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工艺尺寸链
7.4 工艺尺寸链
尺寸链原理是分析和计算工序尺寸很 有效的工具,在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和保证装配精度中都有很重要的应用。
一、尺寸链的定义和组成
1.尺寸链的定义:在工件加工和机器装配过程中, 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的封闭尺寸组。如图所 示
组成尺寸链的每一个尺寸,称为尺寸链的环。 尺寸链中凡属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封闭环,在 图所示尺寸链中,A0 是封闭环。 尺寸链中凡属通过加工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组 A 成环,图示尺寸链中A 、 2 都是尺寸链中的组 1 成环。
m
j m 1
n 1
EI(A )
j
j
n 1
封闭环下偏差
EI(A 0 ) EI(A i )
i 1
m n 1
m
j m 1
ES(A )
n 1 k 1 j k
封闭环的公差
T ( A 0 ) T( A i )
i 1
j m 1
T ( A ) T( A
例4:如图a)所示阶梯轴,A面是轴向的主要 0.1 40 设计基准,从它直接标注的尺寸有 0 mm 和 160 0.15mm 两个设计尺寸。与A、B、C三 个端面加工有关的工序尺寸是:
(1)在车削工序中,以精车过的A面为测量基 准,精车B面,保证工序尺寸L1;以精车过 的B面为基准精车C面,保证工序尺寸L2。 (2)淬火处理后对A面磨削,直接控制尺 0.1 寸 L3 400 mm ,同时间接保证尺 寸 160 0.15mm 。 试确定工序中,A2为增环, A3为减环,用极值法可求出:Z3 0.25 0.07mm 在以Z4为封闭环的尺寸链中,A3为增环, A4为减环,可求出: Z 4 0.15 0.04mm
由上述结果可见,磨削余量偏大,不利于提高 生产率和降低成本。为此,对各工序尺寸进行 适当调整: A 2 30.25 0.05mm, 令 A1 30.8 0.1mm , A 3 30.1 0.02mm ,A4不变。此时用极值法 求得各工序的余量:Z2=0.4~0.7mm, Z3=0.08~0.22mm,Z4=0.06~0.14mm, 按此工序尺寸执行,在生产中获得了满意的结 果。
(3)空间尺寸链:由位于几个不平行平面内的 尺寸组成。
3.尺寸链计算 有正计算、反计算和中间计算三种类型。
正计算:已知组成环求封闭环。 反计算:已知封闭环求组成环。 中间计算:已知封闭环及部分组成环,求其余 的一个或几个组成环。
4.极值法解尺寸链的计算公 式 机械制造中的尺寸及公差 通常用 基本尺 寸 (A) 、 上 偏差 (ES) 、下偏差 (EI) 表 示;还可以用最大极限尺 寸 ( Amax ) 与最小极限尺寸 ( Amin ) 表示;也可以用基 本尺寸 (A), 中间偏差 ( ) 与公差 (T) 表示,它们之 间的关系参见右图。
A 0 25 , A1 60 ,Tα0=0.1, 由已知条件: Tα1=0.05,由极值法的计算公式得: 基本尺寸: A0=A1-A2 得A2=35mm A2的下偏差: ES(A0)=ES(A1)-EI(A2) 得 EI(A2)=-0.25mm A2的上偏差: EI(A0)=EI(A1)-ES(A2)得 ES(A2)=-0.1mm ∴ Tα2的公差 Tα0=Tα1+Tα2 Tα2=0.05mm
A 43.4
3. 一次加工后需要同时保证多个设计尺寸及公差 的计算 在零件图上常常有多个设计尺寸是从某个设计 基准面标注出。由于这种基面的精度及表面粗 糙度要求较高,故常安排在最后阶段作终加工。 因此,只能直接保证其中一个设计尺寸(通常 选用公差要求最严的那个设计尺寸),而其他 以此为设计基准的尺寸,就只能间接保证了。 由此可见,当终加工一个主要设计基准面而又 同时需要保证多个设计尺寸时,就必须对有关 工序的尺寸和公差进行计算。
(4)以A面定位磨B面,保证最终轴向尺 寸A 4 30 0.02mm ,磨削余量为Z4。试对余量 Z2,Z3及Z4进行校核。
解:有关轴向尺寸的工艺尺寸链如图b)所示,由 于余量是加工过程中间接保证的,是尺寸链的封 闭环。 在以Z2为环闭环的尺寸链中,A1为增环,A2为 减环,用极值法可求出: Z 0.6 0.15mm 2
例3: 0.34 槽尺寸为 43.60 。内孔与键槽的加工顺序为: mm 0.1 mm ; (1)精镗内孔至 390 (2)插键槽至尺寸A; (3)热处理(为简化起见不考虑热处理内孔的变形 误差); 0.05 (4)磨内孔至 400 mm。 现要确定工艺过程中的工序尺寸A及其偏差。
0.05 40 如图为一齿轮内孔简图。内孔为 0 mm,键
基本尺寸、极限偏差、 公差与中间偏差
(1)基本尺寸 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各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减去各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A0 Ai
i 1
m
j m 1
A
n 1
j
其中Ai表示增环,Aj表示减环。m为增环 的数目,n-1为组成环的数目。
(2)极限尺寸 封闭环的最大尺寸等于各增环的最大尺寸之和 减去各减环的最小尺寸之和。封闭环的最小尺 寸等于各增环的最小尺寸之和减去各减环的最 大尺寸之和。
)
三、工艺尺寸链分析与计算的实例
1.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的计 算 零件在加工或测量中,有时为了便于定位和测 量,当采用的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 则应通过换算来改注有关工序的尺寸与公差。
例:如图a)所示零件,表面A、C已加工好, 0.25 现需加工B面,要求保证尺寸 A 0 250 及 平行度0.1。由于C面定位不方便,现改用A 面定位用调整法加工,试确定工序尺寸A2及 Tα2。
2.尺寸链的分类 按尺寸链在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可分为 直线尺寸链、平面尺寸链和空间尺寸链。 ⑴直线尺寸链:由彼此平行的直线尺寸所组成。 图示尺寸链属直线尺寸链。
⑵平面尺寸链:由位于一个或几个平行平面内但 A1 、 A2 相互间不都平行的尺寸组成。图中 A0 、 三个尺寸就组成了一个平面尺寸链。
(A 0 ) max (A i ) max
i 1
m
j m 1
(A )
n 1
n 1
j min
(A 0 ) min (A i ) min
i 1
m
j m 1
(A )
j max
(3)偏差与公差
封闭环上偏差
ES(A 0 ) ES(A i )
i 1
解:由图a的有关尺寸可建立起图b所示的尺寸 链图。在该尺寸链中键槽的设计尺寸是间接保 证的,是封闭环。镗孔的直径及磨孔的直径是 通过中心线发生联系的,故在尺寸链中应以半 径表示。
由尺寸链计算公式得: A=43.6—20+19.8=43.4mm ES(A)=0.34—0.025+0=0.315mm EI(A)=0—0+0.05=0.05mm 0.315 即 A 43.4 0.050 按单向入体标注为: 0.27 0
组成环按其对封闭环的影响又可分为增环和减 环。 当其它组成环的大小不变,若封闭环随着某组 成环的增大而增大,则该组成环就称为增环; 若封闭环随着某组成环的增大而减小,则此组 A1 是增环, 成环就称为减环。图示尺寸链中, A2 是减环。
尺寸链图作法如图6-11所示: ⑴首先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过程,找出间接保证的 尺寸A。,定作封闭环。 ⑵从封闭环开始,按照零件表面之间的联系, A2 ,作为组成 依次画出直接获得的尺寸 A1 、 环,直至尺寸的终端回到封闭环的起点,形成 一个封闭图形。
0.25 0
0 0.1
从计算结果看出,由于基准不重合,使原 C面设计要求的尺寸公差0.25mm及平行度公 差0.1mm提高为0.15mm及0.05mm,即提高 了加工要求。
2. 中间工序的尺寸与公差的计算 在加工过程中,其他工序的尺寸与公差都为已 知,需求中间某一工序的尺寸与公差,称为中 间工序尺寸与公差的计算。
解:由工艺过程可建立如图 b)所示的尺寸链。其中 L0= 160 0.15 mm 为封闭 环,L2、L3为增环。用 极值法的计算公式可求得:
L2 120.05
0 0.2
mm
4. 加工余量的校核 工序余量的变化大小取决于本工序及前面工序 加工误差的大小。在已知工序尺寸及公差的情 况下,可利用工艺尺寸链的计算公式对加工余 量进行校验,以防止余量过大或过小。
例5:图a)所示的零件,有关轴向尺寸 30 0.02 mm 的加工过程如下: (1)精车端面A,自B处切断,保证两端面距离 尺寸 A1 31 0.1mm ; (2)以A面定位,精车B面,保证两端面距离尺 寸 A 2 30.4 0.05mm ,精车余量为Z2;
(3)以B面定位磨A面,保证两端面的距离尺 寸 A3 30.15 0.02mm ,磨削余量为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