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字词书写1 . 根据拼音写汉字亵dú(_______)秀qí(_______)海市shèn(_______)楼niān(_______)轻怕重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受伤的地方最强壮张勇①我从不认为受伤一定是坏事,可能,正因为伤疤的存在,才能吸取更多的营养,积蓄更多的力量。
②在美国密歇根州比犹拉县的一个农庄里,为了方便拴牛,农场的主人在一棵不太粗的榆树上箍了个铁圈,把一头公牛拴在榆树上,公牛常常拖着沉重的铁链绕着榆树一圈一圈地踱步,天长日久,榆树皮上蹭出了一道凹痕,随着树木的长大长粗,铁圈慢慢地长进了树身里,成了树的一部分,铁圈紧紧地箍住的榆树上留下的那道深深的印痕,就像受了伤一样,流出了大量的树脂,如同人受伤之后流出的血泪一样。
③1930年,一种人称荷兰榆树病横扫了密歇根州的榆树种植区,农场周边的榆树几乎死光,仅剩下那棵身缠铁圈饱受束缚之苦的榆树,人们以为它肯定活不长了。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但没有死去,而且一年比一年茂盛,历经七十多年,反而更加郁郁葱葱。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棵榆树免受荷兰榆树病的侵袭而得以存活呢?密歇根州立大学植物病理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得出结论:这棵榆树是从锈蚀的铁圈上吸收了大量的铁元素,才幸免于难的。
本来,锈迹斑斑的铁圈嵌进榆树的身体里,给榆树的生长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想不到,给它造成伤害的锈迹斑斑的铁圈却成了它的大救星,为榆树补充了急需的养分,让榆树得以健康成长。
④与此类似。
海南的黄花梨是极其名贵的木材,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好材料,以其制作的家具被视为上乘佳品,而且极具收藏价值。
带有“鬼脸”的黄花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视为佳品中的珍品,价值连城,受到世人的追捧。
其实,所谓“鬼脸”就是黄花梨木受到伤害之后留下的疤。
因为海南地处沿海,常遭台风袭击,所以生长在风雨飘摇中的黄花梨不是被扭曲,就是被折弯,甚至被折断。
尽管如此,也阻挡不了黄花梨的成长,只不过,为了弥补伤害,受伤处的纹理发生了变化,长出了非正常的纹路,形成了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图形,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人物,形态各异,丰富多彩,形象逼真,十分迷人。
这就是人们俗称的“鬼脸”。
也就是说,黄花梨的“鬼脸”是经过了无数风风雨雨,经历了多灾多难之后形成的伤疤。
然而,就是因为这伤疤,才让黄花梨更加名贵,更具魅力,以致成为文人笔下的素材,成为收藏家推崇的对象。
⑤海明威曾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谁没受过伤?受伤并不可怕,得学会处之泰然,心里纵使有诉不完的苦衷,也不必再提,抬起头来活下去才是正经。
⑥由于多年以来持续地丧失听力,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46岁时成了聋子。
不过,他却在晚年谱写了他作品中最好的乐章,其中包括5首交响乐。
罗斯福,在39岁时瘫痪,之后他却成为美国最受爱戴以及最具影响力的领袖之一,四次当选美国总统。
1952年,艾德蒙·希拉里想要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在他失败后数周,他被邀请到英国一个团体演讲。
希拉里走到讲台边,握拳指着山峰照片大声说:“珠穆朗玛峰!你第一次打败我,但是我将在下一次打败你,因为你不可能再变高了,而我却仍在成长中!”仅仅一年以后,艾德蒙·希拉里成为第一位成功地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⑦在人生的战场上,我们不但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来的毅力,拾起武器再战的勇气,而且从被击败的那一刻起,就要开始准备下一波的奋斗,甚至不允许自己倒下,不准许自己悲观。
那么,我们才不会彻底地输,而只是暂时的“没有赢”。
⑧三毛曾经说:“再怎么苦,我们一步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
”当生命中的风雨雷电无情袭来,我们就该勇敢迎上去,痛了、伤了、哭了,却也忍了。
人生要经历风雨的摧残,仿佛是一种逃不掉的宿命,每次检点伤痕,都不用生出怨艾与哀怜,不怨艾命运、不哀怜自我。
只有于电闪雷鸣处偷一点浅然的心思,去装扮素淡的光阴,缓解生命的惊悚与战栗,于心底最柔软处绽放一朵随时可能凋零的微笑。
(选自《羊城晚报》2017年2月26日,有删改)2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 第④段中加点词“与此类似”的“此”指代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4 . 第⑤段引用海明威的名言有什么作用?5 .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⑤~⑧段的论证思路。
6 . 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邻居夏鲁平①钥匙插在门锁孔里,左拧右拧,没拧动。
防盗门中间是厚厚的铁板,绿色的油漆已经脱落,上下是纱网罩着的铁栏,纱网上挂着黑乎乎的灰尘,边缘已经烂掉,露出指头宽的缝隙。
我调整钥匙的深浅度,试探着再拧,门终于开了。
②大白天的,走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我无法适应这里的光线,伸手触摸着墙壁,丁点点摸索着往前走。
突然,我的脚下哗啦一声巨响,踩到一堆空矿泉水瓶子,惊心动魄。
屋里的一道门紧跟着打开了,走廊里出现了大片光亮。
吴老太太手扶门框,看着我问,你来了?我应声说,来了。
之后便归于平静。
③行李箱向走廊里挪了挪,我回身弯腰收拾七零八落的矿泉水瓶子,吴老太太急忙跑过来,扯住我的衣袖,说,我来我来。
她僵硬的腰用力地弯下去,捡起地上的矿泉水瓶子,规规矩矩地装进塑料袋里,重新立于墙根儿。
这是北京龙潭湖公园旁边的老式住宅小区。
这套不足五十平方米的房子里,住着两户人家,分南北两屋,我住的北屋八平方米,是我姐十多年前买下的,我平时到北京办事,常落脚于此。
④第二天,我去了一趟市场,拎回一捆小白菜,吴老大太告诉我,今天是星期天,市场里的莱要比平时贵两毛钱,以后不要赶在这个时间买菜了。
⑤第三天早展,我准备出去锻炼,她从厨房里出来问,你由去办事吗?我说,我去龙潭湖公园打太极拳。
吴老太太说,龙潭湖公园要收两元钱门票的,你应该去西湖公园,西湖公园不收门票。
我头一次听说还有一个西湖公园。
吴老太太说,出了这个小区的院儿,一直往西走,过了铁路桥洞,再往西,就是西湖公园。
我脑子里搜寻起西湖公园的大概位置。
吴老太太说,很好找到,我给你画一张图,你一看就明白。
说着,回到她的屋里找纸找笔。
吴老太太很快从屋里出来,手里并没有拿笔和纸,而是换了一套外衣,说,干脆我领你去一趟。
⑥我起紧说,不用,我能找到,吴老太大说,走吧,走吧,我不把你送到公园门口。
我实在有些不好意思,下了楼,便改了主意说,我还是去龙谭湖公园吧。
吴老太太着急地说,你不要去那里,西湖公园也很好的。
⑦过了铁路桥洞,再往前走几步,吴老太太停下来,不准备往前走了,手指着远处,告诉我,前面就是西湖公园大门。
见我听明白了,摆一下手,转身回去了。
西湖公园景色、占地面积、绿化程度远不如龙潭湖公园。
既然吴者太太好心把我领到这里,我还是要在公园里走一走,找个肃静的地方压压腿,打两套太极拳。
我走出公园,顺便去了莱市场,买了三根黄瓜回到住处。
⑧打开门,吴老太太还在厨房忙活,她对我手中的三根黄瓜极为敏感,问我花多少钱买的,我说两块五。
买老太忽然异常惊讶,问我在市场哪个摊位买的,我简单给她进行了描述,她显然对市场每个摊位都特别熟悉,所完我的话,她更为惊讶,忽地从厨房地上拎起一个塑料袋。
塑料袋里也同样装着三根黄瓜,弯弯曲曲,很不好看,显然是从众多黄瓜中挑选出来的便宜货。
让我想不到的是,吴老太太说,我这是花三块钱买的。
吴老太太不再说什么,拎起黄瓜回到地的屋里,一会儿工夫,穿上外衣又拎着黄瓜出来,她要重返菜市场说理,讨回公道。
⑨吴老太太回来了,她开门,动作和心情格外轻松,没有了刚才出门时的那种急促和慌慌张张。
她告诉我,她从商贩那里讨回了五角钱。
然后又说,刚才买莱的人多,商贩肯定是在忙乱中把菜价报错了。
我笑了笑,便说要外出办事就离开了。
⑩傍晚,我路过龙潭湖公园。
公园里飘出阵阵花香。
我便买了门票,走进公园里,端起照相机四处拍照。
恍惚中,我看见了一个熟悉的人——吴老太太。
她见了我,说,我有老年证,进公园不花钱的。
我说,你别动,我给你照一个。
我端起相机,寻找着角度,相机里的吴老太太忽然跑开了,她跑到刚才走过的小路上,向着一个人跑去。
她见到了一个熟人。
那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他感觉到吴老太太走来,停下脚步,手里拿着的棍子,也停止了探寻,目光空洞地笑了笑说,您也来遛弯儿了?原来,他是个盲人。
⑪吴老太太说,我今天是特意来这里找你,我那儿矿泉水瓶子攒了不少,你明天到我那儿去取吧,我还有几件衣服送给你,我外孙女不穿了,明天你一定要去啊。
好的,好的!那盲人感谢着离开了。
⑫吴老太太又回到开满鲜花的树枝旁,对那盲人喊,记住啊,明天一定过去!⑬我再次端起相机,看见吴老太太将手中的一瓣玉兰花别在头上,还不断地移动,寻找合适的位置,微笑的脸,与鲜花交相辉映,构成了美妙的画面。
我激动着,屏住呼吸,快速按动快门,一阵咔嚓咔嚓声,我恨不能将这世间的美都摄入镜头里。
⑭稍作停歇,吴老太太凑过来,对我说,你看见刚才那个人了吧,碰着他很不容易的,他媳妇有精神病,带年住院,家里穷得很,我总是攒了好多矿泉水瓶子送给他;你知道吧,矿泉水瓶子卖给收废品的,挣不了多少钱,送给他,他卖给废品收购站,能多挣好多!⑮四周的花香忽然浓郁起来。
⑯晚上,我回到小屋,从地上、床底下,收拾了所有角落的矿泉水瓶子,装进一个袋子里,拎到走廊,与先前的那一地矿泉水瓶子并排摆放在一起。
⑰我还说,下次我来北京,一定把不穿的衣服全带来。
⑱吴老太太一高兴,又要跟我喋喋不休。
7 . 初读全文,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8 . 请赏析文中第⑩段和第⑮段两处描写花香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1)公园里飘出阵阵花香。
(2)四周的花香忽然浓郁起来。
9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小说开头详细描写防盗门的破旧、门锁的难开、走廊的黑暗,旨在反映“我”的邻居吴老太太经济的拮据。
B.吴老太太看到“我”收拾散落走廊的矿泉水瓶子,便急忙跑过来弯腰艰难地拾捡,如实是表示歉意,换取“我”对她乱放杂物的原谅。
C.吴老太太从商贩手里要回买菜多花的五角钱后,跟“我”说“商贩肯定是在忙乱中把菜价报错了”,是因为她怕自己的吝啬会被“我”看出来。
D.“我”在小说中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人,小说通过“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塑造吴老太太这一善良、热心的老人形象,赞颂了她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E.小说在构思上讲究伏笔照应,开头写吴老太太收集矿泉水瓶子,堆满走廊,其用意至结尾方才揭示,前后呼应,增强了小说的阅读趣味。
10 . 有人说,吴老太太的节俭其实就是吝啬。
你觉得这一说法正确吗?请结合全文以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节俭的看法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