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第1模块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周庄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执笔人唐洪杰【从容说课】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情况。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
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克服困难,坚持敌后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发展壮大了力量。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全面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三年解放战争,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经过战略反攻和决战,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中共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的举措;中共七大;抗战胜利和中共力量的发展。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进攻;土地改革;战略反攻和决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国共和谈;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技能: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抗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为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目的和意义。
运用:探究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抗日战争的恶劣环境中发展壮大的原因;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矛盾分析、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敌后抗战,是争取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因而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发展了力量。
2、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教学重点】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三大战役的胜利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国共两次和谈。
【教具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地图、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如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几百万军队,最终赢得了全国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这就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推进新课】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反抗外来侵略唯一的一次彻底胜利,今年也是抗战胜利60周年,全国各地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
抗日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抗战初期从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日本大举进攻,中国处于战略防御;从1938年10月至1945年8月,中日双方处于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中国取得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并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所领导的抗日力量迅速发展,形成了敌后抗战的大好局面。
一、在抗日烽火中成长壮大1、抗战初期中共领导全面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合作探究】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组成了统一战线,那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具体努力促成合作实现的?组成的统一战线名称是什么?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诚意,最终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全面抗战路线【合作探究】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是制定了什么抗战路线?与国民党的抗战路线有何不同?为什么?两条战线各有何影响?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发动群众,只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
原因: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能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害怕人民群众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
影响: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接连失利,丧师失地。
(3)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合作探究】在全面抗战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进行抗战的?具体情况如何?有何作用?在全面抗战路线的指导下,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晋察冀根据地是八路军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注意陕甘宁边区不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38年秋,八路军、新三军共创建了十多块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得到了初步发展。
(4)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合作探究】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目的、内容和意义如何?目的:驳斥国民党内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为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内容:指出中国既不会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
同时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强调人民战争的重要性。
意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
2、抗战相持阶段,中共坚持敌后抗战:1938年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抗战的形势更为艰难、复杂。
日本侵华方针改变:将进攻重点放到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战场;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
国民党的投向分裂活动日益严重,多次掀起反共高潮。
中国共产党在极为严峻的形势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进行敌后抗战,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百团大战:【合作探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有何历史意义?为振奋人民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机,争取形势好转。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2)、中共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的举措【合作探究】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的胜利采取了哪些举措?有什么历史意义?背景:日军的“扫荡”,国民党军队的封锁,使抗日根据地出现极端困难的局面。
内容:在民主政权中,团结各阶级、阶层;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思想上开展整风运动。
意义:克服了严重的困难,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根据地和抗日武装得到进一步发展。
(3)、中共七大【合作探究】中共七大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有哪些重要内容?意义如何?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内容: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制定了抗战胜利下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3、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经过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已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坚持敌后抗战,赢得人民信任,发展壮大了力量。
【合作探究】本课测评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是怎样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族统一战线;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论持久战》为中国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道路;开辟了抗日根据地;英勇抗击日军,取得了平型关和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召开了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
蒋介石集团坚持其独裁内战的政策,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通过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粉碎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在政治上占据了主动。
二、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1、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1)重庆谈判【合作探究】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为什么要进行重庆谈判?结果怎么样?有何意义?原因:国民党方面,迫于国内外求和平、反内战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中共方面,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结果:经过谈判,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意义:使蒋介石以后再要发动内战,就将陷于被动地位。
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合法地位问题,虽然中共做出了巨大让步但仍未达成协议,体现了蒋介石消灭中共的根本意图。
(2)政协会议: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经过激烈讨论,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合作探究】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标志是什么?初期战况如何?国民党很快撕毁了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1946年夏,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面对强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此后又成功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进行的重点进攻。
3、战略反攻和决战:(1)土地改革:【合作探究】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什么土地政策?有什么作用?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可靠的保证。
(2)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合作探究】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抓住时机进行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的?意义如何?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经过一年作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战略决战。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在国共北平和谈破裂后,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推翻国民党政权。
4、解放战争胜利(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合作探究】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1949年春,在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