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生活_导学案_第六课_修改版[1]

文化生活_导学案_第六课_修改版[1]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制作人:蔡金兵马永春黄进【今天的努力,是明天成功的基础】一、【课程标准】3.9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源远流长、从未中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和史书典籍。

(3)了解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6)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感受中化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生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三、【学习重点、难点】(1)中华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重点)(2)理解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重点、难点)(3)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重点、难点)四、【学法指导】1、将自主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笔标注出来,课上通过小组研讨或合作探究的方式予以解决。

2、通过反馈练习,巩固基础,强化运用。

五、【学习过程】预习导学、基础过关1、中华文化的特征:、。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程:见课本P63(可采取巧妙记忆法:殷周影响,春战雏形;秦划时代,汉儒至尊;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明清衰微,再创辉煌。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哪些?)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和是很有说服力的。

①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的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4、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1(根本原因)2、(重要原因)(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P65—P66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①文学艺术的作用、特点、地位A、作用:文学艺术,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B、特点: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C、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意义A、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B、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意义:我国的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①文化区域性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②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6、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④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包容性①含义:。

②意义:合作探究、小组交流1、2010年11月27日来自海峡两岸的百余名学者齐聚湖南省常德市,分享对上古时期与尧舜齐名的“善卷”其人其事研究成果,探讨善卷文化对海峡两岸发展的意义。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托人向常德市鼎城区赠送了“善卷故里”和百德善为先,一心卷之首“的题词。

“善卷相传为尧舜时期的著名隐士,据《吕氏春秋》记载,帝尧曾被善卷的德行达智所感动,拜善卷为师。

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陆炳文认为,善卷文化对具有和谐前景的两岸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用善卷文化构建起两岸关系的新高地,来保护传统文化,发扬善德文化。

思考: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有怎样的关系?2、2009年2月,著名的中医学家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袁家麟指出,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对后世影响很大。

(1)上述材料体现中华文化的哪些特点?(2)思考中华文化为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六、【巩固练习、学习测评】1、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 )A.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B.秦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C.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

这表明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3、“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通”,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A.受历史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受地理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C.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是导致文化区域性的主要原因D.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124、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 如藏族的 《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 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和共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④5、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 舞台上。

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7、“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8、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

这表明( )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 .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 .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 .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9、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

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

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 .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B .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 .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D .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10、(2011•广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11、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包容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12、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霍普金斯认为,21世纪的中国,有能力利用自身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帮助世界各国建造更加良好的关系,可能会成为世界的领导者。

这肯定了A .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B .中华文化包含了世界各民族文化C .中华文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D .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 13、由于各地语言的差别,由此诞生了昆、京、川、豫、晋、湘、沪、扬、淮、越等剧种以及山东快书、天津三句半、河南坠子、苏州评弹、扬州评话、东北二人转以及南京白局、南京评话等曲种。

这主要说明A .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 .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 .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 .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14、右图为刻于明朝初年、悬于黄山市西递慈善堂的“孝”字。

该字上半部分左右两侧分别呈现猴头和慈妇的头像,表达了不孝便由人变猴的意蕴。

1.在我国,孝文化由来已久,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

可见 A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B .孝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C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D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15、中秋是中国的传统佳节,2008年开始正式成为国家的法定假日。

国家将中秋等民族节日增设为法定假日,其意义在于( ) ①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 ②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③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④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1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汉字、戏曲和太极拳表演让人耳目一新,中国灿烂的文化神奇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B.区域特征 C .博大精深 D .源远流长17、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00万台湾人民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

这说明①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特性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 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 A.①③B. ②③C. ③④ D .②④18、近现代,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过程,其重要转折点是A.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B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C.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D.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9、从2007年12月15日起,全国政协委员开始对安徽境内的隋唐大运河遗址进行考察。

通过考查发现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成为中国的“古代文化长廊”。

这主要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C.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