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起发电机跳闸导致汽轮机超速事故的分析

一起发电机跳闸导致汽轮机超速事故的分析

工人员,其文化素质、业务水平、安全意识、接受和履行安全管理责任的能力以及需求层次、队伍的稳定性等都不相同。

其中农电人员和社会化用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相对较低,需求也主要表现在“经济收入”上,特别是社会化用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较大。

因此,在确定安全责任标准时,在力求具体、明确的原则下,对农村电工、社会化用工人员尤其要做到内容细化、直白。

同时,应针对他们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控制与激励措施,并加大控制力度。

4.2 必须因“环境”而异
企业发展状况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

因此,在安全发展状况相对较差的企业里,必须重点配套做好2个方面的工作。

4.2.1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开发和利用员工的价值、道德、信念、情感等精神力量,激发他们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保证安全责任的落实和安全目标的实现。

要在观念层文化建设中重点宣传电力生产安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地位,宣传安全生产与电网经营企业发展和员工切身利益的密切相关性,促使员工拥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加强自我控制;要在制度层文化建设中重点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组织体系,使之成为员工日常安全工作行为的约束;在物质层文化建设中重点规范生产经营场所的安全标志、安全设施、安全工器具等。

4.2.2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
鉴于企业生产经营设备、设施等物的安全状态尚未达到本质安全的程度,坚持安全培训以减少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训应该包括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两个方面。

安全知识包括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掌握,安全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各类危险因素和危险源的辨识、分析、预防和控制的知识;安全技能应包括安全操作的技巧、规范,紧急状态的应变能力、事故状态的急救、自救和处理能力等。

(续完)
(收稿日期:2007-06-21)
电力安全技术第9卷(2007年第11期)
孟 杰
(华能上安电厂,河北 石家庄 0503 0)
某厂4号机组容量为300 MW,汽轮机、锅炉、发电机均为东方集团的产品。

汽轮机型式为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双缸双排汽凝汽式。

共设有8级抽汽系统,高压段1级,中压段3级,低压段4级。

该机组于2006年9月通过168 h 试运行,但未进行甩负荷试验。

该厂是一个自备电厂,机组所发电量除去少量上网外,大部分供给本集团电解铝使用。

由于历史原因,该厂还拥有一个较为复杂的电气系统,具有110 kV 与220 kV 2个电压等级的升压站,依靠联络变连接在一起。

1号和2号老机组的出口在110 kV 母线上,4号新机组的出口在220 kV 母线上。

2006-10-29,4号机组发生了一起因发电机跳闸导致的汽轮机超速事故。

1 事故过程
2006-10-29T23:33:03,4号机组在运行中突然跳闸。

跳闸前机组负荷为200 MW。

查发电机跳闸首出为外部保护动作;汽轮机跳闸首出为发电机跳闸;锅炉跳闸首出为汽轮机跳闸且负荷>30 %。

汽轮机跳闸后,转子转速持续飞升,于23:33:50转速达到最大值3 592
r/min,然后转速下降,正常惰走。

根据事故追忆系统记录以及参数趋势曲线图可以知道,从机组跳闸转速上升,至转速回落到3 000 r/min,其间的时间大约为95 s,最高的飞升转速为3 592 r/min。

2 发电机跳闸原因分析
因为电厂的用户主要是铝厂,为防止对电网系统的冲击过大,设置有如下的跳闸逻辑:铝厂跳闸联跳1,2号发电机或铝厂跳闸联跳4号发电机,以期在铝厂跳闸后甩掉一部分发电负荷,使上网负荷不至于突增太多,减小对电网系统的冲击,这一功能是用2套保护压板来实现的。

由于铝厂没有备用的开关节点,且考虑到2个一起发电机跳闸导致汽轮机超速事故的分析
本机自调试、投运以来,一直用辅汽暖机,且在正常运行中,有迹象表明高旁后暖机手动门不严。

同时,暖机电动门RFV 也关不严。

经分析确认,高旁后暖机手动门有严重漏汽现象,在跳机后,再热汽由此返至高压缸做功,导致超速。

(3) 由事故追忆可以看出,汽轮机跳闸后,一段抽汽逆止门没有立即关闭,其他几段抽汽逆止门在甩负荷10 s 后关闭。

由于抽汽逆止门关闭时间太
长,(应该在1 s 内,最多在3 s 内关闭),可能造成加热器内蒸汽返流至汽缸,致使转子转速上升。

4 防止汽轮机超速的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该厂做了如下改进:(1) 普查各项保护逻辑及定值,修补漏洞,且加强人员培训,防止保护误动。

由于种种原因,该厂在4号机组建设过程中,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在技术管理层面有很多漏洞,尤其在热工逻辑及机组保护方面十分混乱。

事故后,由总工牵头,认真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普查各项保护逻辑及定值,修补缺漏;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程序;加强人员培训,防止人为失误。

(2) 调试好BDV 阀,使之能可靠动作。

事故后,经与DEH 厂家协调后,将关于BDV 阀的逻辑加了进去,经过试验,确认动作正常。

(3) 修理并调试好各段抽汽逆止门。

使之能正常联运。

(4) 由于设计及阀门选型原因,高旁后暖机手动门操作困难,且内漏严重,可用性不强,而且在正常运行及启机过程中对其他系统有很大的干扰。

经讨论研究,决定将此手动门打堵废弃,消除漏汽的可能性。

5 结束语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完成了改进工作,4号机组于2个月后成功地进行了甩负荷实验,汽轮机转子转速只是上升至3 100 r/min 左右,并能迅速定速在3 100 r/min,结果很完美。

事实证明,以上
的对策及改进是成功有效的。

(收稿日期:2007-03-16)
逻辑不同时使用,所以2套逻辑共用1套节点,如图1所示。

图1 保护动作逻辑
其中,压板11与12是1套,动作于1,2号发电机;压板21与22是1套,动作于4号发电机,正常运行中2套压板不能同时投入。

但在事发之前,由于运行人员的疏忽,这2套压板都在投入位,这就使1,2号机组直流系统与4号机组直流系统连接在一起了。

如果没有其他操作,也不会有问题,而当时正好电厂及110 kV 母线有操作,将控制开关KK 断开,于是,电流从1,2号机组直流正极母线流过继电器线圈HWJ、TJ,经压板12,22再到4号发电机联跳光隔,直到4号机组直流负极母线,于是就形成了通路。

由于光隔电阻远大于HWJ、TJ 的电阻,所以分配的电压较大,大到足以使保护动作,致使4号发电机跳闸。

3 超速原因分析
根据事故追忆及历史数据曲线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可能造成汽轮机转速飞升。

(1) 事故泄放阀BDV 在汽轮机跳闸后没有开启。

所谓BDV,是安装在高、中压缸之间过桥汽封上的泄压阀,在事故状况下该阀应打开,将蒸汽泄至凝汽器,以防止缸体内进汽,冲动转子。

这有可能是这次超速事件的最主要原因。

(2) 汽轮机跳闸后,高压缸排汽压力(高排逆止门前)上涨明显,说明系统有返汽现象。

如图2所示之暖机系统,启动时暖机汽源共有2路:一是辅汽;二是高旁后供汽。

图2 4号机暖机系统
第9卷(2007年第11期)电力安全技术
, 号机直流(+)
, 号机直流(-)
HWJ
KK
TJ
铝厂跳闸 号机直流(+) 号机直流(-)
号机跳闸光隔主蒸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