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琦君的课文《桂花雨》,(板书课题)我们知道作者小时候最喜欢的花是——桂花(板书:爱桂花),作者最爱桂花的原因是?(香)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感受摇花乐。
1.桂花的香,作者喜欢,告诉你,其实呀,小时侯的作者更喜欢的是“摇桂花”。
(板书:摇桂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桂花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
(板书:乐)2.“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思考。
”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读第三自然段,这遍默读,边读边思考:从哪里可以感受到作者摇桂花的快乐?(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要边读边圈画)学生交流。
A.出示课件:“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1)这句话中哪些字词特别吸引你?(大事、老是、缠)(2)你什么时候会缠着你爸妈?你是怎么做的?(3)你觉得当时作者是怎么缠着母亲的?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4)现在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急切)指名读。
B.出示课件: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1)作者要忙着铺竹席,还要使劲摇桂花树,她不累吗?怎么还觉得快乐呢?(作者喜爱摇桂花,做自己喜欢的事只会觉得快乐,不会觉得累,而且能帮到大人忙也很快乐。
)(2)指名读,读出摇桂花时的快乐。
C.出示课件: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1)哪个字最能体现出作者的快乐?(喊)(2)作者看到了什么,或者感受到了什么?竟然禁不住喊出声来?(3)通过这个“喊”字,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兴奋)(4)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桂花的我,心里装着满满的快乐!所以作者禁不住喊出声来。
让我们也来感受下作者的兴奋。
女生读。
(5)这段话中,作者除了用文字表达自己快乐的情感,细心的你能不能发现作者还用了什么方式来传达自己的快乐?(感叹号!是呀,作者连用了三个叹号,可想而知,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是多么欣喜!这已经不能全部用语言来表达了。
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来帮助他表达感情。
)(6)我们请男生来朗读,让我们把作者三个叹号表达的快乐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桂花纷纷……好香的雨呀!3.过渡:同学们,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雨,怎能不让作者兴奋快乐呢?这诗情画意的雨、这心满意足的快乐,怎能不在作者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沐浴着这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香,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在关心着桂花雨,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学生交流。
A.(母亲)出示课件: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
(这里可以读出母亲对摇桂花十分的放在心上,时时关注着天气的变化,因为被风雨吹打过的桂花香味会差多了。
)B.(父亲)出示课件: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
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母亲撮桂花前要先洗净双手,父亲闻着桂花香就能口占一绝。
)3.同学们,作者对桂花的喜欢在童年摇桂花的欢声笑语里,母亲喜欢桂花在她那细腻的一言一行里,父亲对桂花的爱则在他的口占一绝里,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第三自然段,一起去感受作者一家人喜欢桂花的那份情,齐读第三自然段!4.除了这些人,还有没有人关心这场桂花雨了?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出示课件: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
桂花晒干,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全家动员,和一系列动作都能让我们感受全村人对桂花的喜爱。
(2)我们常常说“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文章中整个村子却是“全年”都沉浸在桂花香里,作者是写错了吗?(不是,桂花做成了各种东西,让村子整年有桂花香)(3)生活中处处有桂花:桂花的清香,桂花卤的可口,桂花糕的香甜,桂花的丰收给全村人带来了享受,带来了快乐!让我们满怀着丰收的喜悦一起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新的体验:桂花摇落以后……(读)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感受思桂花。
1.是呀,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着桂花带给他们的快乐。
后来,作者一家移居台湾,从此离开了家乡。
以后每次从外地回家时,爱桂花的我总要给同样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桂花。
课件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1)母亲想念家乡的桂花,(板书:思桂花)真的是外地的桂花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吗?(不是)(2)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她比的是桂花香气的浓和淡吗?(不是,母亲对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是有感情的,所以会觉得故乡的金桂最香。
在母亲眼里多了一份思乡情!)板书:情2.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情感世界,一起满怀深情的读一读。
3.句式练习:桂花雨让作者和母亲魂牵梦绕,所以在他们眼里出示课件:“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当你有一天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你会说什么?请你模仿这个句子“()还是故乡的()”再写两三句。
生交流,并将好的句子贴在黑板上,组成一首小诗,请学生给诗歌起题目,并朗读。
过渡: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浓。
母亲难忘,我亦难忘。
出示课件: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师读)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
爱桂花其实就是爱故乡呀,思桂花其实就是思故乡。
愿那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飘落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四、拓展作业。
1.我们学习的课文《桂花雨》是根据绮君的作品改编的,请同学们去读读原文。
2.有兴趣的同学们课后去读读绮君的作品《水是故乡甜》,读完作品,我想你会认识一个更加完整的绮君。
六、板书设计:12.桂花雨爱桂花——香摇桂花——乐思桂花——情分享:1喜欢赠金笔阅读(974)┊评论(0)┊收藏(0)┊转载(0)┊喜欢▼┊打印┊举报已投稿到:排行榜前一篇:【原创】表扬是前进的动力后一篇:【原创】《老师,您好》教学反思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发评论]∙做第一个评论者吧!抢沙发>>发评论更多>>∙∙∙∙∙∙∙∙登录名:密码:找回密码注册记住登录状态评论并转载此博文《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执教者:薛法根(著名特级教师)整理与评析:叶秋莲(徽州区下街小学)师: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桂花雨》,请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读拼音写词语,请你写在笔记本上,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学生写,略)师:边巡视边笑着说:“有人在偷看,偷看课文可以,不要偷看同桌的,说不定他也是错的。
”[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告诉学生,不会写的时候要去查找正确的答案。
小学生识记生字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今天因为看别人写的是个错的,久而久之,那以后想改正就有点难了,所以第一印象一定要正确。
](学生陆续写好并举手)师:请第一名的上来写第一行,第二名的上来写第二行。
[师生一起批阅第一行词语:(糕)饼(尤)其新(鲜)]师:完全正确奖励他一颗五角星,请写对的同学也奖励自己一颗五角星。
(生在本子上奖励自己一颗五角星。
)师:请你们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再加个句号读一读。
生:糕饼尤其新鲜。
[从字到词再到句子,教得轻松自然如行云流水,不流任何痕迹,这就是薛老师的高明之处。
]师:“尤其”相当于哪一个词的意思,看谁聪明。
生:非常师:不是很准确生1:特别生2:格外师:对了,有“特别”、“格外”的意思。
(师生共同批阅第二行,批到“吩咐”一词,问写这词的同学。
)师:“吩咐”,我们两人谁可以吩咐谁?生:老师,您可以吩咐我。
师:那在家里,谁可以吩咐谁啊?生1:爸爸妈妈生2:爷爷奶奶生3:外公外婆师:那你可以吩咐谁啊?生1:我没人可以吩咐,在家里没人比我小。
(众笑)生2:我在家里可以吩咐我的弟弟和妹妹。
[“吩咐”一词适用于长辈对晚辈,薛老师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轻松解决这一问题。
](批到错词“挑捡”)众生:错了!师:错了?众生:对了!(众笑)师:到底是错了还是对了,别看我,去看你的书。
(看书后,师生共同改正“捡”为“拣”,重点区分两字的不同含义,随机进行了选取字填空的训练。
)师:请全对的同学奖自己一颗五个角的星——五角星,错一个的奖自己一颗三个角的星——三角形,错两个的有没有角啊。
[评:字词教学不一定每个都教,学生会的就不用再教。
在这一环节薛老师进行了选择性教学,对关键性的词语“尤其、吩咐、挑拣”他作了重点教学。
]师:这些词都出现在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琦君,原名潘希真……(略)师:请你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并想象摇桂花的情景,并试着用一个字概括。
(生自读课文,略)[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并且任务布置得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师:这一场又一场的桂花雨给人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生1:美!生2:香!生3:乐!师: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生: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师:有一个字要读重音,你知道是哪个字吗?生:“最”,再次读“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
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
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师:满树的叶子好看吗?生:不好看!师:那满树光秃秃的好看?生:好看!(被老师这么一追问,意识到前面说满树的叶子不好看的失误,连忙改口说“好看”。
)师:那作者为什么说满树的叶子不太好看?生:太平淡了,全是叶子,要花搭配的才好看。
师:那你认为桂树的花好看吗?生:不太好看,太小了!师:那桂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就是什么好?生:香气迷人!师:请你再读这一自然段。
生: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
师:嗯,不好看!生: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师:嗯,不好看!生: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
师:嗯,不好看!生: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师:嗯,这一点好!同学们,作者不直接写它好的地方,而是先写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最后写就是这一点“香”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1:比较!突出!生2:衬托!生3:反衬!师:对,这就是反衬。
[老师引导学生感悟“反衬”这一写作手法时真可谓润物细无声啊,并且在此处他力求做到点到为止,不做深究,这也是符合课标精神的。
](师请一女生再次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毕。
)师:你读得真迷人![当学生表现优秀时,不吝啬赞美之词,及时给学生戴一顶“高帽子”。
]师:接下来请你们自读二、三、四自然段,请读到表现香的句子用线画下来。
(生自读自悟)生: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哪一个字突出了香?生:浸师:你浸在水里过吗?水看得见吗?生:看得见师:摸得着吗?生:摸得着师:那香味呢?看得见吗?生:看不见师:摸得着吗?生:摸不着师:感觉得到吗?生:感觉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