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规则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规则

【近体诗平仄规则】--------------------------------------------------------------------------------〖简介〗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

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规则〗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1、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则依此类推。

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

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何谓上下联?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

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例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

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

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下面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

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

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至此,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基本已经讲完,下面归纳出集中最常见的格式供大家创作时参考。

传统标记平仄的方式很多,根据实践,我采用下面这种平仄标记法来标明每种格式的平仄,这种方法在古籍中最常见,十分简洁易记。

标记方法:应该押韵的位置用“红色”表示。

--------------------------------------------------------------------------------〖五绝〗五绝即五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平平平仄仄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仄仄仄平平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平明寻白羽,平平平仄仄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平平平仄仄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不感高声语,仄仄平平仄恐惊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3、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听鼓(李商隐)城头叠骨声,平平平仄仄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欲问渔阳掺,仄仄平平仄时无祢正平。

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二、四句押韵。

--------------------------------------------------------------------------------〖七绝〗七绝即七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平平仄仄仄平平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仄仄平两岸猿声啼不住,仄仄平平平仄仄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二、四句押韵。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夜读范至能……(陆游)公卿有党排宗泽,平平仄仄平平仄帷幄无人用岳飞。

仄仄平平仄仄平遗老不应知此恨,仄仄平平平仄仄亦逢汗节解沾衣。

平平仄仄仄平平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苏台揽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仄仄平平仄仄平菱歌清唱不胜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只今惟有西江月,平平仄仄平平仄曾照吴王宫里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绝句四首(其三)(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仄仄平平平仄仄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窗含西岭千秋雪,平平仄仄平平仄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五律〗五律即五言律诗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仄仄平平仄无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笛中闻折柳,平平平仄仄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晓战随金鼓,仄仄平平仄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愿将腰下剑,平平平仄仄直为斩楼兰。

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月”字属仄声,末字“雪”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仄仄仄平平将军猎渭城。

平平仄仄平草枯鹰眼疾,平平平仄仄雪尽马蹄轻。

仄仄仄平平忽过新丰市,仄仄平平仄还归细柳营。

平平仄仄平回看射雕处,平平平仄仄千里暮云平。

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劲”字属仄声,末字“鸣”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平平平仄仄天气晚来秋。

仄仄仄平平明月松间照,仄仄平平仄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竹喧归浣女,平平平仄仄莲动下鱼舟。

仄仄仄平平随意春芳歇,仄仄平平仄王孙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山”字属平声,末字“后”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晚晴(李商隐)深居俯夹城,平平仄仄平春去夏犹清。

仄仄仄平平天意怜幽草,仄仄平平仄人间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并添高阁迥,平平平仄仄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越鸟巢干后,仄仄平平仄归飞体更轻。

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居”字属平声,末字“城”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七律〗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也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仄仄平平平仄仄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仄平平却看妻子愁何在,平平仄仄平平仄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仄仄平白日放歌须纵酒,仄仄平平平仄仄青山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仄平平即从巴峡传巫峡,平平仄仄平平仄便下襄阳向洛阳。

仄仄平平仄仄平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外”字属仄声,末字“北”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仄仄平平仄仄平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平仄仄仄平平映阶碧草自春色,平平仄仄平平仄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仄平平仄仄平三顾频烦天下计,仄仄平平平仄仄两朝开济老臣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出师未捷身先死,平平仄仄平平仄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相”字属仄声,末字“寻”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酬乐天扬州……(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平平仄仄平平仄二十三年弃置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