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毕业班中后期管理的策略一、毕业班中后期管理中会面临什么样问题当前,我们除了在完成“二模”前专题复习之外,要思考“一模”后,毕业班的工作着力点在何处?提升绩效的方法还有哪些?哪些环节,哪门学科,哪个班级还有上升的潜力?哪类学生还有提升可能?怎样的科学管理才是实现“提高质量”、“增加效能”的有效载体呢?目前,毕业班教学管理上,一些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通常存在以下的问题:1、陷于表象,把不准问题。
即:不能从“一模”数据中分析和把准学校、班级存在的问题?缺乏发现质量增长点的敏锐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停留于表面的现象,被表象所迷惑。
2、抱怨客观,弱化主观。
一些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缺乏与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强调客观困难,弱化个人的主观努力,工作陷于高原期,推而不动,议而不决,在等待中错失发展机遇。
贻误学生,冷落了教师。
3、复习倦怠,手段单一。
教师出现复习的疲劳和工作倦怠,学校有效调节的手段不多,甚至没有。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调节气氛的办法没有,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的痛苦。
即教师复习盲目,学生听课麻木的状态。
4、反馈不力,检查缺位。
部分教师忙于下发练习试卷,增大学生复习强度,而忽视了教学反馈后的检查与落实。
大量的随堂作业,不收不改,随堂训练报答案。
复习失去针对性,只顾追求练习数量的增加而导致课堂学习质量的下降,进而使学生被大量作业包围,既没有得到有效训练,相反陷入被动复习,疲劳复习,从而学生在课堂复习接受能力下降,复习的进展不大。
5、盲目复习,把握不当。
学生掌握缺乏复习的实用技巧,没有明确复习的重点,复习陷入盲目性,没有自主思考、自主复习时间。
相当部分的学生看书或看笔记停留于形式上的翻阅和浏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和收获。
对重要内容和重要考点把握不准,复习精力分配不当。
6、学科误诊,忽视激励。
教师不同层次学生的指导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教学设计缺乏梯度,尤其对“一模”考试中出现问题,而又有发展提升潜能的学生没有提供及时有效的询问,谈心和有效指导。
我们应当关注一些临界学生,比如“一模”470分中等偏下的学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教师要善用激励方式,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给学生提供真实而非虚伪的帮助。
一些尽管目前260~300分的学生,通过帮助,鼓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中考总分能上涨100多分。
7、缺少协同,单兵冒进。
部分学科过分突出学科本位,只为提高本学科分数而努力工作,抢时间,多布置作业。
侵占了其他问题学科的矫正时间和矫正对象。
从而使学生总分不突出,学科不均衡。
8、招生侵扰,精力分散。
中考招生工作启动,对教师教学,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精力有些牵扯,不能安心做学生问题诊断,而忙于应付家长的低水平招生政策咨询。
从而使教师工作精力分散。
二、毕业班中后期管理要落实“四个抓好”,处理“五个关系”(一)落实“四个抓好”1、抓好复习时间管理。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课堂上把反复重复的内容减少,缩短讲授时间,突出讲方法,讲典型,多练习,多反馈。
指导学生个人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
着力理顺两个“时间比例”关系。
第一,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生活、锻炼、娱乐等之间的时间比例关系。
告诫学生“疲劳战”是决不能提高复习效益的。
其二,要正确处理好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复习间的时间比例关系。
越临近中考,越不宜千篇一律控制过死,更宜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其查缺补漏,促进各科平衡,提高总体成绩。
如果课堂时间都被老师占领,一方面学生被牵着鼻子而失去自主权,另一方面也极易引起学生反感,实际效果也往往欠佳。
对此,班主任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抓好作业练习管理。
作业要少而精,试卷要批而评。
校外资料的要有选择性,不能盲目的指望用量的增加来代替质的提升。
在复习的练习环节上,有些教师做得很实、很规范,有布置、有检查、有批改、有讲评,同时采取二次反馈、循环反馈的方式,让学生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感到受益匪浅。
3、抓好学生心理管理。
班级的学生常规要常抓不懈。
教师要少于动脑,多给学生一些激励和表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烦躁心理。
中考是考学生,同时也是考家长,对于许多有考生的家长来说,他们也在经历着另一场中考——心态中考。
如何将考生和家长调到最平和的状态,是考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有些学生的压力不是来自自身,而是来自家庭。
父母的过分关爱,不停的嘘寒问暖,使得学生不知所措,甚至学生们怕看父母充满期望的目光,时刻被“考不好如何向父母交代”困扰着。
于是作为班主任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把这些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们认识到自己给孩子造成的影响,要求家长们为自己定好位,不要过多过红地介入孩子的学习,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让学生在父母面前敢说心里话,有机会释放心理压力,从而轻松地投放中考。
4、抓好常规纪律管理。
稳定是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关键,在毕业班后期的管理中,由于学习成绩的严重两极分化,很多学生压力增大,对学习前景充满忧虑,还有的学生自认为是学校的学习无望而放弃复习,客观上会引起常规管理的松懈。
毕业班后期,应加强纪律观念,特别加强纪律约束。
大量事实证明,守纪与否能折射出一个学生的心态,我们透过学生的纪律表现可以判断学生的思维方式、内心变化,学习越是紧张,纪律越要加强。
毛泽东说“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学习亦是如此。
紧张有序的纪律让学生有了紧张有序的行为,从而营造出紧张有序的学习气氛。
对此,可采取学生自管和共管的形式,人人是主人,大家来监督,让学生以守纪为荣,以守时为准则,强烈的时间观念和集体意识保障了学生的高效率。
(二)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考纲、教材与资料的关系。
近年来,中考命题总体上仍遵循“保持稳定,重视基础,体现教育功能”的命题方向和风格,在体现学业水平考试功能和兼顾选拔功能的具体做法上,又体现出“稳定中渗透新理念,稳定中体现区分度”的特点。
考纲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根本,资料是复习的补充。
要抓纲、务本。
抓纲就是要正确认识考纲对复习的指导作用;务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拓宽知识内容,延伸课后习题。
众所周知,教材是按知识块螺旋上升安排的,教学又是把每一个知识块分解成知识单元或片断来讲授的,中考复习就是要把它们由粗到细、由大到小整理成知识网络,这不仅有利于“弄清家底”,而且有助于理解与记忆,还便于提取与应用。
因此,越到后期越应回归教材..........,同时也可以对教材中的补充内容作些研讨。
现在的复习资料很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教师因为复习阶段的事务性工作多,有时在资料选择上缺少了耐心,资料选择上就失去针对性。
建议复习资料严格筛选,决不能滥用。
要认识到,用资料的主要目的是用功能而不是简单地用题。
因此,要选用那些能体现新课改理念,与教材思想和思路相吻合的材料,建议以中考指导说明为基础,再辅以其他精选的材料,做到择其“精”者而用之,坚持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即听懂一题会解一类题,切实提高资料的使用效果。
现在阶段,学生都有一种过分依赖资料的习惯性心理,容易把课本丢掉,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注意引导,决不能舍本逐末。
二是教师引导复习与学生自主复习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是中考复习的主要手段,但毕竟只是外因,要让内因真正起作用,复习效果才会更好。
因此,教师指导复习应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主动复习。
要腾出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复习,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根据各自的情况刷选出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主干知识体系,并及时查漏补缺。
要引导学生提高复习效率。
要优化讲评课,做到重点突出,不面面俱到,针对性要强,实效性要高,应坚持“宁愿课堂多听课,少在课外做废题”,切实把学生是否“掌握了........”作...、做对了并且规范了...、会用了为衡量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尺度。
恰当处理好“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将你的解题思路转化为得分点,要靠准确、完整的推理和精确、严密的计算,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
三是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均衡的关系。
要培养合作意识。
一要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不仅同学科之间要合作,各学科之间都要合作,要形成合力。
要坚决杜绝那种各科争抢课时、“跑单帮”、“个体户”、个人主义的行为。
二要增强知识、思维方法及媒体的融合。
复习中要跳出学科看学科,既要注重从单学科向多学科辐射,又要注重促进各学科之间知识的有机渗透。
还要注重合理运用各种媒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五是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关系。
各校要结合“一模”考试成绩,认真分析,摸准学情,分析教情,找出差距,强化措施。
要认真研究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如何克服效率不高的原因、方法及对策,要加大培优补差的工作力度。
对优生要指方向,定目标、压担子、留空间;对差生要低难度,缓坡度、小目标、快步子,要克服一张卷子齐步走的现象,满足学生层次需求。
要进一步落实培优补差的对象、内容、时间、措施与方法。
既补知识,更要补情感、补信心、补方法。
教师绝不能只重视抓少数高分的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
“面向全体”绝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面向全体和分类指导二者兼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毕业和升学的“双赢”,确保我们培养的每一名学生都是合格的毕业生,同时为高中输送学力能持续提升的学生。
今天离中考只有24天,临近中考,学生进入迎考的一级战备状态。
班主任能否科学地抓好后期管理,这将对学生、班集体、学生家长、学校乃至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认为初三复习阶段是中考的攻坚、冲刺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师生心理压力大,必须强化班管理。
越是初三后期越要“动真格”。
一、加强前途理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前途才是硬道理。
针对部分初三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无所谓的现状,积极思考办法,加强学生的前途理想教育。
我们班主任、任课教师应该不时的通过集体教育、个别交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使他们进一步明白了学习目的,为父母、为自己美好未来,正学习态度,更加的勤奋学习。
二、做好学生心理疏导,营造复习备考的良好氛围临近中考,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压力加大,极易出现心理问题,自卑、忧郁、焦虑等症状。
这些心理障碍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引导、化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就会越来越重,学生的学习就会受到影响。
而普通班学生到了毕业前,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放松,往往出现一些违反校纪校规的言行。
我们普通班的班主任、任课教师也不能松懈,要多找学生谈话谈心。
鼓励学生打破“已成定局”意识,让他们知道“再加一把劲,我肯定能行”、“努力就有希望!”三、强化班级常规管理,创设正常有序的学习环境最近我发现我们初三学生思想动荡,有“出格”表现:旷课、上课睡觉、故意迟到、上课上晚自习在宿舍睡觉、晚就寝讲话、跑操不认真、打扫卫生不认真、甚至顶撞老师等等。
稳定才是硬道理。
为此,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决不能因为中考将近,而在管理中“心太软”,放任自流,不理不管;不能因为“是毕业班”而搞特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