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人文地理的基本本质Space: The Fundamental Stuff of Human Geography一.前言空间被视为是地理的基本本质,如此的重要使得人类学家Edward说,这好比是性一样,它一直存在,但是我们却很少谈论它。
如果我们谈论此话题,也不提及有关技术或更严肃的话题。
有些地理学家甚至讨论到空间都觉得相当尴尬。
但是若是不讨论空间议题的话,那么地理就并不是一门很完整的学科。
因此我们将简短地介绍空间的议题,说明为什么人文地理学家需要研究此议题。
一些地理学者坚持必须要解释空间,了解空间的意义。
空间已经用许多的方式来表达,例如,不同空间的观点所汇集成书本,可以找出一些准则,就如同哲学或物理一样。
本书所要讨论的空间是有关于现代地理学的观点。
这将涵盖许多页,因此,我将浓缩这些想法,形成一种可管理的形式,并且说明人文地理学者对空间的四种型态。
用相关的观点来看待空间,而不是将空间看成是一种容器,作为产生这些过程的地方。
空间引起建造困难和连续的工作,以及带来不同事情(身体、动物和植物、人造物体、地景)来维持收集。
因此许多不同空间得以存在,产生彼此的相关。
为了达到简化的目的,我们将这些构成空间的要素归类成四种不同的类型:经验、区块、想象、和地方。
二.第一种空间:经验结构经验的空间是有关于我们日常生活发生的过程所建构出来的。
我们每天所经历的空间事物包括办公室、脚踏车、计算机、衣服、烘干机、火车、电视和花园路径等,但因为这些都是很世俗,因而我们常常忽略他们的存在。
事实上,近来地理学者有系统地探讨谦虚的内容、架构。
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每天的生活所创出来的空间:测量的空间。
我们每天都会看到马路旁的路标,有多少公里、看地图找住址等等。
今日我们用太空影像来定位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用GPS,他们必须更能够将世界的位置转换出来。
空间是被量测出来的,这个世界是由经验所构筑出来的。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人类努力的方向,去量测空间。
对目前时间的最显著现象是空间的经验建构,这也是另一种跃进。
在十九世纪末,已经产生标准时间。
藉由运输和通讯的进步,以及更多时间掌握的设备,各个国家有了时间的标准(基础在于格林威治)。
这样时间就能够统一了。
在二十世纪初的开始,有些相似的事务在空间里发生。
也更精确的方式来注记空间,像是GIS、GPS、RFID,能定出每一事情的位置。
科技的设备使得空间标准化,以及更能精确地定出区位。
于是能够追踪大部分的目标,在真实的世界中调整时间和空间,这也是现在所称的微观或超级链接的合作。
超级链接的数字例子已经存在在工业界了,需要调整运送的时间表。
例如,我们使用手机的方式来调整与朋友见面的时间。
注标准时间十五世纪,新航路不断发现。
在茫茫大海上,要找路除了靠观察星象、设定一些陆地、岛屿来定位以外,大家又想出了用经纬度的方法。
一六七五年,英格兰国王查尔斯二世下令在格林威治设置一个天文台,靠星象找出各地的经度,精进航海术。
十九世纪,各国来往频繁了,但是各有各的时间。
俄国、美国、英国这些疆域大的国家,都有各自的时区,相当混乱。
有识之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八八四年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了国际经线大会。
与会的二十五国同意把本初子午线(Prime Meridian)放在伦敦的格林威治。
所以,格林威治就是东西经零度的地方。
同时规定,往东的精度用正的,往西的用负的。
所以,东经是从零到一百八十,西经也是从零到一百八十度,两个一百八十度在太平洋交会,这也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同一个时间,东经一百八十度假设是五日二十四时,西经一百八十度刚好少一天,是四日二十四时,也就是五日零时。
当初选定格林威治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英国是海权大国,自然以格林威治为重了,另外一方面是,从格林威治往东西各走一百八十度,交会的地方在太平洋里,人烟稀少,对大家的生活影响不大。
当时,要是把标准时定在纽约,往东西各一百八十度就到了西安了。
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在西安。
北京又在西安东方二十度,这样就会出现西安是五日二十四时,北京却是五日凌晨二时的奇怪现象,对大家的生活影响太大。
台北(中原标准时区)和格林威治时间差八个小时。
格林威治时间零点就是台北时间早上八点。
有了这个标准时,对做国际新闻的人来说就方便了。
譬如伊拉克的时间是格林威治时间+3。
伊拉克早上五点遭到美军轰炸,外电会写Baghdad was attacked by several missiles at 5(0200 GMT)。
看到这句话,我们就知道巴格达是台北时间早上十点遭到攻击的。
U.S.stock markets will close early at 1 p.m. (1700 GMT) on Thursday.一看就知道美国星期四的股市会提早在台北时间星期五凌晨一点收市。
三.第二空间:开放空间区块的空间是有关于互动之间规律路径的过程,它的边界是经常被划设下来的。
这个空间是透过我们所知道的互动所联系起来的,这联系包括路径、每日规律的行径路线。
这些移动从工作的办公室到工作者所去的地方,贸易、旅游或是军队等。
这个范围可以包括酒醉的青少年的移动、旅客的全球移动或是囚犯的每天一小时的移动。
试着去思考货物、人们、信息或是资金的流动基础何在,这些都会引起地理学者的注意,因为这些流动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证实世界和上述的流动事务是组织在一起的,这个趋势目前被称为全球化。
这些路径的问题在于很难去表现出他们的概念,我们可以将他画下来,列出来,写出来,这些路径能够形成一种秩序。
但是,我们如何进一步去创出表征的空间。
地理学家藉由组织起世界,画出这些区域的边界,并评估这里面互动的情形。
一旦地理学者能够画出这些区域的连结线,就能了解生产特征的力量。
例如,我们所指的这个互动的区块是资金化的空间、帝国主义的空间、新自由化的空间或是依赖的空间,一个城市空间或是通讯空间,这些空间都有他固有的独特特质。
区域化的策略是明显的有用。
这样能够抓住世界的特别的一面,我们会质疑我们可能没有它吗?因此,地理学者开始对于这些各项的表征越来越没耐性,并不是因为他们是错的,而是因为他们似乎想要留下更多的论点。
现在,地理学家在找寻表征可以让世界更多的参与。
第一个方法是简化,使这些空间的边界打散,形成小区域隶属区域,运用一些相同特质,以及其它的特质来操作这个尺度。
现在许多地理学者试着不同的路径,他们不去画出这些流动的边界,反而试着去问「假使我们把世界当作由不同的流动所组成,以及试着去改变我们想法的类型来提供这些描述」。
例如,有个叫做行动者网络理论,试着追踪这个行动者在整个网络的循环过程。
事情的移动是借着网络所产生的力量,当分开时网络是很难产生力量的。
商品链试着标上去商品在地图上的位置,组合出商品在世界上的路径。
空间的功能在其它方面有何不同?住在里面的关系远和近各有何不同?全世界的地理学者现在对于空间经验正积极研究和参与,以便回答这些问题。
注行动者网络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简称ANT)主张,透过网络(network)的组织、动员以及「转译」(translate)的过程,可以使网络里各个行动者的兴趣/利益(interest)趋向一致,所有的人、对象和关系都被连结起来以达成目标,而建构出一套能被大家接受的科学知识。
「网络连结」(networking)常令人联想到政治,人们设法建立人脉和关系来获得支持或利益,而科学家的工作也有类似的一面,以电动车为例,如果我们仿效Thomas Hughes称爱迪生为「科学家-企业家」(scientist-entrepreneur),那电动车的设计者也可以是一个「工程师-社会学家」(engineer-sociologist),当有人批评电动车的技术层面或是社会层面的可行性时,「工程师-社会学家」会认为技术与社会是不可分的,他尝试努力调和两者,组织成一个电动车的网络。
网络总是由人来建立的,但其中还牵涉到零件、机器、新发明、研究团队、市场、人们的观念等,因此一个成功的网络就是能整合这些元素,以达成它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ANT认为,技术物和人一样重要,我们不只应关注网络里的行动者,「行动物」(actant)也同样重要。
ANT着重在非人对象与人的连结关系,相较之下,传统社会学只看见人与人的关系,看不见物,而ANT为我们开启了新的观点。
而且ANT也注意到,权力不只是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人与物与人…」之间相互不断的拉扯。
四.第三种空间:想象空间想象空间是有关于想象的空间的扩散过程,因而产生新的空间的局面。
第三种空间的组成我们可以称为图画或想象。
过去提到想象令人想起正式图画的概念,但是现在,想象来自于形状和大小,从图画到像片,从肖像到明信片,从区域的象征到田园的地景,从简单的图画到复杂的卡通片。
想象是空间的重要因素,因为我们常注册空间。
因为我们生活在充满各式各样的屏幕的世界,很容易已产生想象,这些屏幕因为如此的普遍以致于我们忘记注意他的存在。
因此,我们看到电视屏幕不仅在家,在酒吧、飞机场、商店或者等候室,而计算机屏幕则可以在办公室、研究室、或睡房可以看到,公共的屏幕尤其在机场或车站、网咖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在过去,想象的特别型态可创出空间,例如,建筑的地景运用想象的空间。
在十九世纪,专注力是在空间的辩解中的关键要素。
然而,媒体的成长像是电影院提供移动想象的新型态的机会,产生对空间的新忧虑。
在二十一世纪,产生后现代主义使得想象增加了更多资本主义的场面,告诉我们有关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各种潜在想法。
注后现代主义经历二、三百年而极端成熟化的现在主义,正当其内含理论能量与创造精神得以发挥的时候,其中的各种内在矛盾与其吊诡性也充分地暴露出来;同时,整个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界,经历了从战后到六O年代多次争论与危机的震荡,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新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符号学、诠释学、解构学、后经验与后分析的科学哲学、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思潮,相互渗透与不断分化,构成了一幅由危机与希望、批判与创造所交错构成的激荡人心的历史文化景象。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它集中地体现了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一切正面与反面因素的矛盾性质;它既表现了西方文化的积极成果,又表现出它的消极面;它既包含创造性,又隐含着破坏与颠覆的因素;它是希望与绝望共存、并相互斗争的一股奇妙社会文化力量。
后现代主义是产生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一种心态,一种社会文化思潮,一种生活方式,旨在反省、批判与超越现代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即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与其所继承的历史传统,提倡一种不断更新、永不满足、不止于形式与不追求固定结果的自我突破创造精神,试图为彻底重建人类的现有文化,探索尽可能多元的创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