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2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酝酿(niàng)静谧(mì)吝啬(sè)贮蓄(chú)B. 应和(hè)肥硕(shuò)着落(zhuó)莅临(wèi)C. 粗犷(guǎng)棱镜(líng)冷冽(liè)暖和(huo)D. 澹澹(dàn)竦峙(sǒng)发髻(jì)高邈(miǎo)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朗润嘹亮抖擞干躁B. 黄晕喉咙睫毛响晴C. 化妆棱镜干涩澄清D. 屋檐凄冷碣石蟋蟀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人前行的路)B.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到达,登上)C.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指声音响亮明朗)D.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这里指婴儿出生)4. 《春》中的“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思是()A.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早来临的季节,有的是时间来计划自己的工作。
B.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一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
C. 春天是美丽的,它会给我们带来好时光、好计划、好希望。
D. 一年之中只有春天才能给人们以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二、其他题5.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是宋代诗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
( ________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
( ______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出自曹操的《观沧海》。
( ________ )三、选择题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D.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7.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前一句是动态描写,后一句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B.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既写景又点明季节,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李白借助想象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作者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四、名句名篇8. 名句默写。
(1)潮平两岸阔, _____________ 。
(王湾《次北固山下》)(2)水何澹澹, ____________ 。
(曹操《观沧海》)(3)树木丛生, _____________ 。
(曹操《观沧海》)(4)写出连续两句抒写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五、综合性学习9. 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回答问题。
(1)请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这幅漫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诗歌鉴赏10.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这首元曲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现代文阅读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冬天(节选)朱自清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
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
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
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
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儿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
我们住在山脚下。
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
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冬天也并不冷。
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
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儿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
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
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的微笑向着我。
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
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 文中画线句为什么只写“风声”和“一只两只的鸟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章最后一句“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在文中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阅读下面文字月到中秋① 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② 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
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③ 天渐渐黑下来。
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
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
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
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象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④ 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
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
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
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
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⑤ 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
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
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
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
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
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
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
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
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
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⑥ 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
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
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
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
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
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
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
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⑦ 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
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
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
凉风习习,寒蛩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
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
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
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⑧ 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
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
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
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
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
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⑨ 夜已深沉,月儿更明。
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文/一竿烟雨有改动)1. 选文以“又是一年中秋时节”开头,有何作用?2. 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说明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
3. 结合全文,简略说说第⑦ 段中加横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 选文结尾说“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庄稼汉们的“希望”是什么?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感受春天徐斌①春天不过是太阳入射角度和地球轨道变化导致的气温升高过程,却在万物中引发出如此巨大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