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案例报告摘要:来访者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刘某。

因人际关系不良引发心理问题主动前来咨询。

咨询师通过理问题归类和诊断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咨询目标。

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达到上述咨询目标。

经历六次的咨询时程,经过评估,该案例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人际关系心理咨询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一、一般人口学资料刘某,女,18岁,大一学生,身高164cm,长相端正,发育正常,无重大疾病史。

从小在县城长大,家中有一个妹妹,父母都是工人,家庭和睦,家庭经济条件属于中等收入水平,家庭无精神病史。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主诉:和宿舍同学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下降,思想上、心理上压力都很大,睡眠不好,头痛,记忆力下降,无法静心学习,内心痛苦、焦虑、烦躁一月有余。

个人陈述: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除了学习,基本上很少参加活动。

一个半月前,自己晚上一个人去上自习,刚好那天下了大雨,却忘记了自己在宿舍阳台上(露天的)晾的衣服和被褥。

等到晚上回宿舍时被褥都被淋湿了衣服也被风吹丢了一件,感到非常生气,觉得几个室友都在宿舍却没有人帮忙收一下,想发作但是又觉得和她们争论很无聊,于是便忍住了。

随便又拿了一套被子爬上了床,却睡不着,越想越觉得人与人之间感情冷漠,关系复杂,难以相处。

自从这件事情之后,就经常睡眠不好,头痛,记忆力下降,越发沉默寡言。

临近期末考试,她们平时不好好学习,上课也不记笔记,现在临时抱佛脚,就来拉拢自己,要求一起上自习,抄写课堂笔记,自己虽然不愿帮助她们,但也没办法,内心痛苦,烦躁,无法静心复习,这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

三、咨询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来访者刚进入咨询室时,显得很紧张,稍微有些内向,情绪较低落。

坐下后心神不定,不愿与咨询师对视,交流还是比较配合的,比较紧张,情感表现压抑。

在咨询师的询问下开始叙述,说话声音比较小,犹豫不决而不时的停顿,明显缺乏自信。

表达能力尚可,叙述问题条理清晰,逻辑思维正常。

叙述过程注意力能够集中,思维、记忆力都好。

自感这样持续下去不是办法主动前来进行咨询,对咨询结果怀有良好期望。

四、来访者背景资料来访者刘某的父母都是工人,平时上班都比较忙。

来访者出生后父母无暇照顾,一直由奶奶将她抚养长大。

父母对她幼时的学习与生活较少过问,而在物质方面对她补偿较多。

来访者养成了任性、固执等不良习惯。

来访者有一个妹妹学习很好,因此父母经常夸妹妹。

于是觉得父母偏爱妹妹而不喜欢自己。

比较自卑,平时话语不多,在家中沉默寡言,在学校也不愿与同学一起玩耍。

小学时经常受同学欺负,回家不敢、也不愿告诉父母,曾经有一次试图告诉父母学校的事情,父母却认为出现问题是双方的责任她也有错,因此来访者认为就算告诉父母,也得不到任何帮助与关心,还可能被责骂。

和妹妹的关系也比较疏远,因为任何事情父母照顾妹妹,而且要求自己也要处处让着妹妹。

她念高二时妹妹考上了市重点高中,亲戚朋友都夸妹妹聪明上进。

父母更是逢人便夸。

觉得周围的人、包括父母都看不起自己,从此与父母之间更加生疏,隔阂更深了。

初中、高中与同学交流都很少,几乎没有非常要好的朋友。

来访者平常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经常去上自习,就是学校和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

进入大学以后,她觉得班级的同学也都不喜欢她。

平时也不怎么主动与他人交谈,吃饭、学习、上课都是一个人,但是一个半月前的那次被褥和衣服被淋湿的事件更是对她产生了刺激,内心痛苦,烦躁,无法静心复习,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为此很焦虑,所以前来咨询。

五、评估与鉴别诊断(一)对来访者心理状态的评估求助者能够主动寻求帮助,智能完整,感知觉正常,注意力能够集中,烦恼、焦虑,情绪比较低落,记忆和学习效率下降,意志行为一致,人格稳定,自知力完整。

(二)对来访者心理问题及其诊断依据:来访者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如下:(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来访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来访者心理问题在近期发生的,内容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社会功能受损轻,因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来访者因人际关系问题出现焦虑烦躁、内心痛苦、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及内感性不适、睡眠障碍等症状。

(三)与其他相关心理问题的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来访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行为,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者半年,内心冲突与现实没有联系,也不具有道德色彩。

该来访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也不足三个月,评分不足6分,问题也没有泛化,内心冲突与现实存在必然联系。

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来访者有轻微的抑郁情绪,但主要是因为人际关系不良引起,且程度不严重,也无自杀倾向,可排除抑郁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

该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六、咨询师对问题的归因分析1、生物原因:来访者18岁,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尊心强,人际关系敏感,但无器质性病变。

2、社会原因:(1)大学期间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下雨晚归时室友没有帮其收被褥和衣服。

(2)童年时期,缺少父母的保护与关爱。

(3)幼时常受到同伴的欺负;(4)妹妹考上市重点高中;3、心理原因:(1)存在对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认为人与人之间都是冷漠的;(2)性格内向、胆小、自卑;(3)情绪方面的原因,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困扰,自己不能解决;(4)不愿与人积极主动交往,缺少人际交往的策略与技巧。

七、咨询目标的制定通过以上诊断分析,根据诊断和心理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同来访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纠正该来访者的错误认知,增强其与人相处的能力与技巧,改善其睡眠状况。

2、中期目标:进一步分析来访者的问题和出现的错误认知,弄清心理问题的性质、原因及发展过程。

3、最终目标:促进该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来访者的潜能,达到个性的完善。

八、咨询方案的制定(一)主要咨询方法根据来访者的临床表现及咨询师的观察,通过与来访者协商,最终确定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

(二)咨询时间安排与费用:根据来访者的情况,与来访者协商确立每周一次,每次约50分钟,大概咨询6次。

由于本案例属于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范围,故免费咨询。

但要向来访者说明,虽然咨询是免费,但来访者在这个过程中要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请其重视咨询过程并积极主动参与咨询。

九、具体实施步骤(一)咨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心理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咨询阶段3、巩固阶段(二)具体咨询过程第1次咨询:时间:2010年4月20日,时间约50分钟目的:(1)建立信任关系。

(2)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收集来访者相关资料。

(3)明确来访者心理问题,共同协商咨询目标。

(4)制定咨询方案,介绍有关情况。

方法:摄入性会谈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介绍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2)通过摄入性会谈,咨询师观察,对来访者做出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3)与来访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协商制定咨询方案;(4)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她在会谈后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对自己心理问题的认识及理解。

把会谈时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效果:咨询师通过与来访者的沟通,双方建立了信任关系。

来访者通过陈述加上咨询师的内容反应和内容表达,明白了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来自于本身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不良。

而咨询师富于意义的话,使来访者感到很受鼓舞,对自己走出困境充满了信心。

第2次咨询:时间:2010年4月27日,时间约为50分钟目的:(1)帮助来访者更加深入分析自己的心理问题。

(2)引导帮助来访者树立走出心理困境的信心。

方法:摄入性会谈过程:(1)作业反馈:来访者写了很多自己内心的感受,也试着用学来的方法引导自己的情绪合理化渲泄。

觉得对自己的病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解了成长中心理问题的出现是正常的。

(2)根据来访者陈述,针对其心理焦虑、压抑的现状,运用真诚和共情等心理咨询技术,引导来访者认真剖析自己的内心现状,对困扰内心的各个问题进行梳理分析。

(3)用共情技术影响来访者,使其树立起走出困境的信心。

(4)家庭作业:①走出课堂,试着做一些自己原来喜欢的运动项目,比如跑步或打羽毛球。

②每天写日记,记录自己咨询后的每一点感受。

第3次咨询:时间:2010年5月4日,时间约为50分钟目的:(1)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帮助其梳理与人交往过程中的矛盾,缓解其不良情绪。

(2)向来访者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过程:(1)咨询作业反馈:通过自己喜欢的运动使自己的情绪有了一定程度的宣泄。

(2)向来访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之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明白别人否认自己的建议、在宿舍无人理睬并非是别人轻视自己,而是自己头脑中对人际关系问题的看法中:“我在众人面前的建议被人否认是不是完全因为自己能力差”、“我在宿舍无人理睬是不是意味着我无足轻重,别人轻视我”等不合理的信念所导致。

然后帮助来访者与这种不合理信念辨论:“自己的建议真得非常完美、无可挑剔吗?”、“别人否认自己的意见是针对自己吗?”、“现在对‘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过度关注有必要吗?”、“过度关注别人是否对自己回应那么重要吗?”。

另外,根据来访者怀疑同学轻视她的想法,咨询者与来访者和她认为轻视她的同学一起做一次充分的沟通。

通过谈话沟通,来访者明白自己有太多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目前改变处境最有效的办法是想开一点,学习并运用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多跟人沟通交流。

即使心里存在一些困扰也是没有关系的,最重要的是马上行动。

并初步树立起合理的信念,认清自己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真审视分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3)家庭作业:找出自己学习、生活过程中其它不合理的信念,以及所引起的不良情绪。

第4~5次咨询:时间:2010年5月11日和2010年5月17日,时间各为50分钟目的:(1)讨论来访者的作业,识别错误认知,尝试同错误认知进行辩论,建立正确的认知,疏导不良情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