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


第三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 的关系。
● 个体性: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喜欢和亲近
● 直接性: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
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
● 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
感活动。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一)建立与发展阶段:四个阶段
途径有基本一致的认识,并在合作中遵守双方共同认可的社会 规范。
● 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
● 竞争及其基本条件

定义:竞争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
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

条件:
● 只有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才能形成竞争。 ● 目标是较为稀有或者难得。 ● 争夺中可能出现零和冲突(一方赢,另一方输) ,
第四单元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
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亲合 喜欢 爱情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 熟悉和邻近:与交往频率有关;
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

相似性:人们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
■ ■ ■ ■ 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 兴趣、爱好等的相似。 社会背景、地位的相似。 年龄、经验的相似。 需要的互补。
能,其生存意义很重要。
■ ■
为了避免侵犯及其“升级”,应该采取耗散 侵犯本能的办法,如发展冒险性体育活动。
(三)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1. 情绪唤起水平 高的非特异性的情绪唤起水平(比如恶劣的心 境),会直接导致个体的侵犯行为的增加。 2. 道德发展水平 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越高,可以造成他人痛苦的 侵犯行为就越难以发生。 3. 自我控制能力 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下降时,侵犯行 为就比较容易发生。
以经济手段、需要的服务,或物质资源等为形式的
具体的帮助和支持。

社会同伴关系支持(social companionship
support) 通过花费时间与个体在一起共度时光,从事消遣和 娱乐活动,分散对困境的注意力或促进积极的心境,来
应付问题事件的支持。
亲合行为
定义: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 的一种心理倾向,即合群。——人际吸引的
四、人际距离
● 人体与他人沟通与交往时双方的空间距离。 ● 霍尔提出四种人际距离: (一) 公众距离(12—25呎): 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
公共场所的人际距离,沟通往往是单向的。
(二)社交距离(4—12呎):彼此认识的人们的交往距离。 (三)个人距离(1.5—4呎): 朋友间交往的距离。 (四)亲密距离(0—18吋): 亲人、夫妻之间的距离。 ● 影响因素有文化、民族、社会地位、性别等。

最低层次。
(一)亲合起源于依恋,产生

先天因素的影响;

亲子间的相互强化。
(二)亲合的作用 ● 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需要; 获得信息; ● 减轻心理压力; ● 亲合可使个体避免窘境。 (三)影响亲合的因素 ● 情境因素:如, ■ 群体在面临外界压力的情境; ■ 社会隔离(剥夺)者。 ● 情绪因素:如, ■ 恐惧; ■ 焦虑。
(一)信息源: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 (二)信息:沟通者传达给予他人的观念和情感。
● 转化为各种不同的可以为他人觉察的信号; ● 传递沟通者的心理状态的信息和情绪。
(三)通道:沟通的信息载体;视听信息为主。
图 沟通模式
(四)信息接受者:转译。
(五)反馈:

在沟通中,双方都不断把信息回送给对方。 这种信息吸引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一、沟通的概念
● 沟通的定义:
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 通。
● 人际沟通的定义: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 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 通形式。
二、沟通的结构
● 沟通过程的组成:
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 背景——七因素。
● 社会支持
● 分类:

● 定义:个体从与其他人交往中获得的帮助和支持。
尊重支持(esteem support)—情绪性支持
不论个体犯什么错误和有什么缺点,都让对方感到 爱、接纳。

信息支持(information support)
帮助个体得到理解、确定和应对问题事件的支持。

工具性支持(instrumental support)

利他行为
● 定义: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又不期
待任何回报的行为。
(一)利他的性质
● 利他是一种亲社会行为。
■ 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待的有益于他人的
行为。 ● 与助人相比,利他的层次更高,不企求回报,
利他者认为这是其出自内心的义务。
● 利他行为是由利他动机引起的,其特征是以
完全有利于他人为目标。
● ● 出生顺序。
侵犯行为

定义: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 伤害行为:包括身体伤害和言语伤害; 社会评价:违反与破坏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 被认可的侵犯。
(一)侵犯的构成

● 侵犯动机即侵犯意图,是侵犯行为的原因;

的侵犯具有反社会性质。

(二)侵犯的原因
● 本能论的解释 :
(1)弗洛伊德的观点:

● 定向阶段: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初步沟
通等方面的心理活动。
● 情感探索阶段: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建
立感情联系。
● 情感交流阶段:信任感、安全感;沟通的深度
有所发展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 稳定交往阶段:进入自己的私密性领域,自我
暴露广泛而深刻。


人际关系状态
零接触
相互作用水平

单向注意
双向注意
(三)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以信息源及接受人的位臵
(四)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按沟通形式
(五)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

现实沟通是沟通双方对对方的身份和角色都有
比较清楚的把握的沟通,面对面的沟通是最普遍 的现实沟通形式。

虚拟沟通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一种沟通形 式;
虚拟沟通中,沟通双方对对方的身份和角色往

——对他人评价极其敏感

平等原则:让对方感到安全、放松与尊严。
专栏
人际关系与幸福
追求快乐和幸福是人生活的根本目的。但怎么样才能 得到幸福,或者说幸福的最重要的支持因素是什么呢? 日常生活中,金钱、地位、名誉、成功等似乎与个人 的生活质量关系较大,因此许多人认为幸福是建立在这 些要素的基础上的。但心理学家却否认了这种观点。心 理学家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 尤其是亲子、夫妻、亲密朋友之间等关键的人际关系的 融洽,才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金钱买不来幸福,成功、名誉和地位也带不来幸福。 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只要 我们对人真诚、友爱,对人关怀、体贴,对人理解和宽 容,我们就可能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最终获得幸福。

理解信息的状态。 (六)障碍:有多种原因。
(七)背景: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
● 不仅许多意义是背景提供的.而且甚至词语
意义也会随背景不同而改变。
三、沟通的功能
(一)获取信息的手段。
(二)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
(三)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
(五)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利他行为的四条标准:

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 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利他行为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的报答的行为;



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
(二)利他的原因
● 己的人。

● 社会生物学观点——主张先天因素的作用。
社会规范论的观点
敌意 多嘴多舌 自私 ……
第五单元
一、人际互动的概念
人际互动
人际互动即人际相互作用,专指人们在心理和
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
二、人际互动的形式
● 合作及其基本条件

定义:合作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
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

条件:
● ●
目标的一致。 共识与规范——合作双方对共同目标、实现
表层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强
良好交往关系的发展过程


人际关系状态
漠 冷 疏 分 视 淡 远 离
相互作用水平


人际关系的恶化过程
三、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相互性原则: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间的相互重视与 支持。——前提
● ●
交换性原则: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
——价值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倾 向的心理活动,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否定和贬低。
第二单元
● ●
体语沟通
体语是身体语言的简称; 体语沟通是通过体语实现的沟通。
一、目光接触与面部表情
(一)目光接触的重要性; (二)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
体语形式。关键部位:
■ ■
表现愉悦 表现哀伤感
■ 表现厌恶 ■ 表现恐惧。
二、身体运动和触摸
(一)身体运动是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如聋
也可能出现双赢结局。
● 竞争是有理性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
●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多伊奇

个体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与他人行为目标与手 对合作关系、竞争关系的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