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第三章古罗马教育

(精品)第三章古罗马教育


图中橘黄色区域是公元前44年恺撒去世时的版图。 绿色区域是公元14年奥古斯都屋大维去世时增加的版图。 红色区域是公元180年马克奥里略皇帝去世时达到的版图。
罗马刚建国时,还是一个小国家。经过近四百年的战
争,到了公元1世纪左右,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希腊半
岛、北非、西班牙、西亚,建立了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帝 国,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湖。到395年,罗马帝国分 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而东罗马帝国 (即拜占廷帝国)则在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二、古罗马教育
(一)罗马教育基本特征——孟禄《教育史》 罗马精神在许多方面与希腊精神相反,而在一些方面,它又 是对后者的补充。尽管罗马有着与希腊相同的社会制度,建立了 与希腊相似的城邦国家,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他们自己的文化, 但是他们却走了一条与希腊根本不同的发展道路。罗马人不是那 种为陶醉于主观感受状态中的人,他不安于过一种静思默想、鉴 赏美的事物、智力充分活动的生活。他的精神更多具有一种特征, 即为一些外在目标而奋斗,为实现他自身思想生活之外的种种具 体的目的而努力,同样,他们也为实现一些对其同胞们有价值的 具体成就,甚至是直接的物质目的而尽力。
高等教育(修辞学校):读完文法学
校后,准备担任公职的贵族子弟进入修 辞学校或雄辩术学校。雄辩术学校的目 标是培养演说家或雄辩家。
作为高等教育的雄辩术学校,除重视
学些文学和修辞学,还设有辩证法、历 史、法律、数学、天文学、几何、伦理 学和音乐等科目。
古 罗马共和后期的教育
3、修辞学校(雄辩术学校)
罗马有一种宗教仪式,在孩子不久,把他放在父亲的脚下。
如果孩子被父亲抱起,就意味着他被这个家庭接受了,相反, 如果由于畸形、贫困或其他原因,孩子可能被遗弃在十字街头 凳子或被送去当奴隶。对罗马人来说这是通过消灭无用国民保 证国家稳定的办法。同样父亲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服役、 参加国民议会的选举等等。罗马人教育理想的特点是虔诚和敬 畏、勇敢、坚毅、服从。所以,在罗马教育思想中,更多的体 现了这些方面。
古罗马共和后期的教育
• (6)教学程序

1)选题,摘出作家的格言
• 2)释义,概括格言的基本思想
• 3)主题,说明格言所含思想的具体针对的问题
• 4)动机,分析作家提出思想的原因
• 5)反证,寻找与格言持相反的观点,进行比较
• 6)论据,从作品中寻找根据,以支持观点
1、王政时期
(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末)
2、共和时期
(公元前509年—公元前30年)
3、帝国时期
(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
共和时期:共和时期又可分为 共和前期和共和后期,相应地, 罗马教育主要是从共和时期开 始起发展历程的。 帝国时期:前27年至公元476年。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称帝,被 称为奥古斯都。即我们说的罗 马皇帝。
• (1)学校性质

罗马教育中的高等教育机构
• (2)出现时间

希腊文修辞学校——公元前2世纪

拉丁文修辞学校——约在公元前94年
• (3)教育目的

培养雄辩家、律师、政治家等
• (4)教育对象

贵族和富豪子弟
• (5)教育内容
பைடு நூலகம்

雄辩术(修辞学)、辨证法、法律、天文学

数学、几何学、伦理学、音乐以及风俗人情
初等教育(初级学校):7-12岁的男女儿童都可以到初 级学校学习(平民)。学校是私立的,设备简陋,教学内 容较为匮乏,一般教一些很简单的读、写、算的初步知识, 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述,学生背诵。
贵族子弟主要是请家庭教师。
中等教育(文法学校):贵族及 富家子女12-16岁进入文法学校。 相当于中等教育学校,性质为私 立的。文法学校的教师被称为文 法家或文学家,收入较高,也有 较高的社会地位。教学内容包括 拉丁文、希腊文、修辞等。教学 方法是讲解、听写和背诵,目的 是使学生掌握读、写、说的能力, 为儿童入雄辩术学校做准备
从总的方面看,共和前期的罗马教育是一种培养农民、军人为
宗旨的教育。古罗马以其“家长制”闻名,罗马的家庭教育以道
德公民教育为核心,进行道德、政治、军事、农业和法律教育。 教育的组织形式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从公元前9世纪到公 元1世纪左右,罗马都在不停的对外征战,所以培养军人是其主 要目的。
古罗马共和前期的教育
• 教育内容 (1)读写算(2)宗教教育 (3)法律教育
十二铜表法为每个公民必读的“教科书”
(4)道德教育
勇敢、果断、庄严、谨慎、节俭等
(5)体育 (6)农业教育
B共和后期教育对于社会的两个部分,即贵族和公民教育 诉求的兼顾。
罗马共和后期,存在两种并行的学校系统,一种是以希
腊语、希腊文学为主的希腊式学校;另一种是拉丁语学校, 它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
罗马精神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种完全务实的精神。罗马人评
判事物的标准是是否有用、有效位判断标准,带有明显的功利 色彩。罗马人把希腊人看做好幻想、行为上冲动、追求享乐的 民族,而希腊人则把罗马人当成野蛮的,不开化的民族。孟禄 认为“希腊人永远脱不去他们的稚气,而罗马人却总是成人。” 罗马的教育观反映在权利与义务观当中。罗马的公民享有五种 权利,法律对这些权利有着明确的规定。这五种权利是:父亲 对子女的权利、丈夫对妻子的权利、主人对奴隶的权利、自由 民与他人订立的契约、对私有财产的权利。以父权为例,父权 势罗马最强大也是最重要的权利。
外国教育史
第三章 古罗马教育
教师教育学院 姚雯雯
第三章 古罗马教育 一、古罗马历史概况 二、古罗马教育 三、古罗马教育家和教育思想
法国奥朗日古罗马剧院
埃涅阿斯的传说,亚尔
巴龙伽王国建立。阿穆 留斯夺取哥哥依米多尔 的王位,杀死侄儿,强 迫侄女做女祭司。
罗慕路斯和雷慕斯 的传说
一、古罗马概况
(二)各时期教育
1、共和时期
• (1)时间

前期(509B.C.——300B.C.)

后期(300B.C.——30B.C.)
• (2)社会性质

共和政体的建立

帝国的逐步转换
• (3)社会特性

传统罗马社会

希腊文化影响
1、共和时期教育 共和时期分为前期和后期。
A前期教育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育形式上看,这时的罗马教 育主要是一种家庭教育。
相关主题