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凤城河畔,碧波荡漾,戏韵yōu 然;李中公园水杉参天,万鸟翔集,倒影bān lán ;靖江岳庙雕像如生,fēn围肃穆,气势恢宏。
正是旅游好时节,凤城泰州欢迎您。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C.《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D.叙利亚的孩子在废墟中唱着:“在战火和摧毁中,我们的伤口很深”。
3.下列句子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这些诗歌,读起来悲愤激越,慷慨淋漓....,充满乐观向上的力量。
B.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诲人不倦....。
C.美英法空袭叙利亚的行为令其他国家义愤填膺....。
D.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意....。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诗文原句。
(8分,①—⑥每题1分,第⑦题2分)①▲ ,鲜克有终。
②见善则迁,▲ 。
③桃李不言,▲ 。
④▲ ,关山度若飞。
⑤▲ ,散入春风满洛城。
⑥杨花榆荚无才思,▲ 。
⑦岑参在《逢入京使》一诗中用一声“传语”表达思亲之情的诗句是:▲ ,▲ 。
5.名著阅读。
(6分)【补全人物档案】(1)根据小说《骆驼祥子》填写下面表格,完善主人公祥子的社会关系档案。
(4分)【辨析典型情节】(2)下列有关名著典型情节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骆驼祥子》中骆驼的出现重新点燃了祥子买车的愿望,然而这个愿望最终还是成为了泡影。
B.《红岩》中甫成高是出卖江姐的叛徒,他引诱江姐被捕时,其叛徒本性完全暴露了。
C.《创业史》中郭世富进城买稻种,一心为公,觉得吃苦就是享乐。
D.《白洋淀纪事》中水生夫妻话别时,水生最后的嘱咐是:“不要叫汉奸捉活的,捉住了就要和他们拼命。
”6.语文实践活动。
(8分)初一语文组在4月份开展“诗词里育家国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吧。
【仿一仿,情更浓】(1)古往今来,诗人们以诗词形式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代表人物有屈原、陆游、辛弃疾等。
请根据示例仿写两个句子(要求:结合所选诗人的品德以及作品进行仿写)。
(4分)示例: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写下了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我的倾情仿写:①▲ ;②▲【创一创,意更远】(2)年级组打算以“我心中的偶像诗人”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比赛,邀请你做主持人,请撰写一段开场白。
(2分)我的智慧表达:▲【改一改,爱更绵】(3)下面是语文组发布的一则关于“爱国诗歌朗诵会”的通知,两处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指出来。
(2分)关于举办“爱国诗歌朗诵会”的通知初一年级各班级: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①提高广大学生诗歌朗诵的意识,语文组定于本周五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爱国诗歌朗诵会”。
②题材不限,凡讴歌祖国、歌颂英雄等健康向上的作品,均可作为朗诵。
每班一名选手参赛,各班利用班会课认真选拔。
请各班参赛选手于周三下午两点到初一语文办公室抽签。
初一语文教研组2018年4月13日我的准确修改:第一处:▲第二处:▲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 阅读姚范的《山行》一诗,回答第7题。
(6分)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蘼芜(míwú):香草名。
7.(1)下列诗句与本诗抒发情感相似的一项是(2分)A.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赏析第二句“春风窈窕绿蘼芜”的表达效果。
(2分)▲(3)细读全诗,说说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分)▲(二)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14分)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①。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②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无留牍(dú ):没有遗留下的公文。
牍:公文。
②长吏:地方最高的官员。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或.阻之( ▲ ) ②民岂.得活( ▲ )③即.发谷与民( ▲ ) ④活.万余人( ▲ )(2)下列各句与“去任之日”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又有忧彼之所忧者《杞人忧天》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C.或阻之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父老沿途送之(在主谓间停顿)曾任范县令(在动宾间停顿)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上有谴,我任之。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11.阅读文章,说说郑板桥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2分)▲(三)阅读老舍《骆驼祥子》选段,完成12-13题。
(10分)选段(一)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
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几个,他哆嗦了两下。
雨点停了,黑云铺匀了满天。
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选段(二)高妈给他拿出两块钱来:“太太给你的,嘱咐你快吃点药!”“是了!谢谢太太!”祥子接过钱来,心里盘算着上哪儿开发了它。
高妈刚一转脸,他奔了天桥,足玩了一天。
慢慢的把宅门都串.净,他又串.了个第二回,这次可就已经不很灵验了。
他看出来,这条路子不能靠长,得另想主意,得想比拉车容易挣钱的主意。
在先前,他唯一的指望便是拉车;现在,他讨厌拉车。
自然他一时不能完全和车断绝关系,可是只要有法子能暂时对付三餐,他便不肯去摸车把。
他的身子懒,而耳朵很尖,有个消息,他就跑到前面去。
什么公民团咧,什么请愿团咧,凡是有人出钱的事,他全干。
三毛也好,两毛也好,他乐意去打一天旗子,随着人群乱走。
他觉得这无论怎样也比拉车强,挣钱不多,可是不用卖力气呢。
12.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
(6分)(1)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段(一)中的画线句子。
(4分)▲(2)分析选段(二)中两处加点字“串”的作用。
(2分)▲13.选段(一)(二)突出了祥子性格的前后变化。
试分析祥子的前后变化及变化原因。
(4分)▲(四)阅读《你我都是“橱窗人”》,完成14~16题。
(10分)①漫画家朱德庸说:“有一种人,他穿时尚的衣服是为了让别人看,他开的车也是为了让别人看,他居住的家装修也是为了让别人看……他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别人看自己的品位或成绩或格调,所思所想都以他人眼光为唯一标准,这种人我称为‘橱窗人’。
”②朱德庸用“橱窗人”讽刺了为别人而活的人。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哪个人不是“橱窗人”?只是程度有轻有重罢了。
人活在这个世界,获得别人的肯定是一种本能,也是我们活得更精彩的动力。
所以,很多人真的是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活。
很少有人做到像李白那样洒脱,“仰天大笑出门去”。
真正超脱于世俗之上,只在乎自己心灵感受的人也有。
不过能达到如此境界的人,少之又少。
③遥远宁静的古代,人们的心尚且不容易静下来,更何况是现代人。
在如此喧嚣热闹的现代生活中,谁能抛开别人的议论和眼光,只为自己而活?我们不是圣贤,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和修养,只能在俗世中奔忙。
没有人能在孤岛上生活,我们都要生活在别人的眼光中。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所以很难免俗。
“橱窗人”,或许真的是我们惯常的生活姿态。
④一个完全不在乎别人眼光的人是自私和可怕的。
为所欲为,随心所欲,别人的看法对他来说毫无分量,他只为自己活得舒服。
别人说他是浪子,他到死都不会回头;别人说他是破罐,他就破摔。
这样的人倒是不少见,他们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活得猥琐而糟糕。
这样说来,做个“橱窗人”,在别人的眼光中展现自己的亮点,吸引别人的视线,赢得别人的羡慕和肯定,未尝不可。
既然这样,那就尽最大努力,成为最好的“橱窗人”,让自己衣着体面,生活富足,提升自己的品位、成绩、格调,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展览”自己。
⑤你我都是“橱窗人”,只要不像《皇帝的新装》里那个皇帝一样病态,时时刻刻想着在别人面前“展览”自己。
做个有度有节的“橱窗人”,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五)阅读《攀在墙上的喇叭花》,回答17-20题。
(20分)①一株细藤从外面长进屋,静静在墙上趴着,一开始如同一只小蚯蚓那么小,慢慢泛出了绿点,然后长出了绿叶。
母亲一开始是想要清除这外来物种,避免它反客为主,可是女儿不允许,吵着对母亲说:“我想看看它是什么。
”②9岁的女儿久卧病房,除了能够进行基本的吃饭睡觉以及偶尔艰难爬起来去一趟洗手间,其他都不能做。
③这到底是什么植物呢?母亲也在疑惑,准备排除外来物种的手停在了半空。
这是女儿的疑惑,自然成为母亲的疑惑。
女儿撑起身体,眼中慢慢浮现出淡淡的绿色,是的,这是生命的颜色。
那好吧,过几天再收拾吧,现在让女儿看看也不错,母亲自我安慰道。
母亲关上了门,她看到女儿盯着那些嫩芽张望着,那种好奇,是一个孩子的眼光。
④那株植物攀在了墙上,就这样开始生长着。
母亲不断给自己寻找理由,让这株植物能够继续生长在这间十来平方的房子里。
房间很简单,一张床,一个书架、几本书和一个整天微笑的9岁姑娘,对了,还有一株不知名的植物,房间里多了一个家庭成员——母亲是不想承认的,但是..身体已经承认了。
⑤女儿会静静坐在床上看书。
她喜欢看的都是一些颜色绚丽的图画书,上面有各种植物,还有详细记载这些植物的文字,这些蝌蚪式的文字组成了女儿辽阔如宇宙的世界观,现实十来平米的世界从来不拘束女儿在她宇宙中徜徉,陪伴着她的,是攀在墙上的那株植物。
⑥女儿能下床的时间越来越多,除了挣扎着去洗手间,就是为这株植物浇水。
女儿浇水动作很轻,但是实际上打在植物头部的——她从二楼向下倒水,让水能够浸透泥土,到达这株植物的根。
每次浇水,女儿都带着微笑。
⑦女儿会时不时地和攀在墙上的植物说话,很是小声,很是神秘,母亲走近女儿就停止呢喃,母亲掩门女儿又开始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