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专题3.3宋明理学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专题3.3宋明理学

命题角度3宋明理学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9全国Ⅰ·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即理学家认为人的本质为善,但是私欲容易蒙蔽人的本性,所以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提高个人修养,才能克服私欲,回归人的本性,由此可知B、C两项错误。

A项只提到人性本善,不全面,D项为正确答案:。

2.(2019全国Ⅰ·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 C解析:南宋朱熹将《孟子》一书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由于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因此儒学也就被称为“孔孟之道”,故选C项。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血缘制度已经开始瓦解,A项说法错误;“仁政”理念一直是儒家的主要思想,排除B项;陆王心学没有成为统治思想,影响没有孔孟之道、程朱理学深远,排除D项。

[来源:学_科_网]3.(2019天津·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来源:ZXXK]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民本思想。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均关系到“君之尊……之存亡”,说明朱熹强调儒家的民本思想对君主统治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影响君主统治存亡的因素,不是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灭人欲”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朱熹的思想只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不是创新,故D 项错误。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1.(2019湖北三市质检)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变革,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封建士大夫上进无路,且时有生命之虞,只好逃避现实,缄口不提政治,不褒贬人物,而经学日趋庸俗、烦琐,士人对这些理论及学风极端厌倦,从而形成玄学。

这种思想()A.崇尚神学迷信B.吸收道家学说C.倡导学以致用D.动摇儒学正统烦琐的经学厌倦而产生的,但是并未崇尚神学迷信,故A项错误;材料中士大夫“逃避现实,缄口不提政治,不褒贬人物”的行为体现了“无为”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玄学思想的产生是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是学以致用,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自汉始,儒学始终是封建正统思想,故D项错误。

2.(2019山东、湖北联考)汉唐统治者非常重视礼乐的教化作用,并为此设立了专门管理音乐的机构,宫廷音乐盛行。

从宋朝开始,宫廷音乐一再衰败,民间音乐却如雨后春笋般繁荣发展。

这反映宋代()A.专制皇权被不断削弱B.市民成为社会主流阶层C.统治者重人伦轻礼乐D.民间音乐市场开始形成,古代中国的专制皇权是在不断强化而非削弱,A项属于明显的史实谬误,故排除;仅仅是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对比并不能说明市民已成为社会的主流阶层,这属于明显的以偏概全,故B项错误;到了宋代,随着程朱理学的形成与不断成熟,与汉唐相比,宋代统治者更重视伦理道德,故C项正确;民间音乐市场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故D项错误。

3.(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

这反映了二程继承并发展了() A.孟子的性善论 B.孔子礼的思想C.荀子的性恶论D.佛教的天命观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可知,二程的观点与孟子的性善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故A项正确;孔子的“礼”并没有涉及人性的问题,故B项错误;二程认为“天命之性是至善无疵的”显然与荀子的性恶论是背道而驰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天命观的相关涉及,故D项错误。

4.(2019贵州黔东南州一模)“人之一身应事接物,无非义理之所在,人虽不能尽知,然其大端宜亦无不闻者要力行其所己知,而勉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及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矣。

”材料所强调的观点是()A.格物致知B.经世致用C.知行合一D.明道救世“人之一身应事接物,无非义理之所在,人虽不能尽知,然其大端宜亦无不闻者要力行其所己知,而勉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及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矣”可知,材料所强调的观点是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也就是格物致知,故A项正确;“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指道德意识与道德实践的合一,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明道救世”指明白道理并对社会有贡献,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5.(2019广西钦州一模)宋代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这说明他() A.强调伦理道德 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D.践行知行合一“剥落心蔽”“发明本心”可知,陆九渊主张向内求,主张心灵的净化,强调内在的“发明本心”,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陆九渊反对什么,仅限于提到其主张什么,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践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并非陆九渊的观点,故D项错误。

6.(2019安徽蚌埠质检)宋代,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

对于农村和城市下层的妇女来说,它是不可行的;但是富有的家庭经常为他们的女儿缠足以增加她们的魅力、展示她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加强对女孩行为的控制。

这表明宋代()A.缠足之风在上层社会更加盛行B.缠足是贵族妇女所独有的特权C.富家女子更易受理学思想影响D.经济条件是缠足的决定性因素答案: C解析:上层社会不等同于特权阶层或富有家庭,故A项错误;农村和城市下层的妇女也有缠足的自由和权利,故B项错误;材料中富家女子缠足是为了“增加她们的魅力、展示她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加强对女孩行为的控制”,说明受到理学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经济条件并非是缠足的决定性因素,更受思想因素的影响,故D项错误。

[来源:]7.(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

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B.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答案: B解析:A项是宋明理学的局限性,而非进步性,故A项错误;材料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与重视辩论教育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与实现三教归儒无关,故D项错误。

8.(2019湖南衡阳联考)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 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

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

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A.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B.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C.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D.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答案: C解析:根据所学,君主专制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不断加强,故A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国家机器仍在正常运转,故B项错误;据材料“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得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了文官和农民两层面,故D项错误。

[来源:ZXXK]9.(2019广东佛山一模)朱熹反复提道:“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从中可以得知()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答案: B解析:朱熹强调“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即日常生活应该遵守儒家伦理道德和礼节之道,王阳明强调普通人在良知的指导下从事日常实践活动也可以成为圣人,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材料并没有提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体现的是儒学呈现世俗化的特点,并不是强调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故C 项错误;朱熹和王阳明要求普通人也要遵守伦理道德并为此进行行为实践,并没有强调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故D项错误。

10.(2019河北石家庄调研)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

这种变化反映出()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老子》《庄子》”“《大学》《中庸》《孟子》”得出宋代儒学的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学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学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涉及佛教、道教,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发展演变,并未走向封闭和停滞,故D项错误。

11.(2019安徽皖江联考)122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

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

据此可知,当时()A.理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B.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C.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D.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说明理学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的思辨化指的是与佛教、道教的融合,探讨宇宙本原,材料中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理学家求理的方法,不是官民行为准则,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理学的来源,故D项错误。

12.(2019河北衡水金卷模拟)就整个宋代社会而言,宋代妇女再嫁者不是极少,而是较多。

如大诗人陆游的妻子唐婉,在和陆游离婚后而改嫁;又如,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母亲谢氏,王安石的儿媳庞氏,岳飞的前妻刘氏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