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二湘教版必修2

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二湘教版必修2

课时作业1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二)
一、选择题
如图为不同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示意图。

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可能是( )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水平高
C.市场适应性强 D.水利工程量大
2.据图判断,乙、丙两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为( )
A.气候温和湿润 B.土壤肥沃
C.机械化水平高 D.接近消费市场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地区产品种类以作物为主,商品率低且劳动力投入多,最可能是季风水田农业。

四个选项中,只有水利工程量大是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是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市场适应性强是混合农业的典型特点。

第2题,据图可知,乙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丙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或乳畜业,机械化水平都较高;商品谷物农业不一定接近消费市场;土壤肥沃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答案:1.D 2.C
新西兰是著名的乳畜业国家,其乳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下面的A图为新西兰某地牧草成长量与乳牛草料需求量关系图,B图为该地气候资料图。

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A图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乳牛大量繁殖 B.降水偏少
C.鲜草供应偏多 D.气温偏低
4.一般而言乳畜业最主要的产品是牛奶,以供应市场,但该地最主要的外销产品却是不易变质的其他乳制品,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因素最可能是 ( )
A.地形的种类 B.雨量的多少
C.市场的距离 D.奶牛的数量
解析:第3题,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牧草成长量不能满足乳牛草料需求量,主要原因是牧草成长慢,看B图就会发现,7、8、9月该地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多、光照不足,所以牧草成长慢,草料不足。

故选D。

第4题,新西兰人口较少,对乳制品的需求量有限,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这就需要远距离运输,为了使产品适合长途运输,就得生产不易变质的乳制品,所以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因素最可能是市场的距离。

所以C选项正确。

答案:3.D 4.C
如图为2015年欧盟从境外国家输入某种作物的百分比图。

读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作物最可能是 ( )
A.水稻 B.甘蔗
C.玉米 D.棉花
6.该作物在我国的下列省级行政区中,种植面积较大的是( )
A.吉林 B.新疆
C.湖南 D.广东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看出乌克兰占比最大,乌克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年均温较低,该作物是水稻或甘蔗的可能性不大,故A、B错;从图中可看出巴西占比较大,巴西不适宜种植棉花,排除D;乌克兰、巴西、美国玉米种植面积都较大,故该作物最可能是玉米,C正确。

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作物最有可能是玉米,选项所列我国省级行政区中,吉林玉米种植面积较大,A正确。

答案:5.C 6.A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们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

基塘农业是在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之对应的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

如图为桑基鱼塘示意图。

读完,据此完成7~8题。

7.桑基鱼塘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混合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热带种植园农业
8.基塘农业用地类型的转变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温度降低 B.降水变率减小
C.近地面风速不变 D.气温变率增大
解析:第7题,桑基鱼塘农业是种植业和渔业等的混合,因此是混合农业。

第8题,基塘农业用地类型的转变会减小水域面积,造成白天大气温度比之前增高,夜晚大气温度比之前降低,气温变率增大,降水变率也会增大。

基塘农业用地类型的变化会相应地改变地表形态与性质,从而造成近地面风速变化。

答案:7.A 8.D
读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M地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是 ( )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经济发达
③地广人稀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M地为保证牧牛业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培育良种牛②禁止放牧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9题,M地位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有利的区位因素是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距海港近。

故C项正确。

第10题,M地为发展畜牧业采取的措施有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等。

答案:9.C 10.C
读某年四个国家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据此完成11~12题。

11.大规模生产谷物的国家最可能是( )
A.甲、丙 B.甲、乙
C.乙、丁 D.丙、丁
12.丁国粮食作物的生产特点是( )
A.单位面积产量小 B.人均产量大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解析:第11题,“大规模生产谷物”说明以种植业为主、生产规模大、地广人稀,表中人均产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均较大的是甲、乙。

第12题,由表中数据可看出,丁国粮食作物生产的显著特征是肥料使用量大,单位面积产量高,人均产量和人均耕地面积较小,说明丁国人多地少,农业集约化程度高,D项正确。

答案:11.B 12.D
二、非选择题
13.读澳大利亚农业类型分布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1)澳大利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A地区农业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地区农业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分布图分析,A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各是什么?B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4)为什么澳大利亚中西部几乎不能发展农业?
解析:(1)A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B农业地域类型位于澳大利亚国土的内陆地区,结合两地的地形、气候状况即可得出A为混合农业,B为大牧场放牧业。

(2)混合农业的特点: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较好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A地地势平坦,大部分属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由于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西侧(雨影区),降水稀少,水源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B地地势平坦且地广人稀,草原广布,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分明,夏季利于牧草的生长,加上这里地下水丰富,可以作为牲畜的饮用水,故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优越。

(4)澳大利亚中西部是极端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几乎没有农业的分布。

答案:(1)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2)小麦和牧羊集于一体,农场自身形成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农民便于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地广人稀,产品商品率高
(3)A地区的有利条件是地势平坦,热量充足;不利条件是降水较少。

B地区的有利条件是地势平坦,草原广布,地下水丰富。

(4)气候干旱,为热带沙漠气候,且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14.如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各地农业集约度示意图,集约度指数越高,表示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越高。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集约度在150以上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

该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的气候类型对应如图中的________。

(2)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试简要分析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因。

(3)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乳畜业的发展,请你谈谈如何借鉴西欧的经验。

(4)试从草场、分布、市场三个方面列表对比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区别。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集约度较高的区域为乳畜业分布区,该区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图中的②。

第(2)题,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3)题,主要从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市场适应能力等方面分析。

第(4)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乳畜业②
(2)市场和饲料供应。

该地温凉潮湿的气候不利于粮食作物的成熟,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英国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饮食结构中乳畜产品占重要地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因而乳畜业发达。

(3)增加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奶牛;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现代化水平。

(4)见下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