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⑴研究:指的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⑵这三组要素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自变量和因变量、前测和后测
2. ⑴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⑵实地研究中最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是参与和无结构访问。
3. ⑴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⑵文献研究的方式则与它们有一个显著的不同。
4. 社会调查: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
5. 社会调查三要素:抽样、问卷、分析
6. 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
7. 社会调查分类: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研究性调查
8. 社会调查的题材: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9. 调查课题的类型:理论性课题、应用性课题
10. 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1. 选题的途径和方法: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寻找、从个人经历中寻找、从现有文献中寻找
12. 调查课题的明确化:所谓课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乏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
13. ⑴查找文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相关的著作、相关的论文、相关的统计资料和档案材料。
⑵选择文献:根据文献的相似性来选择、根据发表的时间来选择、根据研究者在该领域中的学生影响以及是不是权威来选择。
14. ⑴调查设计:就是根据调查目标,对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等进行规划,包括制定探讨和回答调查问题的策略,确定调查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以及制订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施方案等。
⑵调查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确调查目的、确定分析单位、设计抽样方案、设计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方法、制订实施方案。
15. 确定分析单位四种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
16. 设计抽样方案三种对象:研究对象、调查对象、抽样对象
17. 抽样的概念:①总体②样本③抽样④抽样单位⑤抽样框⑥参数值⑦统计值⑧置性水平⑨置信区间
18. ⑴测量:根据一定法则,将某种舞台或现象所具有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⑵测量主要作用:在于确定一个特定分析单位的属性的类别或水平。
19. 测量的四要素:测量的对象、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测量结果的工具
20. 不同层次的测量方法所对应的测量对象则分别称为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
21. 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示的过程,或者说,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和详细说明。
22. 总加量表:也称为总量表或总合评量,它由一组反映人们对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意见,根据回答者同意或不同意分别计分,然后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了该回答者这一事物或现象的态度的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