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物群落的概念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蘑菇群落可反映土壤污染状况(附图)
俄罗斯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蘑菇群落能较准确 地反映出废弃石油产品对土壤的污染程度。
据俄《科学与生活》杂志报道,在蘑菇群落分布 区,除常见的、个头较大的蘑菇外,还生存着一些只有 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的蘑菇类真菌,它们在当地的微 生物世界中占据着数量上的优势。俄国立巴什基尔大学 和俄科学院乌拉尔生物学研究所专家研究发现,蘑菇群 落中不同蘑菇的生存状态,可较准确地反映出废弃石油 产品对土壤的污染程度。 研究人员发现,当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达到一定量时,个头较大、生长较慢的蘑 菇便会进入休眠状态,其种类也会迅速减少。而极微小、生长较快的蘑菇类真菌却可 以将石油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碳氢化合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并将其吸收以获取能量。 因此,这种极微小的真菌便会不正常地大量繁殖,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植物病菌。它 们所生成的有害物质可以破坏其它植物细胞的内部工作机制,使植物病死。但当污染 物逐渐减少,土壤状况逐步好转时,上述真菌的数量便会日益下降,而较大的蘑菇又 会重现勃勃生机。 俄专家据此认为,蘑菇群落可成为土壤受污染状况的指示剂,密切观察这一群落的生 存状态还能有助于确定各种清污方法的实际效果。 摘自[新华网]
8.2 群落的种类组成
• 种类组成的调查 • 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一个群落或一个地区的生物种 类名录。现以植物群落为例来具体阐述。 • 通过绘制种—面积曲线来确定最小面积的大小。具体作法是:逐渐 扩大样地面积,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样地内植物的种数也在增加, 但当物种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曲线则有明显变缓的趋势,通常把曲线 陡度开始变缓处所对应的面积,作为最小面积。 •
物种数
8.2.1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样方面积
组成群落的种类越丰富,其最小面积越大。如我国云南西双版纳 的热带雨林,最小面积为2500M2,北方针叶林为400 M2,落叶阔叶 林为100 M2,草原灌丛为25~100 M2,草原为1~4 M表现出某群落类型植物种类的最小面积。通常,组成 群落的种类越丰富,其最小面积越大。
8.1 生物群落的概念
8.1.1 生物群落的概念
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植物群落学(synecology) :也叫地植物学或植被生态学,主要研究植物 群落的结构、功能、形成、发展以及与所处环境的相互关系。 最有成效的群落生态学研究,应该是对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群落研究的 有机结合。
8.1.2 群落的基本特征
• • • • •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任何一个生物群落都是有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 成。 2、群落中各个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生物群落并非种群的简单集合。 3、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群落与其环境是不可分割的。 4、具有一定的结构 每一个生物群落都具有自己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动态结构 任何一个生物群落都有它的发生、发展、成熟和衰败与灭亡 的阶段。 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每一个生物群落都分布在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上,不同 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 7、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在自然条件下,如果环境梯度变化较陡,或者环境梯度 突然中断,那么分布在这样环境条件下的群落就具有明显的边界,可以清楚地加以区 分;而处于环境梯度连续缓慢变化地段上的群落,则不具有明显的边界。 8、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在一个群落中,有些物种对群落的结构、 功能以及稳定性具有重大的贡献,而有些物种却处于次要的和附属的地位。 种群生态学研究聚集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不同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个体之间的关 系,分析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结构、机能、分布、演替及群落分类、排序等问题。

• • •
8.1.3 对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观点
• 1、机体论学派(Organismic school) • 机体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生态学家Clements,他将植物群落比拟为一个生物 有机体,看成是一个自然单位。他认为任何一个植物群落都要经历一个从先锋阶 段到相对稳定的顶级阶段的演替过程。 • 2、个体论学派(Individualistic school) • 个体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H.A.Gleason。他认为将群落与有机体相比拟是欠 妥的。因为群落的存在依赖于特定的生境与不同物种的组合,但是环境条件在空 间与时间上都是不断的变化的,故每一个群落都不具有明显的边界。环境的连续 变化使人们无法划分出一个个独立的群落实体,群落只是科学家为了研究方便而 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 • 个体论学派反对将群落比拟为有机体的依据是:如果将植物群落看成是一个有机 体,那么它与生物有机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生物有机体的死亡必然 引起器官死亡,而组成群落的种群不会因植物群落的衰亡而消失;第二,植物群 落的发育过程不像有机体发生在同一体内,它表现在物种的更替与种群数量的消 长方面;第三,与生物有机体不同,植物群落不可能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繁殖并保 持其一致性;最后,相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在遗传上密切相关,但是在同一群落类 型之间却无遗传上的任何联系。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究 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 1、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和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对群落结构和 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他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 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 有各自的优势种,如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分别存在各自的 优势种,其中乔木层的优势种,即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 如果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则称为“共建种群落”或“共优种群 落”。 2、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 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