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有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有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有答案),很棒哦~~今天最新增加了北语历年真题2000-2009,还有语言学、文字学专业复试完整版(04-07年),还有北大的真题,也可以作为练习和参考。

但是我要声明:里面的北语真题很全,但是电子版的资料是我在网上四处找到的,不是北语的资料,不能代替北语的笔记,只作为参考。

我这里有夏大的语概的练习题,宝贵之处是他有答案,而且题目出的也不错。

可以作为复习的参考资料(但是不否认里面有一小部分题目和北语的笔记有点点出入,大家遇到这样的地方还要以北语笔记为准),有些题目的设置和答案做的是很不错的,特别是思考题部分和北语的试题比较接近。

这里先把第一、二章的内容给大家。

第1-2章:思考题部分1、汉人说的就是汉语,英国人说的就是英语,对吗?为什么?注意!!!不正确。

语言不是说话,不管中国人还是英国人,他们说出来的话属于言语的一部分内容,是具体的、个别的言语活动;而他们在说话时所遵循的确定的规则才是语言。

人们所说的话是使用语言的产物,即运用语言才产生的言语活动。

因此,我们不能把人们所说的话与他们所使用的语言等同起来。

2、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为什么要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语言是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的总和,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说话就是对规则系统的运用,相同的规则生成不同的句子。

语言和言语的主要区别:(1)从运用角度来说:言语是自由的;而语言是有规则的,不自由的。

(2)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言语包括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说话代码(语言)以及说、写、想的话(言语作品);而语言是言语中较为确定的部分。

(3)从表现形式看:言语是个人的,有个人特点;而语言是社会的。

(4)从哲学角度看:言语是具体的、个别的;而语言是抽象的、一般的。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2)语言存在以说话的需要为前提。

(3)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行为和结果。

正确区分语言和言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认清语言的客观存在,从而正确地理解语言,对待语言,精确地规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此外,区分二者,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对于研究作家运用语言的特色,研究作品的言语风格,提高人们运用语言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为什么说语言也是一种符号?语言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它具有所有符号的一般特点,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语言符号本身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

"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也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一定的语音形式代表一定的意义内容,一定的意义内容一定要用一定的语音形式表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依赖的。

4、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二章为什么使用语言符号为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认知现实的听觉符号系统,它是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不同于其它符号。

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的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符号。

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它是有组织、有条理的,是由不同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可分不同的层级。

再次,一般符号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

最后,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不能生成新的意义;而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语言符号能重复使用,人们根据交际需要将有限的语言符号排列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

5、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任意性和二重性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形式;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二者不可分割。

这就是语言符号的二重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又叫做约定性,也就是说,语言中的语音和语义的关系并不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或者某种规范建立起来的,用什么样的声音去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这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2)线条性与层次性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一次出现,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另一方面,语言符号又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从大到小、由高到低分属不同的层或级,语言这种分层的装置,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充分体现了语言符号的层级性特点。

这种灵活的弹性装置使得人们能够通过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创造出无限的句子。

(3)稳定性与发展性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无所谓好坏,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不轻易发生变化;但从历时角度看,稳定性只是相对的,发展才是绝对的。

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决同时也决定了语言的可变性和不变性,因此语言发展的过程只能是渐变的,不能突变。

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既然语言符号有任意性的特点,为什么对于使用语言的人又具有强制性?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

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是不可动摇的。

但是任意性并不意味着语音形式完全取决于说话者的自由选择,也不是指人们对语义内容可以随意理解。

它只是表明,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而且,一个符号在语言体系中确立以后,个人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它对使用者来说是强制接受的。

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更改,就会使符号失效。

更何况符号本来就是约定的,只要大家认可,就无所谓好坏,因而也就没有故意变更的必要。

我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改变音义之间的结合关系。

7、谈谈你对语言符号组合的线条性和层次性的认识。

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一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

这就是语言符号的线条性特点。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特点说明符号和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受组合的结构规则的制约)。

这个组合过程体现了语言符号的层级性,如汉语中的“语素→词→短语→句子”的层级关系。

“红”是一个语素,也是符号,它可以和其他的符号结合,还可以组合成更大的语言单位。

当然这种组合必须遵循既定的语言规则。

正由于符号在交际中可以重复使用,人们才能根据交际的需要将有限的符号排列组合,说出无限的话来。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

语言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单位,如语素、词、词组、句子,语言系统就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

低一级的层级单位组成高一级的层级单位,最后组成语言这个复杂的系统。

语言就是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上构成的一个层级装置。

在这个层级装置中,各个层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层次的单位数量逐层增多,从有限到无穷。

最底层的音位系统,一般只有几十个,它们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音位组合与意义联系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组合构成数万个词,数万个词再组成无数的句子。

8、促使语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语言符号既是难变的又是可变的?促使语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1)社会发展,语言发展,交际需要,音义之间相互适应;(2)语言在流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误差;(3)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积非成是的特殊情况;(4)人们的好奇心理促使不断地创造语言。

处在一定阶段上的语言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稳定性为处在某一时点上的语言状态进行静态描写提供了可能。

但是历史地看,语言符号乃至整个体系又是可变的。

语言根本无法抵抗那些随时促使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关系发生转移的因素。

这是符号任意性的必然结果之一。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理论上又使人们在语音和语义之间有建立任何关系的自由。

既然是自由的,就当然允许变化。

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存在的既相互适应又可能不适应的矛盾,必然导致变化。

语言的稳定性和发展性是辨证统一的,为语言的共时、历时研究提供了可能。

9、怎样理解语言没有阶级性?(1)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

语言是人类社会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不是为特定的阶级或阶层服务的,这可以是是语言的本质特征。

(2)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那一方面体现了阶级性特征没有。

语言的结构本身也是没有阶级性可言的。

构成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也是没有阶级性的。

(3)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

10、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1)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

语言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从语言的起源来看,语言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从语言的发展来看,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语言不是自然现象,它与自然现象有根本的区别。

语言有其自然属性的一面,但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语言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同社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语言是完全依赖于社会的,离不开社会的,它的发展变化也是服从社会的需要的。

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3)语言不是个人现象,与个人现象有区别。

个人现象是个人的自言自语,说听由个人承担,不是语言最本质的内容。

而语言则受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制约。

11、怎样理解语言的全民性特点?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它既不属于经济基础又不属于上层建筑,不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的,而是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服务的。

可以这样说,一个社会的集体就是依赖统一的语言把全体成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

12、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首先,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语言是适应人类需要而产生的;语言是信息载体,传递信息的代码;交际职能是语言最基本的社会职能,其他功能只是它的派生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