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尖放血疗法PPT课件
.
耳尖放血的临床运用
5、口腔溃疡:把耳尖穴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点 刺出血,挤出5-8滴血后,用干棉球压迫止血即可,每 日1次,治疗3-5天能结痂而愈。(如果溃疡多时可在 太阳穴放血是最好的)。
.
耳尖放血的临床运用
6、角膜炎:角膜炎分溃疡性角膜炎,非溃疡性角膜两 类。由内因,外因不同因素造成。因角膜外伤,细菌 及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的炎症。患眼有异物感,刺痛甚 至烧灼感。球结膜表面混合性充血,伴有怕光、流泪、 视力障碍和分泌物增加等症状。 治疗耳尖点刺放血,充血重的结合太阳穴刺血尤佳。
.
操作流程
.
操作流程
.
耳尖放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1、医生手指和病人治疗部位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2、病人治疗时取仰靠坐位,防止发生晕针; 3、挤压时不能局限于耳尖局部,应从较远的范围向 耳尖进行轻微的挤按,尽可能减轻或消除疼痛等不良 反应的发生。
.
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小血肿: 在运用耳尖放血疗法过程中,发现当病人耳廓小而
.
耳尖放血的临床运用
7、痤疮俗称“青春痘”: 又叫“面疱”“粉 刺””“暗疮”等,中医称“肺风粉刺”。是由于毛 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 病。也是美容皮肤科的最常见的病种之一。通常好发 于面部、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临床以白头粉 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 要表现。这种疾病青春期多见。治疗双耳尖取穴、大 椎、肺俞刺血。
.
之所以用耳尖放血是由于耳尖疼痛感较小,而且血 管分布稀少,没有重要器官,所以最为广泛放血疗法 是耳尖放血。耳尖放血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多负担,所以 可以安心治疗。 副作用:
1、对患者本身的不良影响, 如出血过多、晕针等; 2、对施术者或其他病人的影响, 如交叉感染等。
.
放血疗法的适应症
用于治疗血瘀不散所致的疼痛,邪热火盛所致的高热 抽搐,肝阳上亢所致头昏目眩或肺与大肠实热所致的目 赤痛等诸症。
.
耳尖放血的临床运用
3、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痄腮:是春季常见,也是儿 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亦可见于成人。 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 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 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治疗将耳尖穴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在耳尖穴上 点刺出血,挤出8-10滴血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 即可,每日1次,3-6次腮腺肿胀可以消退(可结合关 冲、少泽)。
.
耳尖放血的临床运用
2、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中医称之为火眼:为 眼科常 见的传染病,接触传染,发病急,多见于春秋季节,流行于 学校等集体场所。它以明显的结膜充血,黏液脓性分泌物增 多为主要特点,治疗取单侧病侧,双侧患病取双侧。 局部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耳 尖穴,左手揉按,使局部充血,右手持针速刺,用酒精棉球 擦其针孔,左手反复挤压,如此数次,出血量达3-5滴即可, 一般1-3次可治愈。(可结合太阳穴)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 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 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适用于实证、热证、血瘀、疼痛等。如中风、昏迷、 急惊风、高热、头痛、目赤肿痛、急性腰扭伤、麦粒 肿、疥疮、乳腺炎、丹毒、指麻木等。
.
放血疗法的禁忌症
1、凡血液功能异常特别是出凝血功能异常者, 一般禁用刺血 疗法, 2、传染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梅毒等, 也应禁用。 3、体质虚弱者、孕妇、产后等均不宜使用。 4、一定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5、点刺时要手法宜轻、稳、准、快,不可用力过猛,防止刺 入过深,创伤过大,出血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多,切勿伤及动脉。每次出 血量以数滴至3-5ml为宜。
《针灸大成》云:“在耳尖上,卷耳 取之,尖上是穴。”即:患者正坐或侧 伏,折耳向前,于耳廓上端取穴;或之: 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面的顶端 处。
.
耳尖放血疗法的作用
耳尖穴是经外奇穴,位于耳廓的最高点,独居阳位, 外来之邪,多犯阳经阳位。故在耳尖穴刺血可促进血液 循环,改善组织供血供氧,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 疫力,具有抗炎症、抗过敏、抗风湿、退烧、镇静、止 痛、降压、清脑、明目等作用及调节脏腑机能、传递生 物信息、增强免疫力和促进细胞代谢的功能。
耳尖放血疗法
急诊科 钟雨洁 2019年2月18日
.
放血疗法的概念
刺血疗法又称刺络放血疗法, 是用三棱针、梅花针、 毫针或其他工具刺破人体某些俞穴、病灶处、病理反 应点或浅表小静脉, 放出少量血液而治疗疾病的方法, 是针灸的传统方法之一。
.
耳尖放血疗法的概念
耳尖穴又名耳涌,位于耳廓向前对 折的上部尖端处,即耳轮6、7区交界处, 其下分布有耳颞神经及耳后动脉,是针 灸临床常用的经外奇穴之一。
.
耳尖放血的临床运用
4、麦粒肿俗称“针眼”: 是一种普通的眼病,人人可以罹 患,多发于青年人。此病顽固,而且容易复发,严重时可遗 留眼脸疤痕。以局部红肿、疼痛,出现硬结及黄色脓点为主 要临床表现。 治疗将患眼同侧耳尖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在耳 尖穴放血3-7滴,每日1次,一般2-5次即可。(也可在背部17胸椎旁开3寸范围内寻找异常反应点,如压能点、粟粒状突 起、丘疹等。如无反应点或不明显可选心俞、神堂等穴)
.
耳尖放血疗法的操作流程
具体操作: 患者取舒适体位,医者用75%医用酒精消毒双手十指及患
者耳尖穴处,并将耳尖穴处揉搓至局部发红、发热,将耳轮 自然向耳屏对折用一次性采血针或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或小号 三棱针在耳尖穴直刺约2毫米深(以不穿透软骨膜为度), 接着医者采取双手拇、食指一捏一放,同时用95%的酒精搽 拭点刺处(便于血液的顺利外泄)以见血色由黑紫变为淡红 为度,按压止血并碘伏消毒。步骤如下:
薄、血液循环不佳、出血量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达到 一定的放血量,对耳尖部位进行挤压,有时会导致放 血部位小血肿的发生。
当发现放血部位有小血肿时,应立即用消毒干棉球 按压血肿部位1分钟,以防止血肿变大。一般血肿会 在两天以后消失。
.
耳尖放血的临床运用
1、 高热:这是耳尖点刺放血最常用最有效的适应症, 适用于感冒、肺炎、扁桃体炎所引发的高热,尤其是 在以上疾病经过几天后仍持续高热的情况下,用耳尖 放血常可迅速退热,有时针刺一二次放血即可。(可 结合十宣、大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