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体育教学过程
•
5、严密组织性——体育教学过程的保
证
• 体育教学过程不仅要考虑男女学生性 别的差异,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体 育教过程中,学生处在不断变化、多种形 式的运动中,教学易受气候和周围环境的 干扰,因而组织工作复杂。
• • •
四、体育教学过程的阶段 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导入阶段)可分为启动和 定向两个阶段 • 2、基本阶段(展开阶段)可分为感知、 理解、巩固、运用四个小阶段。 • 3、结束阶段(整理阶段)可分为检查和 评价两个小阶段。
• 练习(实践)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和发展个性; • (2)实践环境的特殊性。实践环境是以自然 或社会现象为背景,在未知领域中探索前进,而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只限于体育课 堂教学这个特定的环境,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事先进行计划设计,对学生不断进行引导、调节, 以便较为顺利地达到预期目标; • (3)是实践方式的特殊性。体育教学是教师 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周密地安排示范、 讲解、分组练习、游戏或电影、录像和幻灯等方 面方法进行,而人们的社会实践就完全不同了。
•
4.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困难(从情境 中发现疑难)、问题(从疑难中提出问 题)、假设(作出问题的各种假设)、验 证(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结论 (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被 后人称为现代教育。
• • •
•
• • • •
•
优点: (1)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探索活动进行学 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2)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产生学 习兴趣; (3)有利于学生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 提高个人能力。 缺点: (1)不利于组织; (2)违反了学生学习的特点(事事实践); (3)忽视了教师和教材的作用,致使学生学 不到系统的知识,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1、运动实践性——体育教学过程的内容 一般的教学内容是以知识和能力为中心。体 育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的过程,教学内容是以身体练习(运动动作)和 各种有意义活动(如游戏、协作和竞争)为主的 运动实践活动,是在运动实践活动中认识和发展 的过程。这一内容的特殊性就成为体育教学过程 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特点就决定了体育教学过 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运动实践过程,一个 伴随身体练习的身心发展过程。
3、身心和谐性——体育教学过程的效果 体育教学过程总是与学生的身体活动相伴随, 让学生体验运动的意义。通过感知、模仿、练习 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和展。 • 4、社会交往性——体育教学过程的形式 • 如果说,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主要是师生相 对稳定的团体的静态的交往,那么体育教学过程 中的交往则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个体能动性为主 的动态交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从事各 种身体练习和活动,既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 又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评 价,客观上要求多方面的交往。因此,这一特点 决定了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身体活动过程, 也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和社会活动过程。 • •
• 而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其主要表现为 • (1)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即以学习间接经 验为主; • (2)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即是在教师指导 下进行的; • (3)认识任务具有特殊性,包含教养、教育 和发展三个方面的任务。 • 从实践方面看,也有特殊性: • (1)实践目的的特殊性。一般实践目的是探 索真理、获得物质或精神的科研成果。而体育教 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是使学生丰富感性经验, 更好地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技能,并在反复
•
因果联系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各种行为活动 与效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依存关系,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及其结束之后要不断地分析和研究 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寻求教学中的某些因 素之间存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并用这种联系取 得教学效果优化的目的。 • 发展联系是指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 展过程,而学生在教师影响下所产生的对掌握一 定知识、技能、技巧的需求和满足这种需要的实 际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内部发展所固 有矛盾,是推动教学过程不断前进的动力,因此 体育教学
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人化” 把学生培养为社会生活主体的需要
2、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教学要有效地促进学生 的发展, 就必须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的实验
3、教学是师生双边交往的活动 4、教学是师生分享经验,共同发展的过程
•
3、用综合的观点处理教学中的方法和 形式。 • 体育教学内容的执行和体育教学目标 的实现均建立在优选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 式之上才能完成。而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 的系统,涉及的因素比较多,如教材的难 度、场馆的设施、教师的亲和力、学生的 基础、天气变化、环境的清洁等,而这些 因素都可能成为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和关 键点,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以综合的 观点处理这些问题,优选教学方法,优质 执行方案,优化评价标准,综合思考教学 过程的优化。
保持和相对稳定阶段
下降阶段
时
间
• 3、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
•
六、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尢·克·巴班斯基是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 副院长,是前苏联教育界颇有影响的人物。他在 推动教育学理论发展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 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这一理论,曾经在20 世纪80年代介绍到中国,对中国教育界产生过重 要的影响,对中国教学改革曾有过一定的推动作 用。
• 平、教材的性质、教学组织形式等不同, 学生机能活动能力上升阶段所需要的时间、 最高阶段的高度、稳定的时间,以及身体 承担急剧变化负荷的能力等均有所不同, 因此,学生承爱运动负荷的大小要根据现 实情况,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控制。
• • • • • • • • •
人 体 工 作 能 力 水 平
工作阶段
• • • • • • • •
优点: (1)注意运用心理学于教学; (2)重视系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3)发挥教师在教学的中的领导作用; (4)加强了课堂教学并使上课规范化。 缺点: (1)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2)忽视学生个人经验和能力在教学中的重 要作用: • (3)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把课堂教学变 成千篇一律的僵化格式,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不利于教学的改进。
• 巴班斯基以辩证的系统方法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 法论基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系统。所谓教 学过程最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 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和 教育任务的完成达到可能范围的最大效率。巴班 斯基认为,“最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 是最好的”意思,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他认为衡 量最优化的标准主要有两条:“第一个标准是每 个学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务,于该时期内在教养、 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达到最可能的水平,第二个 标准是学生和教师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指示所 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 •
2、运动负荷性——体育教学过程的条件 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是各种身体 练习,因此教学过程是以运动负荷为刺激和条件 的。这一运动负荷主要以生理负荷为突出表现, 是心理和生理负荷的统一。具体表现在身体各器 官系统积极参与活动,并通过超量恢复的效果, 提高有机体的机能活动能力。所以,学生身体要 承受适宜的生理负荷,并因此而产生身体的疲劳, 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这一点也正是学生在 体育教学中能促进身体发展、增进健康的生物学 依据,即只有使有体适应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的 刺激过程,不断地经过适度的超量负荷锻炼,才 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进健康。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考虑学 生的主体地位,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方法、 形式和手段,以实现学生的身心发展。 控制联系是指教学过程是一个控制和自我 控制的过程。对教学过程控制太严,会压 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 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发挥;对教学过程控 制太松,则会降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 用,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影响学 习效果。把握合适的尺度,寻求教与学控 制之间的优化结合是关键。
叶澜、 郑金洲
• • • •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和特点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 P89页 体育教学过程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 基础上,学生积极、主动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 容,掌握体育保健基本知识与技能,为终身体育 打好基础,全面发展能力、个性的一个认识和实 践的过程。 • 认识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是体育教学过程区别 于非身体操作类课程教学过程的根本特征。学生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促进自身社会化 的实践活动,不仅类同于人类一般的认识活动,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 1、三因素说 2、四因素说 3、五因素说 教材 教学内容
教师
学生
教师
学生
教学条件
(三)教学过程的含义
1、什么是教学过程? p253 教学过程是有教师的教和 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 动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 目的任务的要求和学生身 心发展的特点,有组织、 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主 动地进行认识的过程以及 在认识过程中促进学生身 心发展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实质: 教学 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 特殊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 是由当地、所在学校所有学科教学过程组 成的。用这种整体的观点才能更好地认识 体育教学过程,才能对体育教学的大环境 做一个具体的、整体的判断和分析。在此 基础上才会实现全面优化教学目标、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 式和教学评价等。 • 2、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体育教学过程 • 体育教学过程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其 中主要有因果联系、发展联系和控制联系。
• • • • • • • •
五、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规律 分为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 一般规律: 1、社会制约性规律; 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3、认识事物的规律; 4、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5、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辩证统一的规律;
• • •
特殊规律: 1、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2、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运动 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 •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体 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规律也与此相 适应,运动负荷的安排要与机能变化的三个阶段 相匹配,在人体机能活动最强的时段安排较大的 负荷,在人体机能活动上升和下降阶段要控制运 动负荷,这是一个基本规律。 • 但是,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 特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学生的体育基础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