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第二课时师教案

绿第二课时师教案

单元名称:第三单元
课题:小石潭记(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充满生命力、洋溢着勃勃生机的自然美,
感受作者真挚充沛的情感。

2、学习作者是如何选用恰当的动词来点染感情的波澜,从而达到情随
景生,移情于景的。

3、情感教育:感受绿色之美。

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绿色,珍惜环境
的美好情怀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学会以段落阅读训练带动全文的阅读鉴赏的阅读方法。

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
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基础积累】
1、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2、叫学生回答关于作者的生平简介及其代表作品
【自主探究】
1、作者是如何安排写作思路的(即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依次写了哪几处景致)?
明确:作者由远而近写了梅雨瀑、梅雨亭和梅雨潭,并重点描写了梅雨瀑的绿。

2、理清思路,全文不足千字,由四个自然段组成,结构小巧,布局精美。

第一自然段,用一句话交代了游梅雨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写梅雨潭四周景色和潭名由来。

第三自然段,着意写梅雨潭醉人的绿。

第四自然段,与首段紧密呼应
3、学习作者是如何选用恰当的动词来点染感情的波澜,从而达
到情随景生,移情于景的。

明确:例如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吸引)着我们; ——“招引”紧扣“闪闪的绿”,似乎它本身用闪闪的绿光在主动招呼诱引游人,动态感强。

这正是“惊诧”的原因之一。

反衬了“我”急于赏绿的迫切心情。

“吸
引”则显得一般。

我们开始追捉(追逐)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闪闪的绿”的意思,点点闪光如星星萤火虫,似伸手可捉。

“追逐”则没有这层含义。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弯)下去,…… ——“探身”与“小心”相呼应,准确的描写了向下走时脚试探性的朝下伸的样子。

例词还有镶、踞、展、浮、送、钻、扯、揪、攀、裁、挹、拍、抚摩、掬、吻
4、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衬托,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

作者以梅雨潭周围的亭、山、云、岩、草的美来衬托梅雨瀑的美,再以梅雨瀑的美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5、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6、《绿》的主色调是什么?从色彩符号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文中作者用绿这一主色调,显示梅雨潭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给人以明快、舒适、清新之感。

因此本文格调清朗,节奏明快,洋溢着勃勃生机,充满生命活力。

正表现了这个时期作者重于进取的激情,热爱生命,向往大自然、新生活。

教师小结:
【当堂训练】
一. 按拼音写出汉字组词:
⑴(jù) 在 ⑵(bó) 阴 ⑶几(liǔ) ⑷(qióng) 门
⑸(léng) 角 ⑹尘(zǐ) ⑺皱(xié) ⑻(shí chà) 海
⑼(yì) 你为眼 ⑽(jū) 你入口 ⑾明(móu) 善(lài)
二. 选择恰当的答案:
⑴使用“√”为句子选择恰当的短语
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风雨的海上,何等阴沉。

假如有位海的女神,她一定是(A冷若冰霜,艳如桃李;B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⑵下面这段话的语序已被打乱,调整后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似的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只像丝一样的腿。

②可是,这纤细的小生灵,飞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
③我呵着气,送给它一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

④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

⑤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吧?
⑥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

A. ①③⑤④②⑥
B. ⑥⑤①②④③
C. ③⑤④①②⑥
D. ③①②⑥⑤④
一. ⑴踞 ⑵薄 ⑶绺 ⑷穹 ⑸棱 ⑹滓 ⑺缬 ⑻什刹 ⑼挹 ⑽掬 ⑾ 眸 睐
二. ⑴B ⑵A
【课后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并写出它们的作用。

2、完成课本课后习题一
3、完成配套练习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