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平台体系简要介绍
络网
业预辅指应应模 务测助挥急急拟 管预决调保评演 理警策度障估练
应急平台具备的能力有:现场各种信息(如地 理、气象、水文、测绘、历史资料)的获取功能; 信息处理发布功能;协调指挥、支持部门联动的功 能;区域、广域、甚至全球范围的通信及通信恢复 功能;应急预案制定功能 。
2.设计要点 在规划应急通信指挥系统顶层设计时,可按五 个等级来考虑:常规级、一般事件级(蓝)、较大
029 Satellite & Network
Special Reports特别报道
系统、“伽利略”卫星定位技术,结合地面指挥调 度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实现快速突发事件处理和 救援。
WISECOM系统是欧盟开发的满足中长期需要 的应急基础设施,重点考虑灾难之后的恢复和重建 阶段的通信应用。该基础设施可集成报警系统、与 市民和救援队的通信系统以及可迅速部署的应急通 信系统。由图1可以看出,在灾难发生短期(一天之 内),是以卫星的手机电话为主要的应用对象。在 后段(一天到一周之间)大量应用一些车载站、便 携站来满足一些灾区和灾区后方的通信。一周以后 重点应用的是现有通信技术设施的恢复,就是在恢 复现有的通信设施能力的基础上,保障日常的大量 通信,所以从能力来讲分三个阶段。
通信优先服务,就是有很多应急服务时,它的 优越性比较高。它从商用、从卫星、从政府的建立 运营、从优先级几个方面,都优先于各种应急通信 服务的等级和质量。
2. 欧盟 欧盟一个比较典型的应急系统是e-Risk。这个 系统是一个基于卫星通信的网络基础架构,为其成 员国实现跨国、跨专业、跨警种、高效及时地处理 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提供支持服务, 以卫星通信为主,综合集成有线语音系统、无 线语音系统、宽带卫星系统、数据网络系统、视频
事件级(黄)、 重大事件级(橙)、 特别重大事件 级(红)的应急保障能力,并作出不同等级情况下 的使用及技术保障预案。
常规级:日常使用;
一般灾难级(蓝):保证日常通信;
较大灾难级(黄):保证现场低限度通信;
重大灾难级(橙): 保证区域低限度通信;
特别重大灾难级(红):保证全国最低限度通信。 因此,应急系统的设计与常规系统的设计相比 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 (1)优先级处理能力:应急通信业务需要得到 超越其它网络流量的优先级保证。 (2)系统安全、抗毁及快速恢复能力:网络应 能适用不同的加密和认证等级,防止对通信和共享 资源的破坏、重要位置暴露以及未经授权的访问; 具有通信链路快速建立、资源数据备份等容灾及快 速恢复能力;系统具有鲁棒性。 (3)连通性及互操作能力:通信系统可与其它 相关通信系统互通,如与现有公共通信设施互通; 指挥控制系统可以互操作;信息系统可统一识别。
的立体化融合使用,才能尽量的发挥每一个平台的
作用。
(1)信息获取分系统
信息获取分系统利用天基信息平台、空中平
台、自动传感器和雷达(地面监视)及信息采集等
手段获取紧急现场的空间分布、事件的发展和安全
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
028 1&2 2013
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
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应急平台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指挥、预警及
应用分系统有机互动为特点的整体解决方案,它不 是单独的某一种功能,而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如果 把应急平台比作一个人的话,指挥分系统是大脑, 监测监控和信息接报是眼睛,应急处置措施是手 脚,通信分系统则是维系它们并传导各方面信息的 神经。
(3)已建的项目大都是解决应急现场到安全区 的应急通信பைடு நூலகம்对现有基础电信设施增强应急通信功 能方面能力不足。现在国际上很多标准化组织考虑 最多的是,增强现有的固定和移动的地面基础设施 的抗毁、抗干扰等各方面的能力,如果这方面能够 有很大的提升的话,应该说能大大的改善应急现场 通信容量、范围等问题。
(4)缺乏完整的基础数据,各部门的数据存在
国家应急平台建设确定了应急平台体系、手 段、功能、体制,可以为今后的应急系统发展提供 参考。
2. 存在的问题 从2001年南宁市建成中国第一个市级应急联动 系统,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中国应急系统建设不论是整体规模,还是技术水平 行业应用来看,进步非常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缺乏技术体系建设和顶层设计,对于各种 技术的适应性和应用需求缺乏论证和研究。应急系 统不是一个孤立的,它和很多系统有关系,不管是 从技术上还是管理方面,都需要建设一个完善的体 系。如今,系统在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欠缺,但在 技术方面的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 (2)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各部门条块分 割比较严重,采用不同体制的通信手段和不同格式 的信息报文,不易互连互通互操作,也难于实现资 源共享。各种应急设备要更好地发挥效应,必须有 相应标准来规范。另外,信息报回模式也是不统一 的。虽然说现在很多应急系统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 库,有自己的信息库格式,但是这些信息库存的格 式都不一样,信息是不能共享的。
提供系统的服务管理和系统内部管理功能。
3.分系统
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功能或者建立自己的平
台,具体的则要根据每一个系统具体的救灾产品规
划,选择合适的平台。但这些平台之间,信息应该
都是经过统一的设定。所有的信息对于用户来讲就
是无感,就是不一定知道信息从哪来的,或者是通
过哪种信号传输。所以,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顶层
目前,具体应急通信和应急信息保障手段,是 从空间,就是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 到地面、地面的基础设施,融为一体,是完成整个 信息的保障。空中,即各种航空平台,也是纳入这 个信息保障系统的。
3. 日本 目前,日本是国际上应急救灾体系建设最完 善的国家,考虑了从法制、机制到体制各个层次。 它的整个信息系统建设非常好,建立了各级防灾无 线网:如中央防灾无线网、消防防灾无线网、防灾 行政无线网;此外建立各专网包括水防、警用、防 卫、海上保安以及气象通信网等。 值得借鉴的是,日本把许多应急措施能力嵌入 到公众网,如手机嵌入GPS功能,固话网中开通留 言,移动网开通防灾短信等。就是说,在现有的、 固定的地面的一些通信领域尽可能多地嵌入应急功 能。 另外就是大量采用新技术,日本的整个防灾救
031 Satellite & Network
Special Reports特别报道
很多信息孤岛,缺乏大型综合性、公用性数据库的 支持。
(5)关键设备及核心技术依赖国外进口。 (6)缺乏经常性的定量分析,大都停留在经验 决策阶段,普遍缺乏智能辅助决策功能。 (7)大中型应急通信指挥系统考虑的较多,缺 乏小型、便携式应急平台的规划设计。 (8)缺乏成体系的技术支撑,没有完善的演示 验证及测试评估环境。目前中国没有专门的机构去 研究应急信息化的支撑技术及其发展,包括新技术 的研究。
应急平台从功能上划分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 输和综合应用这三个分系统。
信息获取分系统
现
场
减 灾 卫 星
遥 感 卫 星
浮 空 平 台
无 人/ 有 人 机
监 视 及 信 息 采
集
应急平台
信息传输分系统
综合应用分系统
卫
星 传 输
无蜂 线窝
集 群
网 电移 网
络 台动 络
WiMAX WiFi
电
子 政 务
地 面
网公
032 1&2 2013
提供通信、导航及遥感图像服务。 应急通信指挥系统从顶层规划来讲是全面的,
尤其是一些比较大的灾害时,需要依托一些平台来 共同完成信息获取,尽快得到灾区的准确数据材 料。然后通过各种通信手段,能够把灾区的图象、 数据和语音及时传到后方指挥所。在指挥所经过处 理能形成决策,为最后应急救援提供第一手的材料 和信息的辅助支撑材料。
二、国外发展现状
1. 美国 美国针对突发事件和国家安全不同的情况,建 设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应急体系,必要时,两个体系 同时启动。 一个是美国国家战略应急低限度通信体系 (MEECN),这个级别最高,也是应急等级最高 的系统;另一个是应付自然灾害的“国家安全应急 准备”(NSEP)计划体系,用于一般自然灾害。 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研究国家战略低限度 应急通信,并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以提高其顽存性 和通信能力。该系统是一个立体覆盖、抗毁顽存、
(4)移动性:支持用户移动、终端可携带的、 可部署的或完全机动的通信和指挥协调。
(5)业务需求:提供气象水文信息、地理信 息、位置信息、历史信息、指挥信息等支撑信息的 处理和传输,提高话音、数据、视频等通信保障。
(6)服务支持能力:
033 Satellite & Network
Special Reports特别报道
安全保密的最低限度全球应急通信网。它的通信以 完成性为主要,通信容量和通信能力不是它的主要 考核指标,而是以通信的抗干扰、抗毁坏能力为第 一要点。
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推行应付自然灾害的 “国家安全应急准备”(NSEP)计划,主要有商用 网络抗毁计划、商用卫星互连计划、政府应急电信 服务计划和通信优先服务计划四大部分。NSEP计划 大致是要在通信系统中嵌入应急容灾功能。
在出现自然的或人为的突发性紧急情况时,就 涉及到了应急通信,它是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 保障救援、紧急救助和必要通信所需的通信手段和 方法,是一种具有暂时性的特殊通信机制。应急通 信有随机性、不确定性、紧急性、灵活性、安全性 等特点,是完成应急平台功能最基本的保证。
从国内外多年应急通信发展的历程来看,任 何一个应急系统的通信都不是某一种通信方式,都 是由多种通信方式组成的一个有机的通信系统的整 体,这是从国外目前典型运用的各种系统到国内的 系统都有的一种特性。具体设计要根据应急方案、 应急处置的场景来进行。
Special Reports特别报道
应急平台体系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