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仄两读的规律及分类

平仄两读的规律及分类

平仄两读的规律及分类
2015-04-16 杏坛归客摘自新浪博客
平仄两读的规律及分类
这个问题我们最好还是求教王力先生,因为他是语言学大师,说话最有分量。

王力先生认为,古人字音的两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者”。

例如:“看、望、过、忘、听、醒”等字。

令一类是“平声所表示的意义和仄声不同”。

例如:“中、重、雍、从、供、离、吹”等。

第一类好办,什么情况都可用嘛。

第二类中还可划分吗?要划分还是可以的,但只是不完全的划分。

如可以分为,第一小类,动词或形容词或副词时读仄,名词(含方位词、量词等)时读平。

例如“食、衣、污、冠、荷、王、傍、扁、正、间、长”等。

第二小类则刚好相反,动词或形容词或副词时读平,名词(含方位词、量词等)时读仄。

例如“从、中、重、供、吹、骑、思、疏、分、殷、闻、论、观、难、扇、传、调、教、华、相、令、兴、乘、禁、烧”等。

第三小类是,虽同词性,但意义不同,
因而读法不同。

例如“燕”字,“燕子”读仄,“幽燕”、“燕然”读平;“施”字,“施行”读平,“施舍”读仄,等等。

只能死记硬背。

不过,我们若不搞音韵学研究,则不必每一个都读准确了,只要知道它是平或仄就行。

张中行告诉了大家一个背的方法:一是结合唐诗宋词来背,因为无论如何,想写诗的人是不能不背唐诗宋词的,这样可以不另外花时间。

二是古时的入声,今已归平或上、去,只懂普通话的人不会读。

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它们都读成去声,以分辨出平仄来。

在关键字应该自行判断“通”字在诗词中平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