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中学2020年寒假物理备考微专题精准突破专题1 测量电阻的N 种方法(解析版)电阻测量问题是高考物理实验考查的热点,电阻的测量实验能全面考查电学中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与读数,欧姆表的原理及应用,电路的选择,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等。
关于电阻的测量方法,常见的有伏安法、伏伏法、安安法、等效替代法、半偏法及电桥法等。
方法1 伏安法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R =UI 。
1. 两种控制电路限流式控制电路、分压式控制电路如图所示。
若变阻器阻值较小,一般设计为分压式;若变阻器阻值较大,一般设计为限流式,在二者都可行时,优先考虑限流式。
2.两种测量电路 连接方式、原理图 误差来源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适用范围外接法电压表分流 电流表的读数大于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故R 测<R 真测小内接法电流表分压 电压表读数大于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故R 测>R 真测大电阻例1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2所示,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 ,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Ω,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 ,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图2(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2)为此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开关和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 A .电压表0~3V ,内阻10kΩ B .电压表0~15V ,内阻50kΩ C .电流表0~0.6A ,内阻0.05Ω D .电流表0~3A ,内阻0.01Ω E .滑动变阻器,0~10Ω F .滑动变阻器,0~100Ω①要求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电压表应选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序号)②实验中某同学的实物接线如图3所示,请指出该同学实物接线中的两处明显错误.图3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0.680 (2)①A C E ②导线连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 采用了电流表内接法解析 (1)固定刻度读数为0.5mm ,可动刻度读数为18.0×0.01mm =0.180mm ,所以最终读数为:0.5mm +0.180mm =0.680mm ;(2)①因两节新的干电池的电动势为3 V ,应选量程为0~3 V 的电压表,故选A ;因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大约为I =U R =35 A =0.6 A ,电流表应选C ;因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且可选择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大于5 Ω,故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应选E ;②因R V R x >R xR A ,所以电流表采用外接法,该同学实物接线中的两处明显错误是:导线连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采用了电流表内接法.【变式1】某同学要测量一段金属丝的电阻,当他用多用电表粗测该金属丝的电阻时,发现其电阻很小。
为了较精确地测量该金属丝的电阻。
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原理图,其中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 0=5.0 Ω,其余器材如下:①电流表(量程0~0.6 A ,内阻约为0.2 Ω); ②电压表(量程0~3 V ,内阻约为9 kΩ); ③滑动变阻器R (阻值0~20 Ω); ④电源:电动势为3.0 V ,内阻不计; ⑤开关、导线若干。
试分析下列问题:(1)在本实验中闭合开关S 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________端(填“a ”或“b ”)。
(2)在图乙所示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实验电路图将实物图连接好。
(3)实验中将多次测量出来的数据已经描入了如图丙所示的U -I 坐标系中,并且已经作出了U -I 图像。
根据图像可求得该金属丝的电阻为R x =________Ω(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1)a (2)见解析图 (3)0.94(0.92~1.00之间均可)(3)由电路原理图可知,电压表测得的是定值电阻R 0与被测金属丝R x 的总电压,所以题图丙中U-I 图像的斜率表示的是电阻R 0与被测金属丝R x 的电阻之和。
图像的斜率k =2.40-0.500.40-0.08 Ω≈5.94 Ω,故金属丝的电阻为R x =0.94 Ω。
总结提升在运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已有的电压表或电流表的量程可能太小或太大,为了满足安全、精确的原则,常采用增加分流电阻或分压电阻的方法,本题就增加了分压电阻。
实物连线时不仅要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还要考虑滑动变阻器分压与限流的连接方式。
方法二 伏伏法 (电压表的灵活选用)若电压表内阻已知,则可将其当作电流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来使用.(1)如图6甲所示,两电压表的满偏电流接近时,若已知V 1的内阻R 1,则可测出V 2的内阻R 2=U 2U 1R 1.(2)如图乙所示,两电压表的满偏电流I V1≪I V2时,若已知V 1的内阻R 1,V 1并联一定值电阻R 0后,同样可得V 2的内阻R 2=U 2U 1R 1+U 1R 0.图6【例2】要测量电压表V 1的内阻R V1,其量程为2 V ,内阻约2 kΩ。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电流表A ,量程0.6 A ,内阻约为0.1 Ω; 电压表V 2,量程5 V ,内阻约为5 k Ω; 定值电阻R 1,阻值为30 Ω 定值电阻R 2,阻值为3 kΩ;滑动变阻器R 3,最大阻值100 Ω,额定电流1.5 A ;电源E ,电动势6 V ,内阻约0.5 Ω; 开关S 一个,导线若干。
(1)某同学设想按甲图所示电路进行测量,读出电压表V 1和电流表A 的示数后,用欧姆定律计算出R V1。
该方案实际上不可行,最主要的原因是 __________。
(2)另一同学设计出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压表V 1的内阻R V1。
①图中R 0应选 ________ 。
(选填“R 1”或“R 2”) ②在图丙中完成实物连线。
③接通电路后,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在适当的位置,电压表V 1的读数为U 1,电压表V 2的读数为U 2,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 0,则计算电压表V 1的内阻R V1的表达式为R V1=______ 。
【答案】:(1)电流表示数很小,很难对电流表读数 (2)①R 2 ②见解析图 ③U 1R 0U 2-U 1【解析】(1)待测电压表V 1和电流表A 串联接入电路中,由于待测电压表内阻很大,电路电流很小,电流表示数很小,对电流表读数时误差很大,不能对电流表正确读数,则该方案不可行。
③根据电路图,由串并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可得: U 2=U 1+U 1R 0R V1,则R V1=U 1R 0U 2-U 1。
变式2 用以下器材可测量电阻R x 的阻值. 待测电阻R x ,阻值约为600Ω;电源E ,电动势约为6V ,内阻可忽略不计; 电压表V 1,量程为0~500mV ,内阻r 1=1000Ω; 电压表V 2,量程为0~6V ,内阻r 2约为10kΩ; 电流表A ,量程为0~0.6A ,内阻r 3约为1Ω; 定值电阻R 0,R 0=60Ω;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为150Ω; 单刀单掷开关S 一个,导线若干.(1)测量中要求两只电表的读数都不小于其量程的13,并能测量多组数据,请在虚线框中画出测量电阻R x 的实验电路图.(2)若选择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 x ,则由已知量和测量量计算R x 的表达式为R x =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物理量用题中代表符号表示)答案 (1)见解析图 (2)(U 2-U 1)R 0r 1U 1(R 0+r 1) U 1为电压表V 1的读数,U 2为电压表V 2的读数,r 1为电压表V 1的内阻,R 0为定值电阻解析 (1)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I m =6V600Ω=0.01A ,电流表量程太大,可以把电压表V 1并联一个定值电阻改装成电流表,电压表选择V 2即可,要求测量多组数据,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路如图所示.(2)流过被测电阻的电流为I =U 1r 1+U 1R 0=U 1(R 0+r 1)R 0r 1,被测电阻的阻值为R x =U 2-U 1I=(U 2-U 1)R 0r 1U 1(R 0+r 1).变式3 (2018·高考全国卷Ⅲ)一课外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某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图中R 0为标准定值电阻(R 0=20.0 Ω);可视为理想电压表;S 1为单刀开关,S 2为单刀双掷开关;E 为电源;R 为滑动变阻器.采用如下步骤完成实验: (1)按照实验原理线路图甲,将图乙中实物连线.(2)将滑动变阻器滑动端置于适当的位置,闭合S 1.(3)将开关S 2掷于1端,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端的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 1;然后将S 2掷于2端,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 2.(4)待测电阻阻值的表达式R x =________(用R 0、U 1、U 2表示); (5)重复步骤(3),得到如下数据:1 2 3 4 5 U 1/V 0.25 0.30 0.36 0.40 0.44 U 2/V 0.86 1.03 1.22 1.36 1.49 U 2U 13.443.433.393.403.39(6)利用上述5次测量所得U 2U 1的平均值,求得R x =________Ω.(保留1位小数)【答案】:(1)图见解析 (4)U 2-U 1U 1R 0 (6)48.2【解析】:(1)依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图(4)由于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压表且滑动变阻器滑动端的位置不变时,通过R 0和R x 电流不变,因此有U 1R 0=U 2-U 1R x ,待测电阻阻值的表达式R x =U 2-U 1U 1R 0(6)根据所给数据计算出U 2U 1的平均值为3.41,将数据代入R x =(U 2U 1-1)R 0,求得R x =48.2 Ω.方法三 安安法 (电流表的灵活选用)若电流表内阻已知,则可将其当作电流表、电压表以及定值电阻来使用.(1)如图7甲所示,当两电流表所能测得的最大电压接近时,如果已知A 1的内阻R 1,则可测得A 2的内阻R 2=I 1R 1I 2.(2)如图乙所示,当两电流表的满偏电压U A2≫U A1时,如果已知A 1的内阻R 1,A 1串联一定值电阻R 0后,同样可测得A 2的电阻R 2=I 1(R 1+R 0)I 2.图7例3 用安安法测定一个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阻值约为200 Ω),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电池组E :电动势3 V ,内阻不计;电流表A 1:量程0~15 mA ,内阻约为100 Ω; 电流表A 2:量程0~300 μA ,内阻为1 000 Ω; 滑动变阻器R 1:阻值范围0~20 Ω,额定电流2 A ; 电阻箱R 2:阻值范围0~9 999 Ω,额定电流1 A ; 开关S 、导线若干.要求实验中尽可能准确地测量R x 的阻值,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测量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将电流表________(填写器材代号)与电阻箱串联,并将电阻箱阻值调到________ Ω,这样可以改装成一个量程为3.0 V 的电压表. (2)在图中画完整测量R x 阻值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明器材代号.(3)调节滑动变阻器R 1,两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可读出电流表A 1的示数是________ mA ,电流表A 2的示数是________ μA ,测得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是________Ω.【答案】 (1)A 2 9 000 (2)如图所示(3)8.0 150 191【解析】(1)把A 2和R 2串联起来充当电压表,此电压表量程为3 V , R 2=3300×10-6Ω-1 000 Ω=9 000 Ω.(3)由图可知,电流表A 1的示数为8.0 mA ,电流表A 2的示数是150 μA ,待测电阻阻值为 R x =150×10-6×1000+9 0008.0×10-3-150×10-6 Ω≈191.方法四 半偏法半偏法有以下两种情况(1) 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R A :如图甲所示,闭合S 断开S 2,调节滑动变阻器R 1,使电流表达到满偏值I 0;保持R 1不变,闭合S 2,调节电阻箱R 2,使电流表的读数等于I 02,然后读出电阻箱R 2的值,则有R A =R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