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学习点:
信息分析:旨在通过已知信息揭示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
信息预测:1、对事物的未来状态进行科学的预计和推测;
2、对已发生或存在的事物的未知状态进行估计和推断。
信息分析与预测关系:
信息分析与信息预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方面,信息分析是信息预测的基础,没有信息分析,信息预测只能建立在零散无序甚至参杂有主管成分在内的无直接使用价值的信息的接触,这是无法科学地进行信息预测的;另一方面,信息预测是信息分析的拓展和延伸。
没有信息预测,信息分析只能停留在揭示事物运动规律这一粗浅层次上,而不能达到利用规律的目的。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四项基本功能:
1、整理功能: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使之由无序变为有序;
2、评价功能:对信息价值进行评定,以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辨新、权重、评价、荐优的目的;
3、预测功能:通过对已知信息内容的分析获取未知或未来信息;
4、反馈功能——根据实际效果对评价和预测结论进行审议、修改和补充。
信息分析与预测特点:
1、针对性:针对性是信息分析与预测的重要特点,是其能否发挥作用是否具有生命力的体现。
2、系统性:除表现出信息大量相关信息的系统性外,还表现出如方法手段的系统性、所应用可学科知识的系统、所需要研究因素的系统性等。
3、科学性:信息分析与预测的过程中通常会自觉地以辩证唯物注意认识论为指导,并在大量搜集原始信息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慎密的科学方法进行。
4、近似性:预测结果会与实际结果有一定的偏差,所以预测只是实际情况的近似值。
5、局限性:信息分析与预测会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有时并不深刻、全面,其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大概了解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部分:信息分析与预测程序
学习点:
选题:指信息分析与预测课题的选择,即明确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对象、目标和方向。
(是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的起点)
选题的原则:政策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可能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课题的来源:其来源及其广泛。
按所属领域分:有来自科研、生产第一线的微观课题、来自宏观决策中的宏观课题。
按所述内容划分:有经济、科技、市场及以其他社会问题为内容的课题。
按提出者的角度分: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信息用户委托的课题、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自己提出的课题。
信息源:人们在科学决策、R&D、市场开拓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藉以获取信息的来源。
主要包括文献信息和非文献信息两大类。
文献信息源
根据载体的不同,文献信息源通常分为下面四种类型:印刷型(油印、铅印、胶印、木版印
微缩型(缩微胶片、胶卷、卡片,主要以感光材料为载体);
机读型(磁性材料或感光材料为载体);
声像型(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拷贝、幻灯片)。
根据发售途径和获取的难易度分:
白色文献: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专利资料手册、标准文献图书、政府出版物、组织机构指南;
黑色文献:保密性高的;
灰色文献研究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记录、企业内部出版物经济函件商务通信。
非正式出版物(产品资料产品说明书、会议文献、学位论文、其他)。
非文献信息源:以非记录形式存在的信息。
(主要是指实物信息和口头信息)
口头信息源的优缺点
优点:内容新颖、传递信息快。
含有文献信息源所没有的信息。
缺点:信息容易失真。
信息搜集困难。
信息保管困难。
信息传播范围小。
信息收集的原则
全面性、系统性、针对性、新颖性、可靠性、科学性、计划性。
获取文献信息的方法
系统检索法(顺查法、倒查法)、追溯法检索法、浏览法检索法。
社会调查的方式
1、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深入现场参观考察或参加局内活动而进行的
社会调查方法。
2、访问调查:访问调查是通过向受访者询问以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
3、样品调查:样品调查是搜集实物信息常用的方法。
是获取实物信息的最主要的方法。
4、问卷调查:社会调查的主要方法。
综合性研究报告: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对某一课题的大量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浓缩加工后所形成的一种产品。
在信息分析与预测实践中,综述性研究报告一般包括综述、学科总结、专题总结、年度总结、年度进展等。
其特点:叙述性、综合性、浓缩性、具体性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产品:信息分析与预测机构准备交付用户的最终产品,是在信息分析与预测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用信息的具体而实在的组合体。
根据产品的内容及其制作特点,将信息与预测产品划分为消息类产品、数据类产品和研究报告类产品。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完美结合的半定量方法,它根据人类的辩证思维过程,先将一个复杂的研究对象划分为递阶层次结构,同一层的各元素具有大致相等的地位,不同层次元素间具有某种联系。
引文分析法:是运用数学、统计学和逻辑学的方法对论文、专著等各种文献的相互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
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
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或称专家评估法,是以专家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依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由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对问题作出判断、评估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德尔斐(Delphi)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程序: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评定:
理论意义:实质上就是对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进行衡量和判定的过程。
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
有利于寻找和及时发现信息分析与预测各个环节存在的疏漏、缺陷和问题,改进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产品评价,可以使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的辛勤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有利于稳定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人才队伍,调动和激发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合理地进行产品的市场定价,以便将产品准确、及时地推向目标市场;
有利于信息分析与预测机构的日常管理。
可以使产品本身潜在的使用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揭示,这一方面起到了向社会宣传产品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便于社会对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进行监督。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特点
客观性、综合性、隐蔽性。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评价的通用指标
针对性、准确性、新颖性、创造性、时间性、加工度、效益性、其他。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是凭借专家、个人判断、定性描述产品的一种主观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通过选择、推荐,由评委寄出评语的方式进行。
评价等级一般分一、二、三(或甲、乙、丙)级。
优点是简便易行,无繁琐的计算和公式推导。
缺点是人为性大,容易受到各种主观因素(如情感、态度等)的干扰,精确性不高。
定量评价方法是借助于量化指标,运用模型、曲线、公式等手段定量评价产品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克服了定性评价方法易受各种主观因素干扰、精确性不高的弊端,但具体操作通常比较复杂,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有计算机的帮助也难以奏效,因而极少单独使用。
实际中常用的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即半定量评价方法。
该方法在定性评价中引入数学手段,使定性问题得以进行量化处理。
在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评价中,典型的半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等。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类型:消息类产品(快报和动态)、数据类产品、研究报告类产品(综述性、述评性、预测性、评估性、背景性)即时评价:产品交付用户使用或以某种方式面世后。
随即或稍后进行的一种评价。
最终评价:对产品消费后的最终效果进行的一种长远评价。
半定量评价方法:在定性评价中引入数学手段,使定性问题得以进行量化处理。
典型的半定量方法: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
三信息分析与预测方法分析类型:因果(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表象和本质、相关、典型求同法:如果在不同的场合观察到相同现象,这些不同场合各有若干原因。
但其中只有一个原因相同,则可初步确定这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产生该现象的共同原因。
求异法:如果所观察的现象在一种场合出现,在第二种场合不出现,而这两种场合只有一个原因不同,而这个原因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是存在的,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是不存在的,则可初步确定这个歌不同原因就是引发该现象的原因。
共变法:如果在所观察的现象发生变化的各种场合里,其他原因都没有变化,只有一个原因发生了变化,则可初步确定该发生变化了的原因是使所观察的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
剩余法:如果已知某一先行现象是某一部分的原因,并且又知现行现象中的某一部分是后续现象某一部分的原因,则可初步确定先行现象中的其余部分是后续现象中的其余部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