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7课 解放战争最全版

第17课 解放战争最全版

第17课解放战争【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导入: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付出巨大民族牺牲,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但对中国民主革命来说,无论反帝的任务,还是反封建的任务,都还没有完成。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它最后一个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这也是中国近代史的最后一个时期。

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解放战争的进程:1945.8------和谈时期--------46.6------战略防御----------47.6-----反攻----------48.9-----决战-----49.1----------49.4渡江战役-------49.10.1---46.6-------------49.4为战争时期问:抗战胜利后,人民的迫切要求是什么?和平民主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化为国内阶级矛盾,准确的表述应为: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之间的矛盾。

要结合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形势来理解这句话。

抗战胜利即为二战结束,世界形势基本是一方面在东欧和亚洲一些新型人民民主政权即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运动和人民民主运动在壮大。

另一方面是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旧的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这些是对中国革命有利的方面。

不利的世界形势则是美国的全球扩张和扶蒋反共政策。

战后的美国,仗强大的实力,到处扩张,想称霸世界。

而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控制中国就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愿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就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

具体做法是:帮国民党装备军队、运兵[飞机、军舰]、训练军事人员、提供贷款和物资。

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蒋的对内政策则是独裁内战,那么他为什么要打“和平建国”的纲领呢?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没有完成,二是迫于人民的和平呼声和国内舆论压力。

这时候,国民党数百万军队还在大西南、大西北,发动内战的军事部署没有完成,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反对内战是极不得人心的。

正因为以上原因,蒋打出“和平建国”的纲领,1945、8先后三次邀请毛去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中共也是出于人民和平呼声,1945-8-28,毛、周恩来、王若飞等坐飞机到了重庆,双方进行重庆谈判。

谈判中双方争论的焦点是在军队和人民政权上,蒋要求取消解放区和人民军队,中共当然不能答应,坚持原则,最后在这两个问题上没达成协议。

经过43天谈判,最后双方签定了国共两党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对双十协定的内容,可结合当时人民和平民主的呼声,抓几个关键词去掌握:和平建国、内战、政协会议、民权。

如果说双十协定规定了和平民主的基调的话,那么根据双十协定规定召开的政协会议就是要解决实现民主和平的具体措施,1946、1召开的,通过的协议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蒋的统治,为他不能接受答应,最后公开撕毁。

到1946夏,蒋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就绪,于是,卸下和平的假面具,发动了内战内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和标志。

听下面一句话,指出错误之处。

说:1946夏,国民党军队同时对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等根据地大举进攻,内战全面爆发。

正确表述应为:国民党军队对中原等解放区发动进攻,而不是“同时”,这时不叫“根据地”,叫“解放区”。

对中共领导的地区,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叫革命根据地[又叫“苏区”];抗日战争时期叫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叫“解放区”。

要明确。

同时注意一点,我们说中国民主革命最后一个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一般指45-49年;如果单指解放战争的话,则是从46年开始的。

问:基于对战争初期敌我力量对比,就有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我们能不能打败蒋,二是怎样打败蒋。

看地图册图示:敌我力量对比,人数上国民党方面有430万,共产党方面只有120多万,装备也没法比,敌人有空军[美援建的]271艘舰艇有大量物资,共产党方面基本是小米加步枪无飞机坦克大炮也少无外援。

力量对比悬殊,可见战争初期形势的严峻,事实也是如此,面对敌人大举进攻,我军处于防御阶段,不少人对革命前途忧心忡忡,有悲观情绪和畏惧心理,不敢拿起武器打击敌人,为了让人们正确认识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毛1946.8与一位美国记者谈话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纸老虎”,坚定人们的革命胜利信心。

毛的“纸老虎”论断,就是说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

而战术上则要重视敌人。

那么这一时期,共产党的作战目标和具体战术是什么?运动战-----------------有生力量在正确战略战术指导下,战果巨大:8个月歼灭敌人70多万。

虽然敌人占领了解放区105座城市,但没占一座,就要付出7000多人的代价。

由于战线延长,加之敌后游击队在行动,迫使敌人用大量兵力守备城市和后方交通线,这样,能用于第一线的机动兵力少了,国民党不得不放弃全面进攻,从1947.3起,改为重点进攻,方向在那里?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在陕北,中共通过一系列战役打败敌人[习仲勋协助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取得的],在山东,则是通过孟良崮战役打败敌人的。

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相继粉碎后,第二年解放军作战方针有了大的改变。

79页《解放军第二年的作战方针》材料一同学读下,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内线作战?什么是外线作战?内线作战: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

外线作战: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向国统区的进攻。

内线作战属于战略防御性质,而外线作战则是战略反攻。

问:为什么要把战略反攻的首攻方向放在中原地区?敌人兵力空虚薄弱。

为什么?因为这时正在对陕北山东进行重点进攻,造成中原地区兵力空虚,加之中原战略位置重要:拒有中原,则西逼武汉,南下南京,南扼长江。

确定反攻方向后,中共中央确定的战略进攻方针是:三军配合南进,东西两翼牵制。

向国统区发动战略进攻。

三军?[刘邓晋冀鲁豫主力、陈谢晋冀鲁豫一部、陈粟华东解放军主力]两翼?[西北解放军、华东解放军一部]1947.6,12万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取得鲁西南战役胜利,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按中央军委的指示,不与敌人周旋,决心不要后方,直接南下,直入大别山。

过黄泛区过淮河8月底进入大别山,完成了千里跃进的任务,建立了大别山根据地。

像一把尖刀插入国统区的心腹地带。

刘邓、陈谢、陈粟大军相继挺进中原后。

中原形势完全改观,三支大军逐鹿中原,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战争主要在国统区进行了。

问:同时在其他解放区,解放军的反攻情况怎样?看地图,华北解放军解放了一个大城市----石家庄,东北解放军解放东北广大地区,[形势最好],西北解放军收复了延安。

可见,解放战争第二年解放军作战的基本特征是内外结合,外线反攻为主。

大反攻为全国战局的扭转起了决定性作用。

解放战争第三年敌我力量对比和全国战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看地图,共产党方面:解放军已增至280万,军事素质,战术技术水平和装备都有大的提高,不光善于打运动战,而且能打攻坚战和阵地战,新式整军运动,士气高涨。

国民党方面:军队降到365万,而能在第一线的机动兵力只有170多万,大量兵力守城市交通线,接连失败内部矛盾也多,士气不高,改全面防御为重点防御。

于是,在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北5个战场,已处于被围困被牵制的孤立状态,陷于被动挨打局面。

可见,解放军与国民党决战的时机成熟了。

于是,就有了三大战役的发生。

问:为什么要把决战方向首先选在东北?东北解放军力量已超过国民党军队;后者已被围困在几个大城市。

三大战役迅速胜利的原因在于首战突破口选择正确,那么各自的突破口各在那里?辽沈战役的锦州,淮海战役的徐州以东,平津战役的张家口。

三大战役结束的标志是什么?辽沈战役------攻占沈阳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淮海战役-----在陈官庄歼灭杜聿明部[杨振宁前老丈人]三大战役作战目标是什么?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从1948.9.12始-----到1949.1.31结束,历时142天,共歼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154多万人,规模之大,歼敌之多,决战之速,拓地之广,在中外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大决战国民党精锐部队丧失殆尽,国民党失去了统治的主要支柱;大决战为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在三大战役打击下的蒋,又面临内部压力,为挽救败局,又玩弄“和平”手法,1949元旦发表求和声明,真正意图是:与共产党想守江谋和、划江而治,赢得喘息时间,再卷土重来。

狐狸再狡猾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

毛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但是为尽快结束战争,毛也提了八项谈判条件。

蒋“和平”阴谋玩弄不下去,不得不“引退”,让副总统李综仁代行总统职务,1949.1.21这天,蒋离开南京,坐飞机,回到自己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镇,但仍以国民党总裁名义掌握党政军一切大权。

1949.4.1国共双方在北平进行和谈,结果呢?破裂,因为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拒签时间是4.20。

4.21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合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开始,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分东、中、西三路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

基本没遇上多少抵抗,2天后占领南京[卫戍部队弃城而逃],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

此后,解放军继续向全国进军[东南-中南--西南--西北],全国大部分地区解放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不复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有何意义?课本最后一段从三方面谈了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国际意义----思想意义。

就从三方面记忆就行。

[人民地位、国家性质、世界意义]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1946.6---1949.4,不到三年取胜,不光国民党没有想到,就连共产党方面也没想到,胜利来的这么早这么好,可以说当时的人们都是始料不及的。

如果去探究原因的话,大致有如下几方面因素: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看到蒋在政治上失了民心,在军事上一败涂地,美国对蒋也失去了最后的希望,欲以李宗仁的桂系取代蒋系,支撑危局,维持美在华利益,美国的动向鼓舞了桂系。

白崇禧发难,蒋介石被迫下野,蒋桂矛盾表面化。

这也加剧了国民党的失败] 共产党方面:领导----思想----道路---军队---统一战线----人民----问:为什么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史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选择?农民阶级本身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这已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不断失败证明了;中共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故社会主义-----------历史的选择附:国[准备内战]---[发动内战]---[危机四伏]---[统治结束]共[争取和平]---[粉碎进攻]--[战略反攻]--[ 决战]--[渡江战役]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刘邓大军、陈谢兵团、陈粟部队三大战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