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公开课精品课件
高中历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公开课精品课件
—— ——卜宪群《中国通史》
问题一:谁来协助皇帝治理国家? 问题二:六部等机构并列所带来的支离破碎的中央权力,由
谁来进行协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理解废相后中央行政的新需求
内阁的诞生
太祖在废中书省6个月后,设置“四辅官”(从一品高官),两 年后废除;洪武十五年设立殿阁大学士,从翰林院中选择儒臣为殿阁 大学士,以备顾问。
材料三:勤政的皇帝可以绕开内阁的票拟直接批答.......皇帝可以将奏疏留在宫中,不发给内阁票拟, 也可以将自己已经票拟的奏疏留在宫中不往下发称“留中”。万历帝时就常将大臣的奏疏留中不发,以至 于内阁无事可做。首辅叶向高终日阁内闲坐,感叹道:“安得票一疏,全我体乎!”
——卜宪群《中国通史》
强化了君主专制
设计意图:理解内阁的性质、作用,突破教学重点,提 升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能力。
批红——专权祸国的王振 土木堡之变——任性祸国的王振
《女医明妃传》英宗被俘剧照
设计意图:从土木堡之变看明蒙的关系,并落实时空观 念
明蒙关系的演变
成祖朱棣将都城从经济重心的南京,迁到国防 前线的北京,又五次亲征瓦刺鞑靼。
英宗时期:瓦剌实力增强,击败明军,俘虏英宗, 进犯北京。明开始在北边修筑边墙。
4、教学重难点分析
四
重点
理解废丞相、设内阁、宦 官专政是君主专制强化的 表现;
从明代海疆和内陆边疆治 理措施中了解明代的民族 关系和对外政策
难 点 从内阁制度的演变发
展中理解君主专制制度
的不断强化;
第13课一个特殊的群体与一个王朝的兴衰
课程导入
特殊群体是谁人?
皇帝? who???
没错,正 是咱家
——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卷四》
政治体制结构图为:皇帝——中书省——六部
废丞相后
新的政治体制结构 皇帝——六部
材料一: 有人统计,从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 一日,八天中,内外诸司的奏疏共有一千六百六十道,涉及的事情 达三千三百九十ー件。平均计算,朱元璋每天要阅读二百零七份奏 章,处理四百二十三桩政事。
说明
3、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文献、地图、遗迹、印章、碑文等多种史料了解明朝经略边疆的基本 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感受明朝边疆治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 意义,理解开放友好的对外关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解释),认识 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和平交往、共同繁荣的理念,坚定对外开放和建立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家国情怀)
——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卷四》
设计意图:理解内阁地位的不断提高,阁员权力的不断 思 扩考大:不①仅内阁利在于形协成助与成皇熟帝过处程中理地政位务发,生了同怎时样也的变协化调?了中央各 ② 机内构阁的的关设置系产,生由了此什么催作生用了?③新中的央政政治治结结构构发皇生了帝什—么—变化内?阁— —六部
内阁等同于中书省乎?
难点知识
材料一:官员们在成为内阁大学士后,总是谦逊地说,自己是被命“文渊阁办事”。明朝后期的内阁首辅 徐阶说:“阁臣之职,只是票拟”
材料二:内阁大学士想要行使某些举措或者核弹某位官员,并不能直接上奏,而是需要嘱咐六部、都察院 或各省官员通过奏疏的形式发起建议,再通过票拟实现自己的意志。
1571(穆宗时期):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义,史称“隆庆议 和”,结束了明王朝和蒙古人之间几十年的战火。双方不但 恢复了朝贡贸易的关系,同时在长城沿线开设“互市”。
思考:明蒙关系改善的意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树立正确的家国观。
材料一:
材料二:洪惟我二朝统一以来,天下太平五十年矣。惟东北奴儿干,其民曰吉列迷及 诸种野人杂居焉…永乐九年者,特遗内官亦失哈等,率官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 复至其国,开设奴儿干都司。依土立兴卫所,收集旧部人民,使之自相统属。
有
2、教学目标之基本与发展要求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
基本要 求
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确立的背景及其演变过程;知道郑和下西洋、平定倭寇 和西方列强在中国殖民侵略的基本史实;了解明朝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及 其意义;知道明清更迭的基本史实。
发展要 求
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异同点,认识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 和平交往、共同繁荣的理念,坚定对外开放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 。
提问:阅读书本思考官至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王振为何能为非作歹,总 揽朝政?
设计意图:了解明代宦官机构的职权和司礼监的“批红”
重点知识 请思考:中央行政管理体制之变
废丞相前
皇帝
中书省
大都督 府
御史 台
吏部 户部 礼部 刑部 兵部 工部
中书省总理文治,上承皇帝旨意,为皇帝撰写相关军、民两政的诏 令书,是明朝国家的行政“首脑
内阁大臣?
提问: 你所知道的明朝宦官? 对宦官的第一印象? 他们与明朝的兴衰有什么联系?
(一)第一个专权的宦官——王振
本是一介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后来又做了教官,中了 举人。王振认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对他而言太难了些,于 是便自阉入宫。
朱祁镇即位时年方九岁,还是一个只知道玩乐的顽童,太监王 振带着他游玩,他对这个鬼点子层出不穷的大玩伴十分敬佩,尊 称为“王先生”。王振利用朱祁镇的信任假传圣旨,总揽朝政, 没有人能控制他,他官至司礼监掌印太监。
清 朝 统 一
从 明 朝 建 立
到
具体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知识点 明朝的建立 废丞相、设内阁
宦官专权 巩固统一与经略边疆
明清帝国的兴替
初中八年级 有
有(仅提及)
无 有(郑和下西洋、抗倭斗争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及
郑成功收复台湾) 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一 有 有(内阁形成发展,阁员的批 红) 有 有(与前同; 明蒙关系、西 藏、东北的治理)
朱棣即位不到一个月,命解缙、杨荣、杨士奇等7人入翰林院, “直文渊阁,渊参预机务”,文渊阁位于午门内,地处内廷,故称内 阁。
——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卷四》
内阁之演变
材料一:永乐年间(1403-1424),内阁还只是一个特命入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尚未形 成为一个辅佐皇帝的机构。 材料二:洪熙时(1425),明仁宗让入内阁者身任部院寺要职,又兼殿阁大学士 材料三:宣德年间(1426-1435),明宣宗为了有效地控制六部,更是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与此同时, 内阁与都察院、大理寺等监察、司法机构的关系也形成了上下隶属的关系;在此期间内阁拥有了票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