果实 果实 果实 全株 果实 果实 果实 果实 果实 果实
3.09 6.80 5.00 5.80 8.23 4.10 8.00 0.40 0.19 0.97 0.40 0.81 0.30 0.45 0.31 0.60 0.41 0.27 0.16 0.36 0.30 0.55 0.15 0.42 0.40 0.41 0.60 0.47 0.60 0.59 0.30 0.48

(二)养分平衡法
(目标产量法)

养分平衡法(又 称目标产量法)是 用目标产量养分吸 收量减去土壤养分 供应量,差额部分 通过施肥补足,使 植物目标产量吸收 的养分数量与土壤 和肥料供应的养分 量之间达到平衡。
施肥量
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 土壤供肥量 肥料中养分含量 肥料中该养分利用率
二、肥料用量的计算
施肥量
目标产量 基础产量 100 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 分量
肥料中养分含量 肥料利用率
某生产单位1999~2001年冬小麦产量分别 为7100、8200和7700 kg.hm-2,且不施氮肥 的冬小麦产量为5800 kg.hm-2,尿素氮的利 用率为38%,厩肥中氮的含量为0.5%,其 利用率15%,问2002年冬小麦的计划产量 和氮、磷、钾肥施用量多大?
定点调查、多点田间试验 工 作 流 程
作物成熟后计产(经济产量),另取 一定数量的整株样品,粉碎测其 养分含量,折算出单位面积上植 株的吸肥量 统计出该该作物不同条件 下生产一定经济产量所需 养分量
有了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就 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实现目标产量所 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和达到目标产 量需要通过施肥补充的养分量。
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 目标产量 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 分量 100
基础产量 土壤供肥量 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 分量 100
施肥补充养分量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 土壤供肥量
或, 施肥补充养分量 目标产量 基础产量 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 分量 100
(四)肥料利用率
1. 概念 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 料中吸收的某养分占施入肥料中该养分总量 的百分数。 国内外无数试验和生产实践结果表明, 肥料利用率因作物种类、土壤肥力、气候条 件和农艺措施而异。
某农户施用了60kg.hm-2氮素,冬小麦的产量为 3000 kg.hm-2 ,那么基础产量如何估算呢? 施肥增产量为: 8.7×60=522Kg到12.2×60=732kg。 基础产量:实际产量3000kg.hm-2 减去施肥增产量 为2268-2478kg.hm-2。 特点:所估测地力产量具有快捷、粗放的特点。
2.86 3.80 4.00 4.30 4.41 1.10 5.00 0.60 0.30 1.36 0.55 0.68 0.40 0.56 0.50 0.50 0.38 0.23 0.42 0.52 0.40 0.75 0.32 0.64 0.45 0.37 0.40 0.48 0.72 0.54 0.32 0.76
以地定产法
目标产量 土壤供肥量 养分系数 肥料利用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前几年的平均 产量法
肥料养分 含量
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 数
第一节 地力差减法
一、概念:地力差减法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 与基础产量之差,求得实现目标产量所需肥料 量的一种方法。 二、施肥量估算公式:
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养分 量 目标产量 基础产量 施肥量 肥料中养分含量 肥料利用率
表3-4 常见作物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的养分量(养分系数)
100 形成 ㎏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数量
作物
水稻 冬小麦 春小麦 大麦 荞麦 玉米 谷子 高梁 甘薯 马铃署 大豆
收获物 籽粒 籽粒 籽粒 籽粒 籽粒 籽粒 籽粒 籽粒 鲜块根 鲜块茎 豆粒
N) 氮( 2.10 2.40 — 3.00 3.00 2.70 3.30 2.57 2.50 2.60 0.35 0.50 7.20
(-N)
+NK (-P) +NP (-K) +NPK 6750 6900 7200
特点:准确性高,但周期长,费工费时
3.用单位肥料的增产量推算基础产量: 在一定的生产区域内,进行肥料增产效 应的研究,求算单位肥料的增产量,然 后由现产量推算各田块不施肥某种养分 的基础产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