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寄语】有种力量叫放大目标,有种智慧叫把问题缩小,有种承诺叫人生诚信,有种约定叫顶峰相见,有种幸福叫结缘惜缘,有种信念叫必定成功。
使用说明: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句子,再研读本学案。
必须牢记:未读课文,不做学案。
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
《说“木叶”》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初步感悟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提高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学习难点: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学习课时二课时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预习案】知识链接一、背景知识“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
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
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二、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
(阅读文章第5段)诗歌中的形象,即意象,具有暗示性。
意象无论在任何诗人笔下,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具有了一定约定俗成的意义,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化入了中国人的思维。
“木” “叶”如此,更有其他意象。
如松、菊、梅、竹、兰等多用来表达高洁情操,关山、杨柳、兰舟、长亭等物多用作挥写离别之苦,而南山、幽居、禅寺等则多与隐逸情怀相连。
这些意象呈现出丰富多彩、相对稳定的含义,从而为我们理解诗歌内容也起到了很大 的帮助。
2012年全国卷17题选择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题目为:“前人在评论 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 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
由于”折柳“的 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
究其原因,乃不知古 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
“柳”,留,二字同音,有“留客”的含义。
因此古人有折柳赠送的习俗,也寓示着朋友、亲人将要远离。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此曲一起, “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
由此启发在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中, 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三、诗歌意象 “意象”一词是诗词欣赏的一个重要概念。
所谓“意象”简单 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客 观物象”自学导引2)文章题目为“说‘木叶’”,为了说得有序,说得深透,本文采用了句首标 义法,每段开头都用一句话领起下文,容易让读者把握“说”的要领。
请默读全 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
第1自然段:提出文章阐述的对象,即第2-3自然段:区别第4-6自然段:分析“木叶”的两个艺术特征: __.日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自然段: 总结诗歌中一字之差而意境不同。
更常见,其关键在字。
1、看拼音写汉字:征 sh u ( )j u( )颂 得鱼忘qu dn ( 无 f dn g( ) l m g( )首 寒zh 缶(sh u( )朗 x 1()窣秋风 ni a o ni GD ( )ti do ( zhu o zhu o (2、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也是 )其华 )起舞 “咬文嚼字”的典范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木叶”阐述了一种文学现象,即中国诗歌的语言具有 性。
两个词语,指出【学习案】一、合作探究:阅读第4-6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1、古代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2、为了阐述“木叶”这一诗歌形象的艺术特征,作者引用了大量的诗句和理论说明,结合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二、拓展探究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文化沉淀,“木叶”这个词就往往出现在清秋的氛围中, 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暗示性。
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是很多的,如菊花、柳条、明月等等。
我们熟悉的“岁寒三友”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洁,耐寒,坚忍)然而,如果所有的诗人都这样写,那就成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而高明的诗人往往能打破常规。
诗人们把它们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
看以下三首咏梅诗: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字•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意三首诗词中的不同意象群,比较三首诗词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试分析梅的三种不同形象,并说说诗人对自己笔下的梅分别赋予了哪些情感。
王诗: 陆词: 毛词:三、达标检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②学不成。
【注释】①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
②“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
(1)古典诗歌讲究炼字。
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 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
(4分)拓展: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A. 考纲解读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B. 命题特点C. 知识梳理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意境:鉴赏诗歌一般思路:意象一一意境一一情感诗歌的基础诗的画面诗的内涵诗歌形象:(一)诗歌形象主要包括:1. 人物形象:(1)诗中的“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
鉴赏诗人自身形象,要准确地抓住其人格内涵,指出其社会意义。
(2)作者所描写的客观形象,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2. 自然景象或意象:意象: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和物。
(二)意象的特殊内涵:1.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2.菊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咼的气质。
古来许多诗人都借菊花来寄寓自己的精神品质,菊花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5.莲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7.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8.鹧鸪鸟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9.寒蝉悲凉的同义词。
10 .鸿雁(1)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11 .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家冤受屈。
12 .尺素作书信的代称。
13 .青鸾《山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14. 双鲤书信的代称。
15. 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16.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17.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 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18.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9. 长亭送别地的代名词。
20. 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
21. 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渭城”、“阳关”。
22. 柳岸送别的地方。
23. 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
24.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25.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26. 落花(1)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2)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3)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27. 流水(1)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2)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28. “捣衣”和“砧声”(1)“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2)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3)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29. 船(1)“自由”。
(2)“漂泊”之感。
30. 青山(1)故乡的象征。
(2)人事往来成代谢,青山却容颜不改,万古长存。
它不仅是一种空间意象,同时更暗含时间的因素,它代表一种压力,启示诗人对生命与历史进行反思;它提供一个坐标,让诗人得以定位自己在历史中的形象。
同样,“青山”意象在诗歌中也经常被用于暗示浓烈的情感。
31.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32.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33.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34.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35.莼羹鲈脍:借指思乡之情。
36.芭蕉: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37.黍离: 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8.连理枝、比翼鸟: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39.投笔: 指弃文从武。
40.楼兰: 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1.请缨: 喻杀敌报国。
(三)意象传统内涵的不确定性:咏柳诗而言,古人多以折柳表惜别,但有很多例子往往会打破我们的定式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