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扬先抑的写人的作文【篇一:写人作文技巧之欲扬先抑】写人作文技巧之欲扬先抑:以抑起扬,深入人心【技法说明】“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指作者本来要大力赞扬的对象,在文章开始的时候却贬抑他,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颂扬他,即作者对描写的对象先有某种看法,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而否定了原来的看法,得出一个新的结论的写法。
这里的“抑”做了“扬”的铺垫,使得“扬”更有力,更突出。
“欲扬先抑”法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情感变化的反映,体现了人们的认识规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
此方法在写作中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文章情节多变,起伏跌宕,摇曳多姿,曲折动人,能使到文章前后形成明显的反差,对比鲜明,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对象,从而增强对人物正面肯定的表达效果。
【考试要点】1、“欲扬先抑”既可写人,也可写物,只要运用得当即可2、从整体出发,处理好“抑”与“扬”的关系,两者不能等量齐观,应重“扬”轻“抑”。
3、“抑”与“扬”形成鲜明的对照,对比强烈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范文摆渡的老哑巴(小说)江苏考生那河,蜿蜒在山林间,它是小镇的命脉,是小镇人与外界惟一的沟通渠道。
那船,沧桑中透着古朴,它是小镇惟一的交通工具。
正因为有了那河,那船,才有那摆渡人感人的故事。
蓬乱的头发,细小无神的眼睛,扁塌的鼻子,很不成比例地镶在一张皱巴巴的脸上——他的确很丑,再加上天生不会说话,人们都叫他“老哑巴”。
不知什么时候,老哑巴成了小镇上惟一的摆渡人。
他默默接过许多人都不愿意拿的撑竿,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一趟一趟地迎送着小镇的乡亲,从不间断。
那个古老的开满无名野花的渡口,印满了他蹒跚的脚印。
老哑巴的工作,没有丝毫报酬,他也从无要求,人们都说他“傻”。
那天,我和村民一起来到渡口,老哑巴孤独地坐在野花丛中呆呆地望着天。
“老哑巴!开船了!”村民一声吆喝,他嘴里“呀呀”应着,很利索地解下绳子撑开了船。
船慢慢行着,两岸的芦苇和马尾草摇在微风中。
我为了免睹老哑巴的尊容,特意坐到船尾,静静地戏着水。
不料,一不小心,新买的拖鞋掉到了河里,我急得大叫,因为那是妈妈早晨买的,丢了肯定会挨骂的。
正在运时,老哑巴纵身跳进了河里,一会儿拖鞋便被丢到了我手上,我当时激动得快哭了,竟然顺口说了句“谢谢老哑巴”。
村民哈哈地笑着,弄得我颇有几分尴尬。
今年春天,我又来到那个小山村,可不见了老人的影子。
几天后,我从乡民口中听到了关于老人不平凡的故事,那位聋哑摆渡人,搭救一个落水儿童时,终因体力不支,静静地安息在伴随他渡过千万次船的河里。
当我再一次走过这个渡口的时候,对老人的感受是那么的深刻,是这条河让我看到了他美好动人的一面。
静静地站在渡船上,我在心里轻轻地说:“老伯伯,谢谢您!”(一)独辟蹊径。
独辟蹊径,是指从立意角度打破由习惯或经验形成的心理定势,打破思维常规,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看问题。
根据作文中的材料,要求以“水”为话题作文,可能很多考生一见到“水”,思维便很自然地转向环境问题、水污染问题和生存问题等方面,而《摆渡的老哑巴》则摒弃了大众的思维,独辟蹊径,另寻出路,由“水”想到了“那河”,由“那河”想到了“摆渡”,再由“摆渡”想到了那摆渡的老哑巴,歌颂老哑巴善良勇敢的美好品质。
这种做法避免了与大部分考生立意相撞,使得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从而在高考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二)设置悬念。
指在文章的开头便写出事件的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直接写出事情的结构,以吸引读者的写法。
在文章的开始设置悬念,往往能抓住读者的心,使之急欲寻找答案,探其究竟。
《摆渡的老哑巴》一开头便引人入胜,不仅以优美的语言对“那河”、“那船”进行了描写,而且还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悬念:“正因为那河,那船,才有那摆渡人感人的故事”。
这时读者不禁要问了:摆渡人是谁?那感人的故事指的又是什么?这样,疑团便吸引了读者的心,让读者急于往下读,这是优秀作文成功的第一步。
(三)选材典型。
一篇好的写人作文,除了有新颖的构思和立意外,还需要选取具体典型的事例去表现对象的美好品质,使得文章的内容充实起来,显得有血有肉,不然就会显得空洞无味。
在写人时,所选取的事例材料,必须要新颖典型,言他人所未言;另外还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气息。
《摆渡的老哑巴》中,作者选取了“无偿摆渡”、“帮捞拖鞋”和“勇救小孩”三件事,由小到大,层层深入,歌颂了老哑巴善良勇敢的美好品质。
(四)对比鲜明。
通过前后不同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变化等的对比,表现人物正面的美好品质和精神面貌。
《摆渡的老哑巴》中,“我”先是看不起老哑巴,认为他样子长得非常丑,而且“傻”,所以总不愿意接近他,甚至连坐船的时候也要坐到船尾去,以免目睹老哑巴的尊容。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却帮“我”捞回了“我”掉在河中的拖鞋,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平凡的人英勇地跳进了河里,救了一个儿童的命,而他却终因体力不支而永远安息在那条他辛苦了一辈子的河里。
老哑巴的这些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由衷地说了一声:“老伯伯,谢谢您!”这一声,不仅包含了“我”的敬佩之情,也包含了“我”的感激之情和愧疚之情,使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篇二:欲扬先抑作文教案】欲进先退巧构思欲扬先抑好文章教学目标: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2、运用这种方法写一个熟悉的人。
教学重点:欲扬先抑写作方法的技法点拨。
教学难点:“抑”部分的写作解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清朝文学家纪晓岚,同学们一定很熟悉吧。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他的小故事。
相传,一次纪晓岚为一个朋友的老母祝寿,当即作诗一首,劈头第一句就说:“这个老娘不是人”,四座宾客都吓了一大跳,纪晓岚却不慌不忙,又念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大家松了一口气,鼓掌叫好。
纪晓岚又念下去:“生个儿子却做贼”,宴会主人脸上勃然变色,四座咋舌,不敢言语,哪知纪晓岚又从容地说:“偷得蟠桃献娘亲”!至此,众人开颜,欢笑举杯。
师:同学们,听完之后是不是感到纪晓岚的祝寿方式很特别呢?是的,纪晓岚去祝寿,却说人家”这个老娘不是人”,“生个儿子却做贼”,不仅不夸赞,反而用嘲讽的态度去贬低,另满座皆惊;接下来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偷得蟠桃献娘亲” 又加以高度评价,一下子令形势急转。
如此强烈的反差,使满座宾客心情也随之大起大落,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震撼的效果呢?因为纪晓岚此处运用了记叙文构思技巧之一的“欲扬先抑”!今天我们就运用欲扬先抑的构思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二、学习欲扬先抑1、什么是欲扬先抑呢,我们先来看看字典中的解释。
【解释】扬:褒扬、抬高;抑:按下、贬低。
想要褒扬、抬高,先贬低、压抑。
师:欲扬先抑用到我们的作文学习中,又有何含义呢?【定义】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某事、某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师:也就是先尽力去贬低,先“抑”,然后再高度的赞扬,后“扬”。
(板书)师:同学们,我们平时写的文章大都平铺直叙,很难吸引读者。
但如果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方法后,效果会如何呢?请看大屏幕。
【作用】采用这种手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的对比,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刚才纪晓岚祝寿的故事,同学们已深深感受到了,对吗?2、写作技法点拨:师:欲扬先抑的效果既然如此的震撼心灵,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它来写作呢?欲扬先抑这种构思方法可以用来写人,也可以写事或写物,这节课我们主要训练如何写好一个人。
同学们,请看文章片段。
他是我的同桌。
说起他的外表,既不是膀大腰圆,也不是浓眉大眼,可以说是其貌不扬了。
他个子很矮,黑瘦黑瘦的。
脸略微有点长,本来不大的眼睛显得更小了,而额头颧骨却又十分突出,难怪有些同学给他起了个绰号“祖先”,说白了就是类人猿。
有一次体育课测验跳绳,我虽然刚及格,但已经满足了。
他的成绩是良,我去祝贺他。
天呀,他还在练跳绳呢!我看到他紫色的脸上,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似地往下落,嘴里“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我狠狠地对他说:“你不要命了!考了良还练什么?”他用手捂着胸口,好半天才断断续续地说:“我要的是优。
”听到这里,我很惭愧。
是呀!我所缺少的不正是这点吗?我开始佩服他那种永不满足、自强不息的精神。
… …师:同学们,例文的两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呢?这位同学说的很对,第一段写了同桌长得其貌不扬,也就是从外貌上去贬低了同桌,这就是“抑”,第二段通过一件小事使我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表现他永不满足、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就是“扬”,文章接下来肯定就是要进一步赞扬了。
所以,我们在运用欲扬先抑进行写人的时候,既要表现人物的优点也要表现人物的缺点,也就是优点缺点要明确。
①优点缺点要明确。
a写人前,先在草稿纸上分别列举人物的缺点和优点。
b写作时,在作文前半部分先展示人物的缺点,多以外貌、习惯、心理感受等描写为主进行刻画。
c在作文后半部分重点展现人物的优点、精神、品质等。
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通过分别展示人物的缺点和优点,可以使文章情感更真实,人物形象更丰满,中心主旨更突出。
师:同学们,人物的优点、缺点明确了,是不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就可以了呢?答案肯定不是,在“抑”和“扬”两者之间要有一条纽带将其连接起来。
请大家再来看例文。
你能找到这条纽带吗?很明显,就是最后一句。
因此,在优点、缺点明确的基础之上,还要转变自然。
(板书)②抑扬转变要自然。
a由抑到扬不要猛然转变,中间要有明显过渡的句子。
b最好找准几件事,逐步完成对人物“差评”到“中评”再到“好评”的转变过程。
如:不满——好感——欣赏师:在欲扬先抑的文章中,哪一部分是重点呢?同学们齐答的很对,当然是“扬”,所以我们在写作时更详略得当,不能让“抑”喧宾夺主。
③详略安排要得当。
“抑”的部分要先写,目的是要为“扬”蓄势,起铺垫作用,所以要略写;“扬”的部分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师:我们再看例文是不是这样呢?第一段写“抑”的部分略写,第二段详写。
三、初试牛刀师:欲扬先抑的构思方法使前后造成强烈的反差,产生震撼心灵的效果。
我看到有些学生已经有点跃跃欲试了,现在我们就初试牛刀,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写一位你最熟悉的人。
提示:1、先想好要写作的对象,主要突出他哪方面的特点。
2、考虑开头如何“抑” ,可以重点写“抑”的部分,“扬”的部分以提纲的形式呈现出来。
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进行片段写作,一会儿请同学们交流分享。
四、“抑”法解析(重点分析点拨“抑”的部分)师:请这位同学来给大家交流。
哦,这位学生光写出了对同学的不满,但没有写出是哪方面不满,可能是不想得罪人吧。
师:请这位女生来读读你的文章。
哟,这位同学的同桌缺点可真多呀,感觉已经没有一点优点了。
看来大家非常擅长写赞扬的话,但对于写“抑“的部分却有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