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误码率

误码率

误码率
误码率
误码率(BER:bit error ratio)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

误码率=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100%。

如果有误码就有误码率。

另外,也有将误码率定义为用来衡量误码出现的频率。

IEEE802.3标准为1000Base-T网络制定的可接受的最高限度误码率为10-10。

这个误码率标准是针对脉冲振幅调制(PAM-5)编码而设定的,也就是千兆以太网的编码方式。

误比特率
误比特率是指在数字传输过程中,错误的比特数与传输的总比特数之比。

在采用二进进制编码的情况下,误比特率与误码率是相同的,因为误码率是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误码的码元个数与传输的总码元数之比;而在二进制码的情况下,码元就是比特,因此误码率就是误比特率。

误码的产生
误码的产生是由于在信号传输中,衰变改变了信号的电压,致使信号在传输中遭到破坏,产生误码。

噪音、交流电或闪电造成的脉冲、传输设备故障及其他因素都会导致误码误码率(比如传送的信号是1,而接收到的是0;反之亦然)。

各种不同规格的设备,均有严格的误码率定义,如通常视/音频双向光端机的误码率应该在:(BER)≤10E-9。

由于种种原因,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差错。

例如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在通信系统内部由于各个组成部分的质量不够理想而使传送的信号发生畸变等。

当受到的干扰或信号畸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差错。

什么是差错?在数据通信中,如果发送的信号是“1”,而接收到的信号却是“0”,这就是“误码”,也就是发生了一个差错。

在一定时间内收到的数字信号中发生差错的比特数与同一时间所收到的数字信号的总比特数之比,就叫做“误码率”,也可以叫做“误比特率”。

误码率(BER:bit error ratio)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

误码率不达标准的原因
误码率不达标准(低于1.0e-8)通常有以下几点原因:
1、网络中有源设备
有源设备例如光发射机、光接收机、放大器、机顶盒等输入或输出全部频道或某个频点的信号电平过高引起设备自激,或者整个频道的电平过低。

2、网络不匹配,反射严重,使数字信号码间干扰或误码率增加。

引起网络失配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电缆进水、老化、氧化、接触不良、形成驻波,频带内电平不平度大,频率特性太差等。

只要认真排查,消除各种网络故障,使网络技术指标回复正常,信号传输即可正常。

3、射频放大器故障。

放大器老化,特性变差、失调、自激,使某些频段的输出信号严重失真,使数字电视信号解码困难,出现马塞克现象。

维修人员通过测试确定是放大器故障后,只要更换放大器和调整好放大器各项技术指标,故障就会排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