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例讨论胰腺癌14

病例讨论胰腺癌14

• 靶病灶:肝脏转移灶d1=1.7cm,d2=1.5cm • 非靶病灶:右侧肾前筋膜结节样软组织影 • 基线SOD:3.2cm
胰腺癌分期
胰腺癌诊治指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年 9月 第 27卷 第 9期
诊断
• 胰腺癌IV期T4NxM1
肝转移 胰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 胆囊空肠吻合术后
常用一线化疗方案
度。
病情介绍(于我科治疗前)
• 患者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中日联谊医院,2012年12月30日胰腺穿刺
活检,穿刺部位胰腺钩突部,病理示可见腺癌细胞。
• 2013年1月10日于中日联谊医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脏表面多个
转移灶,诊断:胰腺癌伴肝多发转移。遂行胆囊空肠吻合术、胰头 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肝转移灶切除术。
疗效评价
【白蛋白紫杉醇+替吉奥】2疗程后复查 2013年11月30日
• • • • •
靶病灶:肝脏转移灶:d1=4.0cm,d2=2.0cm
非靶病灶:未见明显变化 SOD4=6.0cm;与SOD3(2013年10月13日)比较:减小(6.2-6.0)÷6.2=3.22% 自觉症状好转,腹部疼痛消失,NRS评分0分,已经停用止疼药 评价为SD,由于肿瘤标志物明显下降,CT增强范围有所缩小,考虑治疗有效 ,继续原方案化疗。 一疗程返院复查。
• 肿瘤标志物
疗效评价
2013年10月13日
• 靶病灶:肝脏转移灶:d1=4.0cm,d2=2.2cm • 非靶病灶:右侧肾前筋膜结节样增厚未见明显改变,胰体尾部淋巴
结增多增大,出现新发病灶
• SOD3=6.2cm;
• 与SOD2(2013年8月20日)比较:增大(6.2-2.7)÷2.7=129.63%
Nab-P+GEM组中位总生存期为8.5个月,GEM组为6.7个月 Nab-P+GEM组无进展生存期为5.5个月,GEM组为3.7个月
二线治疗选择
• 探索性给予【白蛋白紫杉醇+替吉奥】方案化疗,过程顺利,未出现
明显血液学毒性,但神经毒性仍较重
• 具体化疗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替吉奥】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260mg/m2,d1、d8 30分钟静点;
肿瘤细胞
白蛋白紫杉醇 Vs 脂质体紫杉醇V紫杉醇
白蛋白紫杉醇 肿瘤组织分布 有肿瘤组织选择性,独特 的转运机制,肿瘤组织浓 度提高33% 260mg/m2 高 无需 无需 30分 脂质体紫杉醇 无肿瘤组织选择性,被动 浓集于肝、脾等网状内皮 系统,长期使用对网状内 皮系统有损害 135~175mg/m2 低 必需 必需 >4小时 紫杉醇 被动
约0.5-1.6cm,增强扫描边缘强化。胰头占位性病变粒子置入术后改变,病 变与邻近肠系膜上动静脉分界不清,继发胰体尾部胰管扩张,伴周围多发小 淋巴结显示,大小约0.6cm,右侧肾前筋膜结节样增厚,较前片( 2013.6.16)略增大。
• 肿瘤标志物
疗效评价
2013年8月20日
• 靶病灶:肝脏转移灶:d1=1.6cm,d2=1.1cm
• 家族史:母亲患“胰腺癌”去世,兄因“甲状腺癌”手术。
• 查体:腹部可见术痕,余无异常。
• 卡氏评分90分,ECOG评分1分
术后首次治疗
• 辅助检查:(2013年3月13日)
肿瘤标志物:CA-199 14.47U/ml,CEA 41.44ng/ml,CA7-24 37.89U/ml
肺部CT未见明显异常
使用不方便
需要常规支持治疗 溶剂可使增塑剂滤出
延长输液时间 需要特殊的输液管道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Nanoparticle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 Nab-Paclitaxel利用独特的纳米技术使
疏水性紫杉醇与白蛋白结合,无需 使用有毒溶剂
2D概念图
• 利用了白蛋白天然的独特转运机制
替吉奥
80mg/m2 ,d1~d14 餐后30分口服,间歇7天;
疗效评价
【白蛋白紫杉醇+替吉奥】2疗程后复查 2013年11月30日 • 全腹平扫+三期增强CT:肝内可见多个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大 小约0.5-4.0cm,增强扫描边缘强化范围较前片(2013.10.16)有所缩小 。胰头占位性病变粒子置入术后改变,病变与邻近肠系膜上动静脉分界 不清,继发胰体尾部胰管扩张,伴周围多发小淋巴结显示,大小约 1.0~1.4cm,右侧肾前筋膜结节样增厚,较前未见明显变化。 • 肿瘤标志物:
其他方案:吉西他滨+卡培他滨(Grade B);吉西他滨+顺铂(Grade B); 吉西他滨+多西他赛+卡培他滨(GTX方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等
GEST研究:吉西他滨对比S-1
S-1总生存非劣效于GEM; GEM+S-1无进展生存期优于单药GEM
治疗过程(一线治疗)
• 治疗方案:
【吉西他滨+替吉奥】+特罗凯,联合细胞生物治疗
(gp60-窖蛋白-SPARC),使紫杉醇更多 分布于肿瘤组织,达到更高的肿瘤 细胞内浓度
nab-paclitaxel 独特的作用机制:主动转运与靶向肿瘤的过程
白蛋白 平均大小 130 nm
与gp60受体结合
进入血液 循环 紫杉醇
浓度低于阈值时,分散溶解为独立 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复合体
白蛋白-紫杉 醇复合物
聚乙烯蓖麻油® ,用于溶解紫杉醇;
对照组血浆 血浆+溶剂型紫杉醇
助 溶 剂 的 影 响
降低化疗疗效
溶剂胶束包裹了紫杉醇
改变生物利用度 可能与缺乏剂量依赖性抗肿 瘤活性有关 影响合并用药的疗效
增加毒性反应
超敏反应 增加骨髓抑制 神经轴突变性和脱髓鞘反应
激素预处理 生长因子支持 延长神经病变的持续时间 体液潴留
• (4)吉西他滨+厄洛替尼 ,第1,8,15,22,29,36和43日静脉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休
• 结合患者肿瘤标志物,综合评价为PD
5【GEM+S-1+erlotnib】
PR
2【S-1+erlotnib】 PD 2【GEM+S-1+erlotnib】 PD
白蛋白紫杉醇2013年9月6日FDA在美国批准转移 性胰腺癌适应症
周方案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对比吉西他滨单药治 疗转移性胰腺癌的随机III期研究(MPACT)
维持治疗2疗程后疗效评价
(2013年10月14日)
• 全腹平扫+三期增强CT:肝内可见多个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缘
模糊,大小约0.5-4.0cm,增强扫描边缘强化。胰头占位性病变 粒子置入术后改变,病变与邻近肠系膜上动静脉分界不清,继发 胰体尾部胰管扩张,伴周围多发小淋巴结显示,大小约1.0~1.6cm ,右侧肾前筋膜结节样增厚,对比前片无明显变化。
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3.9
• • • • • •
单药【吉西他滨】(GEM),(Grade A) 单药【替吉奥】(S-1), (Grade A); 【吉西他滨+替吉奥】, (Grade A); 【吉西他滨+厄洛替尼】 , (Grade A); 【FOLFIRINOX】(奥沙利铂+伊立替康+5-Fu)(Grade A);
病例讨论
胃肠道肿瘤组
病情介绍(于我科治疗前)
徐某某,男43岁。
2012年12月17日患者因饮酒后上腹部持续性钝痛,偶有腰背部放
射痛,就诊于我院肝胆内科,行胰腺多排CT二期增强:胰头密度略欠 均匀,局部见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大小约1.5cm,增强扫描 强化呈稍减低影,病变与邻近肠系膜上动静脉分不清,局部胰管未见 扩张。胰头区脂肪间隙略模糊。肝脏密度减低,略低于同层面脾脏密
• 非靶病灶:右侧肾前筋膜结节样软组织略增大 • SOD2=2.7cm; 与SOD1(2013年6月16日)比较:增大(2.7-2.2)÷2.2=22.72% • 结合患者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症状明显(腹胀、腹痛)
• 综合评价为PD
对体能状况良好者,二线治疗化疗方案
• (1)首选参加临床试验 • (2)如之前接受过基于吉西他滨的治
• 目前已应用【白蛋白紫杉醇+替吉奥】共5疗程,患者目前一般状态良好,待下
肿瘤标志物明显下降
紫杉醇(Paclitaxel)
• 紫杉醇是新型抗微管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
蛋白稳定,抑制纺锤体和纺锤丝,抑制了细胞分裂和增殖,从而发挥 抗肿瘤 作用。
• 紫杉醇难溶于水,因此需要特殊的溶剂(有毒):
• 开始治疗时间:2013年3月14日
• 疗程:2疗程(从2013年7月16日~8月20日)
疗效评价
• 2013年8月20日,维持治疗近2个月,患者自述饱胀感明显 ,伴有上腹胀痛
再次入院。NRS评分4分,给予曲马多缓释片100mg日2次口服。
• 全腹平扫+三期增强CT:肝内可见多个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大小
• 术后病理:肝组织内见腺癌。免疫组化:CK7(+)CK20(局灶+)
Villin(+)CK19(+)Hepatocyte(-)GPC-3(-)AFP(-)Ki67( 30%+)。
病情介绍(首次入我科)
• 术后2个月余,为进一步治疗于2013年3月12日入我科。
• 既往:糖尿病病史10余年。饮酒30年,每日2两,否认吸烟史。
剂量 疗效 预处理 特殊输液装置 输注时间
135~175mg/m2 低
必需
必需 >4小时
• (1)吉西他滨,吉西他滨1000mg/m2,每周1次,连续给药7周,休息1周,之后连续3周,休息
1周,每4周重复(Grade A);
• (2)替吉奥胶囊(S-1),每周期第1日至28日,口服S-1 80-120mg/d,BID,每6周重复(Grade A); • (3)吉西他滨+S-1,每周期第1日和8日,静脉注射1000mg/m2吉西他滨,第1日至14日,口服S1 60-100mg/d,BID,每3周重复(Grade 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