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爱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爱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爱瑞克森(ERIK ERIKSON)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分析学家,是FREUD的学生。

他的理论强调文化及社会环境在人格或情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他把人的一生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发展任务要完成,而且所有人都要经历这些阶段,顺序固定,不能颠倒。

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中心问题或危机必须解决,这些矛盾冲突即是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遇到的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挑战。

因此,爱瑞克森在陈述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时采用了两极的描述。

成功地解决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中心问题,或至少减轻这些压力,就可健康地进入下一阶段。

反之,将导致不健康的结果而影响以后的心理社会发展。

他认为人格的各部分是分别在人生发展的一定时期形成的,个体通过个阶段的发展以形成完整的整体,如果出现行为异常或人格缺陷,多是由于发展过程中的中心问题没有得到较好、及时解决。

每个年龄段的特点与护理要点:第一期:婴儿期0-18个月,信任对不信任信任感是发展健全人格最初而且最重要的因素,人生第一年的发展任务是与照顾者(父母)建立起信任感,学习爱与被爱。

此期当婴儿接受口感输入时会有良好和愉快的感受,从而对母亲或主要照顾者产生基本的信任感。

同时,小儿的各种需要得到持续满足时,其对父母的信任感就得以建立和巩固。

相反,如果婴儿觉察到父母在自己需要时不一定出现,经常感受到痛苦、危险和无人爱抚,就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婴儿会把对外界的恐惧和怀疑情绪带入以后的发展阶段。

另外,信任感还取决与父母对自己的信心,因为婴儿对母亲有一种特殊的身体移情,即婴儿能够敏感地体会到母亲的情绪状态,若母亲焦虑,婴儿也会焦虑;与父母之间建立的信任感是儿童对外界和他人基本信任感的来源。

同时,爱瑞克森认为信任和不信任是相对的,所有婴儿应体验这两种经历,因为当婴儿有相当的不信任体验时,才能识别信任的体验。

重要的是信任与不信任的比例,信任应当超过不信任,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其他时期。

信任感发展的结果是乐观,对他人信赖,有安全感,愿意与他人交往,对环境和将来有信心。

反之,易出现焦虑不安,以及对人的不信任感。

护理此期小儿时,应注意及时满足婴儿的各种需求。

除满足其食物和卫生等生理需要外,还应提供安全感和爱,在患儿经历痛苦的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应尽量减轻疼痛,并在结束后继续抚慰。

对于长期住院的患儿,减轻父母的焦虑,鼓励家长参与护理活动,促进他们的情感联结。

第二期:幼儿期18个月-3岁,自主对羞愧或疑虑小儿开始运用新掌握的运动和语言技能认识周围世界,并学习对自己的括约肌加以控制。

小儿在这一期学会控制大便的释放,练习自主感和选择力,需要时保持,不需时放弃。

这种自主感还表现在开始能够自由行走的幼儿,他们在运动能和智能发展的基础上扩大对周围环境的探索。

他们想要单独完成每一件事,他们反复说“我”、“我的”,表示自我,爱用“不”表示自主性。

自主感的建立基于父母经常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自主行动给予支持和鼓励。

反之,如果父母经常怕孩子做不好,过分干预其自理活动,替孩子做每一件事,不允许他们去做想做的事,父母应注意用温和、适当的方式约束小儿促其按社会能接受的方式行事,帮助他们学会适应社会规则。

此期顺利发展的结果是自我控制和自信感,反之,表现出缺乏自信,畏首畏尾等行为。

护理此期儿童时,应为小儿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并对其能力加以表扬,而不要评价其所做的决定是否正确。

鼓励幼儿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如进食、穿衣、上厕所等。

如果治疗或护理过程需要约束患儿时,应向其解释,并给予安慰,尽量缩短约束时间。

第三期:学龄前期3岁-6岁,主动对内疚特点是被异性父母所吸引,并逐步理解自己的性别。

活动能力加强,有足够的语言能力,已不终日守在父母身边,他们有无穷的好奇心,探索未知的事物,经常问为什麽和如何发生等问题。

主动性意味着儿童愿意发明或尝试一些新活动或新语言,他们自己制定计划,订立目标,并极力争取达到目标,而不是单纯地模仿其他孩子或父母的行为。

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社会发展取决于父母对孩子这些自创活动的反应。

给予更多的自由和机会去创造和实践,他们的自主感就可得到加强。

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是禁止他们有一些离奇的想法或游戏活动。

护理此期的儿童时,只要对儿童有益的主动行为加以赞扬,就能帮助小儿顺利度过此阶段。

对住院的患儿提供创造新活动的机会,包括允许儿童使用无伤害的玩具或医疗用品做游戏,如用听诊器、叩诊锤等给布娃娃检查身体,让他们画画以表达心情。

接受儿童的合理要求,倾听他们的感受,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4.第四期:学龄期6岁-12岁,勤奋对自卑此期是成长过程种的决定性阶段,儿童迫切地学习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如掌握自然常识、文化知识、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习与他人合作和竞争,以及守规矩。

他们在做任何事时都强烈追求如何将事情做得完美,常问自己“我能做好吗?”“我做的对吗?”如果在孩子完成任务或活动时给予奖励和赞扬,其勤奋感就会增长。

此期儿童的活动场所很广阔,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等。

父母、教师和其他成人有责任帮助儿童发掘其自身的勤奋潜力。

如果孩子的努力只被父母视为胡闹,工作成果不被赞赏,在课堂或操场上因失败而受到嘲笑和伤害,都会导致自卑感的产生。

此期顺利发展的结果应是学会与他人竞争、合作、守规则,以及获得基本的学习和待人接物的能力,反之,会发展失败感。

护理此期儿童时,护士应帮助患儿在住院期间继续完成学习任务,鼓励他们把业余爱好带到医院,帮助儿童适应医院的限制性环境。

在治疗上或护理过程前后可允许儿童帮助准备或整理用物,如静脉输液前,可让患儿准备胶布,以使患儿体验到成就感。

5.第五期:青少年期12岁-18岁自我认同对角色紊乱爱瑞克森认为此期是人生最为关键的阶段,对自我感知的确立是个体从儿童发展为成人的重要基础。

青少年在性激素的作用下身体和思维日趋成熟,他们需要面对自己身体的变化。

青少年不仅开始注意自己的仪表,还为将来在较大社会中自己所处的地位而苦恼。

青少年在试图回答“我是谁”和“我将来向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

他们极为专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与自我概念相比较。

一方面,青少年要适应他们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角色,例如,实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考上大学;另一方面,青少年又想扮演自己所喜欢的新潮形象,如参加歌星演唱会,与自己的朋友在一起娱乐等。

他们面临种种选择和困惑,为追求个人价值观与社会观念的统一而奋斗。

此期可出现3种类型的青少年:1)矛盾冲突解决,并趋于自我认同,如考上理想的大学而安心努力学习者;2)矛盾冲突尚未解决,陷入迷失和困境,如考大学失败而不知道该向何处发展者;3)自己对未来毫无主见,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者。

除第1种外,其他2种类型的青少年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角色认同问题,若矛盾冲突最终不能解决,将导致角色紊乱、迷失生活目标、彷惶、堕落等。

因此,青少年的发展任务是建立一种自我认同感,努力尝试多种角色并从同伴、家长或其他重要人物那里获得认可,就能帮助其顺利解决发展种的危机,会使青少年接受自我、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为设定的目标努力献身,在发展中,偶然出现的叛逆或反抗行为是正常现象。

护理青少年时,必须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讨论所关心的问题,谈论感受。

在他们做某些决定时给予支持和赞赏,注意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尊重他们的隐私,尽可能安排他们与同年龄的病人在一起娱乐和沟通交流。

6.第六期:成人早期18岁-40岁,亲密对孤独社会对成人早期的期望是结婚和拥有亲密的朋友,也就是能够与他人建立亲密感。

此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发展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承担对他人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起爱情和婚姻的关系。

爱瑞克森认为真正的亲密感是指两个人都愿意分享和相互调节他们生活中一切重要的方面。

人只有在确立自己的认同感之后,也就是解决了上一期自我认同和角色紊乱的矛盾冲突后,才能在与别人的共享中忘却自我,否则很难达到真正的感情共鸣,即亲密感。

如果此期的发展受到阻碍,人就不能体验和经历亲密感,从而产生孤独、自我专注、缺少朋友、性格孤僻等性格和行为为特点。

顺利发展此期的结果是有美满的感情生活,有亲密的人际关系,以及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并为一生的事业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护理处于成人早期的病人时,护士应注意帮助病人保持亲友的联系,为处于恋爱时期的人提供尽可能的相处机会,同时,对他们的浪漫行为不要嘲笑、讽刺。

护士还应作为咨询者,帮助病人设定较为现实的生活目标。

7.第七期:成年期,繁殖或有成就对停滞在成功地获得亲密感后,成年人的兴趣开始扩展,而不仅限于两个人的世界。

此期的发展任务是养育下一代,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对社会负责有责任感。

如果没有繁殖、养育和事业上的成就,可能会造成人格的贫乏和停滞,表现为过多地关心自己,自我放纵和无力感。

此期顺利发展的结果是细心培养下一代,热爱家庭,和有创造性地努力工作。

成年人生活负担往往很重,他们承担着多种角色,是家庭重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柱,他们健康状况的好坏对家庭的影响较大。

护理此期病人时,护士要注意给予病人更多的感情支持,对他们个人的成就给予适当赞扬。

8.第八期:老年期,完善对失望此期是生命的终末阶段,许多老人失去了体力和健康,失去了工作、配偶和朋友,他们不可避免地出现抑郁、悲观、失望等情绪。

因此,老年人除了要面对自己生理方面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外,还要与内心的不良情绪做斗争。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保持自己的潜能和智慧,积极面对现实,作出身体和心理社会的适应和调整。

此时,老年人往往回顾一生,以评价自己的人生是否有价值。

他们会对一些没能实现的思想感到失望和缺憾,但在失落感的同时,老年人还努力去发现一种完善感,如我们常可听到这样的表述:“我的一生是有缺点和遗憾,但在当时的情境中,谁又能避免这样的失误呢?何况我还取得了许多成就,为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老年人在体验了这种完善感后,会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祢补自己的缺憾,使生命更有意义,使晚年更丰富多彩。

此阶段顺利发展的结果是乐观、满足、顺其自然、安享天年。

反之,老年人会处于整日追悔往事的消极情感中,悲观绝望,不能自拔。

护理老年患者时,护士要注意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对他们已有的成就大加肯定,帮助病人发掘潜能,鼓励他们参加所喜爱的活动,与他人多交往。

同时,及时发现抑郁、悲观情绪,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发生意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