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内容简介及评价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内容简介及评价

许书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内容简介及评价
《中学语文》杂志社总编:潘纪平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许书明教授最新力作《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于2016年9月由全国A级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本书内容由“古代语文历史分期研究、古代语文教育形态研究、古代语文教育本体研究、古代语文教育内容研究、古代语
文教材使用研究、古代语文教学论研究、古代语
文教育方法研究、古代语文名家教育思想研究、
古代语文民族文化研究、古代语文传承与创新研
究”等构成。

这些内容即角度(层次),分属五
个结构板块:“分期论”(总领)、“形态论”(依
据)、“教学论”(主体)、“文化论”(特色)、“发
展论”(创新)。

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意图:
一是客观再现古代语文教育综合性和丰富性的性
质和特点,二是厘清古代语文教育隐含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体系,三是体现母语教学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关系。

二、研究内容与脉络层次
本书内容由十章构成,分属五大板块:
1、“分期论”:它是研究内容的统领,言文期和古文期的语文教育其形态、性质、特点和内容等是不同的。

这就保证了语文教育史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2、“形态论”:它揭示古代语文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和内在的联系性。

古代语文教育没有课程形态,但学校诞生后已有课程形态的萌芽。

教育形态是语文教
育的存在方式。

3、“教学论”:古代语文不是独立的学科,但已有“语文教学论”的萌芽和发展轨迹。

“本体”、“内容”、“教材”属于“课程论”的范畴,“方法”、“教学论”属于“教学论”的范畴,“名家研究”兼属于课程与教学论的范畴。

教师既是课程资源,也是教学资源。

4、“文化论”:民族文化对母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古代语文教育的文化性是鲜明的,将母语教育与民族文化紧紧地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就能充分认识和把握母语教育的特点。

5、“发展论”:它为古今交汇点,着眼于古代语文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立足当代(发现问题,寻找对策),衔接古今(启示和借鉴),展望未来(明确发展方向)。

三、研究方法与写作特点
本书从历史分期切入,按照古代语文教育在言文教育期与古文教育期两个阶段各自发展的脉络去探究母语教育的发展历史,既体现它与文史哲不分所呈现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又清晰地描述出它在历史演变中的鲜明特点与发展脉络。

这个构思和立意从从古代语文教育的现象到本质,从语文课程的萌芽到教材使用和教学,从历史现状到未来发展,打破了传统教育历史研究的窠臼,不以历史分期为主线,而以探寻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