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程检验和实验管理规定
1.0作业目的
1.1确保尺寸及外观符合图纸和客户要求。
2.0作业适用范围
2.1每道工序在生产前的检验---首检;
2.2所有产品在各工序生产中的巡回检验---巡检;
2.3所有产品在完成所有工序后的包装前检验。
3.0作业前的准备
3.1作业前对所需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点检,并确认是否在使用有效期范围内;
3.2按《编排产品生产及维修记录》所提供的送检产品编号、版本号核取相对应的图
纸。
3.3参考图纸的相关要求取用计量器具、辅助器具。
4.0作业流程
4.1首检
4.1.1根据图纸检测材质及料厚是否与图纸一致;
4.1.2检测产品表面之划伤、压痕、毛刺等外观缺陷是否符合图纸及客户的要求; 4.1.3检测所有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之公差范围,其工序包括剪切下料的尺寸;
4.1.4点焊前监督和确认是否使用合理的定位夹具,以确保点焊配件与主体的尺寸;
4.1.5检测点焊配件与CASE接合后的相关内容。
4.1.
5.1点焊出之毛刺的高度不得大于0.1㎜,且不能影响喷涂或电镀之效果;
4.1.
5.2点焊处不得有针孔;
4.1.
5.3点焊边不得显现波浪状起伏;
4.1.
5.4CASE点焊接合面,所能承受之拉力、压力及剪力最小值为16KG,并要求能持续一分钟;
4.1.
5.5点焊时接触点之直径规定:(单位:㎜)
T=0.50㎜D=3(Min.)
T=0.70~1.20㎜D=5(Min.)
T=1.60㎜D=6(Min.)
T=2.0~2.6㎜D=8(Min.)
T=3.2㎜D=10(Min.)
备注:以上“T”代表料厚,“D”焊点直径。
4.1.6检验所有螺钉规格与型号是否与图纸相符。
4.1.7检测螺钉与CASE接合后之相关内容。
4.1.7.1钉头端面是否与接触面相平行;
4.1.7.2钉头与产品接触面不可有缝隙;
4.1.7.3螺钉与产品接合(如铆合、压合)其接合处之破坏强度(压力、推力与扭力)之检验。
其具体值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